严寒地区冬季不对称辐射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2 17:24
严寒地区冬季室外气温低,外墙和外窗冷辐射对人体局部热感觉与热舒适影响很大。本课题以此为切入点,研究室内人员距离外窗和外墙位置不同受到的冷辐射暴露的影响,为建筑热工设计规范修订提供基础数据。首先,通过现场研究,获取严寒地区代表性城市哈尔滨冬季室内人员的热暴露特征。以距窗2米处的数据为实验组,中间位置和距内墙2米处的数据为对照组,分析热环境客观参数的分布特征,以及室内人员距离外窗和外墙不同位置处的热反应特征分布差异性。结果表明,室内的平均辐射温度和操作温度在空间分布差异性不大;不对称辐射温度随室温变化不大,但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不同位置处整体热感觉、热舒适和热可接受度投票存在差异;在适中和偏冷的环境中,人体上下身局部热感觉差异较大,脚部和腿部更容易感到冷。其次,基于实验室研究数据,比较平均辐射温度、操作温度和不对称辐射温度等评价指标在散热器和地板辐射供暖热环境中的差异性。研究最不利工况19℃下外壁面冷辐射对人体主观热反应的影响,发现距外墙1m位置处小腿受冷辐射影响最大。提出室温为19℃工况下外壁面温度与室温之差为2.6℃,为热工设计规范修订提供理论依据。第三,根据现场调研的数据,建立人员在不...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不对称辐射环境的研究现状
1.2.2 局部热感觉与整体热反应的研究现状
1.2.3 热环境与热反应的评价指标研究现状
1.2.4 研究现状总结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不对称辐射环境现场研究方法
2.1 样本选择
2.2 调研方法
2.2.1 客观调查
2.2.2 主观调查
2.3 客观数据处理方法
2.3.1 辐射角系数
2.3.2 平均辐射温度
2.3.3 操作温度
2.3.4 不对称辐射温度
2.4 主观数据处理方法
2.4.1 服装热阻
2.4.2 新陈代谢率
2.5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2.5.1 温度频率法
2.5.2 线性回归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冬季不对称辐射热环境与人体热反应现场研究
3.1 调研背景介绍
3.1.1 调研目的
3.1.2 现场调研实验设计
3.1.3 调研对象
3.2 客观参数结果统计与分析
3.2.1 室内环境参数
3.2.2 室内空气温度
3.2.3 相对湿度和空气流速
3.2.4 黑球温度
3.2.5 围护结构表面温度差值
3.3 客观参数处理分析
3.3.1 垂直温差
3.3.2 平均辐射温度
3.3.3 操作温度
3.3.4 不对称辐射温度
3.4 主观参数处理分析
3.4.1 服装热阻
3.4.2 整体热感觉投票
3.4.3 整体热舒适投票
3.4.4 整体热可接受度投票
3.4.5 局部热感觉投票
3.4.6 不同位置处的热感觉分布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对称辐射环境评价指标及冷壁面的影响
4.1 不对称辐射环境评价指标分析
4.1.1 实验简介
4.1.2 实验方法
4.1.3 结果分析
4.1.4 平均辐射温度
4.1.5 操作温度
4.1.6 不对称辐射温度
4.2 最不利工况下外壁面温度对人体热感觉的影响分析
4.2.1 实验简介
4.2.2 实验方法
4.2.3 结果分析
4.2.4 评价模型
4.2.5 外壁面温度
4.2.6 外壁面温度与室温之差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不对称辐射热环境评价模型
5.1 不同位置处热感觉之间的关系
5.1.1 热感觉差异性分析
5.1.2 局部对整体的热感觉影响权重
5.2 不对称辐射热环境不同位置处的热反应评价模型
5.2.1 整体热感觉与整体热舒适的关系
5.2.2 整体热感觉与整体热可接受度的关系
5.2.3 部位间热感觉之差最大值与整体热可接受度的关系
5.2.4 不对称辐射温度与热感觉投票的关系
5.3 热中性温度的差异性分析
5.3.1 基于室内空气温度的热中性温度
5.3.2 基于平均辐射温度的热中性温度
5.3.3 基于操作温度的热中性温度
5.4 不对称辐射热环境客观参数讨论
5.4.1 平均辐射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度的关系
5.4.2 操作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度的关系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附录1 客观调查表
附录2 主观调查表
本文编号:3741510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不对称辐射环境的研究现状
1.2.2 局部热感觉与整体热反应的研究现状
1.2.3 热环境与热反应的评价指标研究现状
1.2.4 研究现状总结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不对称辐射环境现场研究方法
2.1 样本选择
2.2 调研方法
2.2.1 客观调查
2.2.2 主观调查
2.3 客观数据处理方法
2.3.1 辐射角系数
2.3.2 平均辐射温度
2.3.3 操作温度
2.3.4 不对称辐射温度
2.4 主观数据处理方法
2.4.1 服装热阻
2.4.2 新陈代谢率
2.5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2.5.1 温度频率法
2.5.2 线性回归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冬季不对称辐射热环境与人体热反应现场研究
3.1 调研背景介绍
3.1.1 调研目的
3.1.2 现场调研实验设计
3.1.3 调研对象
3.2 客观参数结果统计与分析
3.2.1 室内环境参数
3.2.2 室内空气温度
3.2.3 相对湿度和空气流速
3.2.4 黑球温度
3.2.5 围护结构表面温度差值
3.3 客观参数处理分析
3.3.1 垂直温差
3.3.2 平均辐射温度
3.3.3 操作温度
3.3.4 不对称辐射温度
3.4 主观参数处理分析
3.4.1 服装热阻
3.4.2 整体热感觉投票
3.4.3 整体热舒适投票
3.4.4 整体热可接受度投票
3.4.5 局部热感觉投票
3.4.6 不同位置处的热感觉分布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对称辐射环境评价指标及冷壁面的影响
4.1 不对称辐射环境评价指标分析
4.1.1 实验简介
4.1.2 实验方法
4.1.3 结果分析
4.1.4 平均辐射温度
4.1.5 操作温度
4.1.6 不对称辐射温度
4.2 最不利工况下外壁面温度对人体热感觉的影响分析
4.2.1 实验简介
4.2.2 实验方法
4.2.3 结果分析
4.2.4 评价模型
4.2.5 外壁面温度
4.2.6 外壁面温度与室温之差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不对称辐射热环境评价模型
5.1 不同位置处热感觉之间的关系
5.1.1 热感觉差异性分析
5.1.2 局部对整体的热感觉影响权重
5.2 不对称辐射热环境不同位置处的热反应评价模型
5.2.1 整体热感觉与整体热舒适的关系
5.2.2 整体热感觉与整体热可接受度的关系
5.2.3 部位间热感觉之差最大值与整体热可接受度的关系
5.2.4 不对称辐射温度与热感觉投票的关系
5.3 热中性温度的差异性分析
5.3.1 基于室内空气温度的热中性温度
5.3.2 基于平均辐射温度的热中性温度
5.3.3 基于操作温度的热中性温度
5.4 不对称辐射热环境客观参数讨论
5.4.1 平均辐射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度的关系
5.4.2 操作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度的关系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附录1 客观调查表
附录2 主观调查表
本文编号:37415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741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