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人文精神教育观视域下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17 18:09

  本文关键词:人文精神教育观视域下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西大学》 2010年

人文精神教育观视域下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董嘉鹏  

【摘要】: 我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自2001年开始以来,取得了诸多的进展,但随着改革的推进,出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校体育理论界对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的新课程标准的设置存在争论和质疑,一些在基层的学校体育工作者对于新的课程标准出现了无所适从以及一定程度误读的现象,再加之学生体质下降趋势并未遏制,这在客观上决定了必须进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再研究,并由此找出改革的方向与突破口。 本研究将人文精神作为初中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将以人文精神指导下的初中学校体育视为应然的学校体育,将“健康第一”指导下的初中学校体育现状视为实然的学校体育,通过两者比较,找出目前“健康第一”指导下的初中学校体育在目的、内容、方法层面上的成就与不足,为日后的初中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尽绵薄之力。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演变,以及对“健康第一”作为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的历史演变过程进行梳理,并对人文精神教育观指导下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分析。研究表明: 1.以时间为纵轴,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发展历史,在朝着以人为本的人文方向发展,以各种视角为横轴,在各种视域下审视学校体育,其趋势都带有培养真正意义的人,强调关乎生命本身的共同特点。由此无论在时间的横轴,还是各种视域的纵轴,都证明了以人文精神作为学校体育指导思想来审视目前的学校体育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新时期的“健康第一”是毛泽东所提出的“健康第一”、“增强体质”、“三育两有”的统一,并且是递进的关系,新时期学校体育理解“健康第一”,也应在不影响个体健康的基础下进行。从而在逻辑上得以解释了一直以来“健康第一”存在的争论。 3.目的层面上,初中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不但应重视体质的增强,更要关注心灵世界的塑造。内容层面上,“健康第一”指导下的水平4阶段,也就是7-9年级的初中阶段,对于“认识多种运动项目的价值”上,给予的强调力度不够,而这恰恰可以成为初中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在方法层面上,不但教授知识与技能,更要教授追求知识、技能对人具有的升华意义。 本文从实践与理论两个方面提出建议,一方面体育教师是落实改革的基础,加强教师队伍的人文建设是进行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不但注重宏观把握,更要注重案例研究。案例的研究强调应来源于实践,在抽象成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807.0;G633.96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1 引言12-14
  • 1.1 研究目的12-13
  • 1.2 选题意义13-14
  • 2 文献综述14-21
  • 2.1 建国以来不同阶段学校体育指导思想演变14-16
  • 2.1.1 初建阶段:已完成从"增强体质"到"三育两有"指导思想的发展14
  • 2.1.2 挫折阶段:学校体育工作陷入停滞14-15
  • 2.1.3 恢复与发展阶段:从"四个为主"到"健康第一"指导思想被重新提出15
  • 2.1.4 学校体育指导思想演变趋势是愈发关注人自身的全面发展15-16
  • 2.2 不同视域下审视的学校体育16-21
  • 2.2.1 生命视角16-17
  • 2.2.2 审美视角17-18
  • 2.2.3 社会学视角18-20
  • 2.2.4 各个视角的审视都体现了学校体育应朝着以人为本的人文方向发展20-21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21-22
  • 3.1 研究对象21
  • 3.2 研究方法21-22
  • 3.2.1 文献资料法21
  • 3.2.2 访谈法21
  • 3.2.3 逻辑分析法21-22
  • 4 结果与分析22-38
  • 4.1 人文精神教育观的基本涵义22-24
  • 4.1.1 人文22
  • 4.1.2 人文精神22-23
  • 4.1.3 人文精神教育观特征23-24
  • 4.2 "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演变24-27
  • 4.2.1 "健康第一"最早提出的目的是为了使学校教育不影响个体健康24-25
  • 4.2.2 "健康第一"面向学校教育,"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指向学校体育25
  • 4.2.3 "三育两有"是在"健康第一"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基础上的提出的25-26
  • 4.2.4 新时期的"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时代的"健康第一"、"增强体质"、"三育两有"的统一26-27
  • 4.3 "健康第一"与"人文精神教育观"指导下的初中体育教学之比较27-38
  • 4.3.1 目的层面的改革27-29
  • 4.3.2 内容层面的改革29-34
  • 4.3.3 方法层面的改革34-38
  • 5 结论与建议38-39
  • 5.1 结论38
  • 5.2 建议38-39
  • 参考文献39-42
  • 附录42-43
  • 发表文章目录43-44
  • 致谢44-45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45-48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振鸣;;对五年制高职院校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10年32期

