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合板用预制带肋底板的力学性能
本文关键词:叠合板用预制带肋底板的力学性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现浇板与预制板是最常见的楼板形式,二者有各自的优缺点。叠合板可以发挥出现浇板和预制板的优点,使构件性能得到改善。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是一种新型的叠合板。其中,预制带肋底板在叠合板使用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故本文对预制带肋底板进行力学性能的研究。首先,对三块预制带肋底板进行了静力加载试验,底板均发生了混凝土压碎的弯曲破坏。其次,对试验进行了有限元模拟,预制带肋底板的承载能力、开裂荷载、荷载-挠度关系与试验的吻合较好。然后,对试验进行了理论分析。实验值、模拟值、计算值三者吻合良好。对预制带肋底板的等效刚度进行了计算,修正并简化了等效刚度系数的计算公式。最后,对底板肋孔间混凝土抗剪长度的取值进行了分析,并用图集进行验证。发现若想所有底板都发生混凝土压碎的弯曲破坏先于剪切破坏,混凝土抗剪长度将非常大,本叠合板的优势将被减弱。只需在施工挠度和裂缝检验荷载下,底板不发生混凝土剪切破坏即可。通过以上内容,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对三块底板的荷载-挠度进行分析,发现由单肋板拼装而成的双肋板的承载力、开裂、挠度与单肋板相似,单肋板拼装成多肋板并不改变力学性能。在检验荷载下,三块底板均未发生开裂,底板安全可靠。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本次模拟使用的本构关系和施加预应力的方法比较可靠。对比试验值、模拟值和计算值,三者相差不大,说明计算方法也是可靠的。对等效刚度系数计算公式进行修正和简化,简化后的公式误差较小。对开裂后刚度进行折减,使之与实验结果和模拟结果拟合的更好,为施工提供一些参考。对图集中的底板进行验算,发现图集中的底板混凝土抗剪长度均满足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发生剪切破坏。
【关键词】:预制带肋底板 加载试验 有限元模拟 等效刚度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37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4
- 1.1 引言8-9
- 1.2 研究现状9-13
- 1.2.1 国外研究现状9-10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0-11
- 1.2.3 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研究现状11
- 1.2.4 预制带肋底板研究现状11-12
- 1.2.5 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板图集12-13
- 1.3 研究内容13-14
- 第二章 预制带肋底板静力加载试验14-24
- 2.1 试验概况14-17
- 2.2 试件制作17
- 2.3 加载装置和试验过程17-19
- 2.4 试验结果与分析19-23
- 2.4.1 实验结果19-22
- 2.4.2 结果分析22-23
- 2.5 小结23-24
- 第三章 预制带肋底板的有限元分析24-36
- 3.1 引言24
- 3.2 预制带肋底板有限元模型24-30
- 3.2.1 本构关系24-27
- 3.2.2 单元类型与网格划分27-28
- 3.2.3 部件相互作用28-29
- 3.2.4 边界条件29
- 3.2.5 预应力和荷载29-30
- 3.3 有限元分析结果30-35
- 3.3.1 承载力30-33
- 3.3.2 挠度33-34
- 3.3.3 开裂荷载34-35
- 3.4 小结35-36
- 第四章 预制带肋底板加载理论分析36-56
- 4.1 引言36
- 4.2 预制带肋底板承载力36-40
- 4.3 预制带肋底板刚度分析40-49
- 4.3.1 概述40
- 4.3.2 预制带肋底板等效刚度计算40-45
- 4.3.3 等效刚度系数公式简化45-49
- 4.4 挠度和开裂荷载49-50
- 4.5 试验结果、模拟结果、计算结果比较50-55
- 4.5.1 承载能力比较50-51
- 4.5.2 挠度的比较51-53
- 4.5.3 开裂荷载的比较53-55
- 4.6 小结55-56
- 第五章 孔间抗剪混凝土长度研究56-65
- 5.1 理论分析56-58
- 5.2 试验对比58-59
- 5.3 图集甘 11G13的计算59-63
- 5.4 小结63-65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65-67
- 参考文献67-70
- 附录 底板检验λ的计算70-72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72-73
- 致谢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路珍;孔海陵;陈占清;;陷落柱对W矿3#煤层底板破坏和隔水性能的影响[J];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2 张平松;吴基文;刘盛东;;煤层采动底板破坏规律动态观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S1期
3 胡火昆,赵文军,杨明军;水工砼底板破坏原因及修补方法初探[J];黑龙江水专学报;1998年03期
4 于红;刘宗才;;物探技术在测定承压水体上采煤底板破坏深度的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87年04期
5 鞠杨,夏昌敬,谢和平,周宏伟;爆炸荷载作用下煤岩巷道底板破坏的数值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21期
6 梁红凯;;浅析水工砼底板破坏原因及修补方法[J];陕西水利;2009年05期
7 王志光;郝青山;;煤层底板破坏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基于FLAC3D技术[J];能源与节能;2012年12期
8 刘树才;刘鑫明;姜志海;邢涛;陈酩知;;煤层底板导水裂隙演化规律的电法探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9 雷文杰;汪国华;薛晓晓;;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煤层底板破坏中的应用[J];岩土力学;2011年01期
10 郭万峻,王丽琴;HS458型全铝快艇试航中外底板强度破坏分析[J];应用科技;199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玉海;;底板破坏深度动态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永杰;李增力;;煤层开采后底板破坏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A];矿山建设工程技术新进展——2008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下)[C];2008年
3 李晓斌;何有巨;;复杂区深部A组煤底板岩溶及其防治[A];纪念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矿井地质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2年
4 王健;;综采面煤层底板破坏深度的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5 关英斌;李海梅;杨彦利;;承压水上近距煤层开采的底板破坏深度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6 张文泉;李加祥;温兴林;;回采参数与煤层底板破坏深度关系的研究[A];水电与矿业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中国北方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文集[C];1991年
7 许延春;姚依林;陈胜然;柳昭星;;深部承压水上大采高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理论研究[A];综采放顶煤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综放开采30周年科技论文集[C];2012年
8 翟晓荣;吴基文;;煤层底板注浆前后采动效应数值模拟分析[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王作宇;;顶底板岩体移动的理论与实践[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10 孟祥瑞;徐铖辉;高召宁;王向前;;采场底板应力分布及破坏机理[A];全国大型煤炭企业综采技术发展成果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家卓;采场底板围岩应力壳力学特征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5年
2 于小鸽;采场损伤底板破坏深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3 付宝杰;水—岩耦合作用下采场底板综合分区特征及其稳定性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4 徐德金;高承压含水层上煤层开采底板断裂活化致灾机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5 梁盛开;黔北矿区承压水分布特征与安全开采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6 陈新明;大埋深复杂水文地质条件工作面防治水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浩;煤层底板隐伏充水断层扩展的模拟实验研究[D];华北科技学院;2015年
2 孙闯;长平矿3号煤层回采工作面顶底板运动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4年
3 姜玉龙;综放采场底板损伤破坏规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4 张缓缓;基于采场损伤的潘北矿A组煤开采底板破坏深度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5 李振龙;叠合板用预制带肋底板的力学性能[D];兰州大学;2016年
6 崔胜;显德汪矿9~#煤层底板破坏规律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7 李冲;邯邢地区煤层底板破坏规律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8 李锋;深部煤层开采底板破坏特征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2年
9 吴涛;潘二矿A组煤开采底板破坏规律并行电法测试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4年
10 杨彦利;陶二煤矿2~#煤层底板破坏规律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叠合板用预制带肋底板的力学性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69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96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