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黄土渗透特性及地基承载力测试分析
本文关键词:湿陷性黄土渗透特性及地基承载力测试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黄土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分布,尤其是在我国,其分布面积占到世界黄土分布总面积的约5%。黄土自身具有比较特殊的工程地质特性,因此黄土在我国的大面积分布为工程建设带来了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黄土的工程地质特性进行研究可以帮助人们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其在不同地区、不同环境和不同工况下的变化规律,为在广大黄土分布地区开展工程建设提供有力的科学和技术保障。黄土的工程地质特性差异性表现与其不同的地质形成时代有着直接的关系,老黄土是指形成于较早地质年代的早更新世午城黄土和中更新世离石黄土,经过漫长地质时期内上覆地层的压密作用,老黄土力学性能较为稳定,同时由于其分布深度相对较深,而分布范围相对较小,对人类工程建设活动的影响远不如晚更新世黄土和全新世黄土深远。因此在工程建设方面针对黄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马兰黄土和全新世新近堆积黄土上,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黄土的湿陷性、渗透性、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等。本文以位于兰州南绕城西果园立交的第四纪晚更新世风积黄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在试验场地内进行双环注水试验、试坑浸水试验、高密度电阻率测试等原位试验,并辅以室内常规土工试验对湿陷性黄土在浸水过程中水分的运移规律进行研究,得到湿陷性黄土饱和非饱和入渗的渗透系数,以及入渗过程中浸润断面的形态变化和渗透系数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变化规律。通过浸水入渗过程中在试坑内的沉降观测得到了湿陷性黄土在饱和浸水过程中的沉降规律,对其进行阶段划分与描述,并且将其与湿陷性黄土的浸水入渗规律进行对比分析,说明了两者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通过浅层平板载荷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和标准贯入试验,得到了兰州南绕城西果园立交湿陷性黄土在天然状态和饱和非饱和浸水状态下的地基承载力,在比较分析大量承载力经验公式的基础上,得到了适合该地区湿陷性黄土工程地质特性的地基承载力与静力触探、标准贯入和物理性质指标等参数的经验公式,以及浸水后湿陷性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地基承载力变化情况。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 渗透特性 试坑浸水 地基承载力 静力触探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444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4
-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8-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2
- 1.2.1 湿陷性黄土渗透特性研究现状9-11
- 1.2.2 湿陷性黄土地基承载力研究现状11-12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2-14
- 1.3.1 研究内容12-13
- 1.3.2 技术路线13-14
- 第二章 湿陷性黄土渗透特性测试分析14-28
- 2.1 双环注水试验14-18
- 2.1.1 试验操作14-15
- 2.1.2 结果分析15-18
- 2.2 试坑浸水试验18-21
- 2.2.1 试验操作18
- 2.2.2 结果分析18-21
- 2.3 高密度电阻率测试21-27
- 2.3.1 测试方法21-22
- 2.3.2 高密度电阻率测试结果分析22-27
- 2.4 小结27-28
- 第三章 黄土地基承载力测试与其相关性分析28-56
- 3.1 浸水前黄土地基承载力测试28-36
- 3.1.1 试验操作28-30
- 3.1.2 试验成果整理与分析30-36
- 3.2 静力触探与地基承载力相关关系分析36-45
- 3.2.1 试验操作36-38
- 3.2.2 成果整理与分析38-45
- 3.3 标准贯入试验与地基承载力相关关系分析45-49
- 3.4 黄土物理特性与地基承载力相关关系分析49-56
- 3.4.1 单项物理指标与地基承载力相关性49-53
- 3.4.2 多项物理指标与地基承载力回归方程的建立53-56
- 第四章 浸水对黄土地基承载力影响分析56-68
- 4.1 浸水后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变化56-58
- 4.2 浸水后平板载荷试验成果分析58-62
- 4.2.1 浸水后地基承载力测定58-60
- 4.2.2 浸水前后载荷试验成果对比60-62
- 4.3 浸水后静力触探试验成果分析62-68
- 第五章 结论68-70
- 5.1 主要结论68
- 5.2 研究展望68-70
- 参考文献70-73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73-74
- 致谢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凯宏;;对太原东山地区湿陷性黄土性质的初步探讨[J];山西建筑;2009年17期
2 张倩;;湿陷性黄土的物理性质的特殊性[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年10期
3 王振铎;;湿陷性黄土浅谈[J];建筑工人;1988年04期
4 崔旭,张玉;湿陷性黄土渠基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J];甘肃农业;2000年10期
5 刘水生;湿陷性黄土评价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1年04期
6 董晓峰;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评价[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7 杨增光;湿陷性黄土的特性及地基处理措施[J];山西建筑;2002年04期
8 刘朝霞,王成伟,牛志武;浅析巩义市城区湿陷性黄土性质特征及预防措施[J];洛阳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9 张志龙;天水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征[J];岩土工程界;2003年09期
10 靳运生;浅谈Ⅰ 、Ⅱ级湿陷性黄土处治的办法[J];山西交通科技;2003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腾;;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的制定[A];2014年2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2 汪国烈;张豫川;;高烈度区湿陷性黄土场地上地基基础抗震评价中存在的三个问题[A];甘肃岩石力学与工程进展——第四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C];1996年
3 余雄飞;谢定义;;湿陷性黄土增湿剪切破坏问题[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4 李志飞;李赞成;王亚军;;湿陷性黄土的动力固结特性[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6年
5 雷励;;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性及其地基处理方法[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中册)[C];2008年
6 陈万业;董兰凤;;湿陷性黄土工程特性评价中的几个问题[A];甘肃岩石力学与工程进展——第四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C];1996年
7 朱格河;;考虑含水量影响的黄土强度模型推导[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8 张爱中;;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探讨[A];山东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陈存礼;谢定义;;湿陷性黄土中水池构筑物的地基处理[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10 王婷;罗爱忠;邵生俊;;湿陷性黄土结构性研究的回顾与探讨[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唐名娟 黄润秋 徐瑜;挺进中原创奇勋[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9年
2 本报实习生 路丰成 记者 王玉平;宁夏桃同高速公路:车辆在刀尖上跳舞[N];华兴时报;2007年
3 王金普;湿性地基填筑加固技术[N];中华建筑报;2002年
4 记者 阎文华 白燕;同心至固原段中面层铺设[N];宁夏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梅源;湿陷性黄土高填方地基处理技术及稳定性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2 邢玉东;辽宁西部湿陷性黄土特性与处治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3 王梅;中国湿陷性黄土的结构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云峰;湿陷性黄土含砂层旋挖法成桩关键技术与应用[D];长安大学;2015年
2 郑亚强;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技术在桃同高速公路病害治理中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余浏奕;湿陷性黄土基础对大型储罐结构安全影响的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4 张旭;湿陷性黄土高填方边坡稳定性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6年
5 刘利星;湿陷性黄土渗透特性及地基承载力测试分析[D];兰州大学;2016年
6 赵环;晋南地区黄土的湿陷性分区及其岩土特性评价[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赵伟;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地基处理深度的确定[D];兰州大学;2009年
8 刘敏;定边供水工程调蓄水池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措施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9 王婧;突变理论在湿陷性黄土微结构失稳模型中的应用[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10 宋林华;某工程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条件下地基处理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湿陷性黄土渗透特性及地基承载力测试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70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97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