    2 郭叶;学校体育呼唤人文精神[J];体育学刊;2005年01期

    3 胡庆兰;张力进;;重构以人为本的体育课堂[J];教学与管理;2009年03期

    4 赵军;;“体教结合”与体育特长生的训练管理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年01期

    5 彭鹰;杜华;;论体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考试周刊;2011年70期

    6 李济;;体育课程中人文精神的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年05期

    7 谢光辉;;论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8 董嘉鹏;;我国近现代体育思想对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吴继胜;;新课程下学校体育应该重视人文教育[J];中学课程资源;2008年04期

    10 卫荣辉;;论人文教育思想下学校体育的价值意义[J];价值工程;2011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福华;;人文精神在住院处工作中的应用[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任向阳;;人文精神——知识经济的营养液[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3 孙冬梅;;现代医院管理要提倡人文精神[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徐军;朱永康;张勇志;陈柏松;;试论人文精神与图书馆[A];图书馆与人文精神——陕西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第八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5 姚昆田;;五缘文化与中华传统人文精神[A];五缘文化力研究——福建省五缘文化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王兆德;;倡导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文化环境的一点思考[A];发展篇——上海科技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管理研究会论文选编第十辑[C];2004年

    7 郭讲用;肖焕禹;;体育传播人文精神的缺失与弘扬[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8 王世谊;;科学发展观与人文精神的提升[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杨亮生;;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人文精神渗透[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10 胡高荣;王毅;;弘扬人文精神,深化写作教学改革[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平萍;[N];中国体育报;2008年

    2 江苏省戴窑初级中学 沈宇;[N];中国体育报;2009年

    3 记者 赵仁伟 王思海 陈灏 陈健;[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4 西南财经大学体育部 范佳音 许传宝;[N];中国教育报;2003年

    5 范文博;[N];天津日报;2004年

    6 秦皇岛海关学校 张重光;[N];中国体育报;2001年

    7 邯郸市第二工人文化宫 李勇霞;[N];邯郸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张旭光;[N];中国体育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邓红杰;[N];中国体育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王霞光 新华社记者 李贺普;[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娜;人文精神的消隐与回归[D];复旦大学;2010年

    2 王迪迪;学校体育安全风险管理探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3 宫福清;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4 黄红生;论虚拟技术的人文价值[D];东北大学;2008年

    5 陈琦;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6 王玉柱;当代医学人文精神的反思与重建[D];吉林大学;2012年

    7 张利;宋代司法文化中的“人文精神”[D];河北大学;2008年

    8 刘旭东;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0年

    9 吴笛;人文精神与生态意识[D];浙江大学;2004年

    10 杨瑛;走向反思建筑设计学——建筑设计知识批判与重建[D];重庆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治文;论学校体育的物化与人化[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2 荣合兴;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衔接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尹虎哲;延边州城市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4 张广容;我国“新课改”以来学校体育研究“热点”问题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邓志林;关于我国学校体育法治化管理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陈立春;中小学体育伤害事故的风险管理[D];吉林体育学院;2010年

    7 钟启宇;关于学校体育的法治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7年

    8 张迪;对学校体育的物化现象和人本位教育理念实施策略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应培培;德州市农村小学体育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崔庆隆;河南省学校体育田径项目竞技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人文精神教育观视域下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65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965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a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