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当前“国学热”兴起的文化理路

发布时间:2018-01-23 22:50

  本文关键词: 国学热 文化理路 传统文化 出处:《中州学刊》2012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当前"国学热"是指以传统文化复兴为主体内容的文化现象。其兴起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论域的转变有关。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中国逐渐崛起,近代以来的民族生存危机逐渐解除。在这种背景下,学术界引发了人文精神危机、近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中西文明比较等话题的讨论。这些讨论为解构近代以来制约传统文化地位的传统/现代、保守/进步、中国/西方等二元对立概念范式,扫清制约传统文化复兴的思想障碍打下基础,并从不同层面导引传统文化地位的提升,为促成大众"国学热"的兴起奠定思想基础。
[Abstract]:The current "fever of Chinese culture" refers to the cultural phenomenon with the revival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s its main content. The rise of the phenomenon is related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ocial domain since 1990s. Since 90s of the 20th centu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ization, the rise of China gradually, the national survival crisis has been gradually lifted since the modern times. In this context, the academic community caused the humanistic spirit crisis. The discussion on the topics of radical and conservative in modern history and the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ivilizations. These discussions are to deconstruct the traditional / modern, conservative / progressive which restrict the statu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since modern times. The concept paradigm of dualistic opposition such as China / West clears up the ideological obstacles that restrict the revival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guides the promo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status from different level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ise of popular "Chinese learning fever" laid the ideological foundation.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教育部2009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近代国学教育思想发展研究》(09YJC880094)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122
【正文快照】: 当前“国学热”①指的是以传统文化复兴为主体内容的文化现象,是20世纪90年代初“国学热”的延续与发展。“国学热”的持续发展绝非偶然,与政府、学界、民众的广泛支持有密切关系。尽管不同支持主体对于“国学”内涵及外延的指向不尽相同,但是在肯定传统文化这一点上基本达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法 ,张颐武 ,王一川;从“现代性”到“中华性”——新知识型的探寻[J];文艺争鸣;199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彩霞;杜维明论现代新儒家的自我定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宋植友,刘承华;从事实性认同到建构性认同——20世纪90年代“国学热”的反思[J];安徽史学;2002年02期

3 祝彦;论陈独秀与托洛茨基主义的关系[J];北京党史;2003年02期

4 宋建林;对“人文精神”讨论的反思[J];北京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5 尹华丁,周应德;社区体育与人文关怀[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邵汉明,黎韵;中国文化之人文精神研究20年回顾[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2期

7 吴容,张放;困境与出路:在中国传统文化与民主法治之间[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曾长秋,罗莹;近20年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综述[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田耕滋;孟子的士人理想与人格精神[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谭爱娟;从《世说新语》看魏晋人文精神[J];长沙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波;吴彤;;地方性知识视野下的洋务派的翻译出版[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清华大学论文集[C];2008年

2 秦仁猛;;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3 卞敏;;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A];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傅士卓;;20世纪90年代中国知识界的几股思潮[A];当代中国与它的外部世界——第一届当代中国史国际高级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章益国;;一还是多、同还是异——“东亚现代性”思潮略说[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6 方祖猷;;十七世纪启蒙时期民主政治的中国模式——读《明夷待访录》有感[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俞祖华;赵慧峰;;近代中国激进主义思潮研究综述[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赵慧峰;俞祖华;;中国近代保守主义思潮研究综述[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朱华阳;;闻一多:民族主义的文化表达与思想实践[A];2004年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2004年

10 章清;;省界、业界与阶级:近代中国亚文化圈世界的形成——略论近代中国政治共同体形成的困局[A];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华民国史(1912—1949)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卷)[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军科;当代社会发展:人的解放与文化自觉[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严翅君;伟大的失败的英雄——张謇与南通区域早期现代化[D];苏州大学;2001年

3 王人博;中国近代宪政思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孙泽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曾红;传统人格的结构转换和现代延伸[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孙美贞;吴澄理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赵明;近代中国的自然权利观[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阎嘉;多元文化与汉语文学批评新传统[D];四川大学;2002年

9 张荣翼;冲突与重建[D];四川大学;2002年

10 赵雪纲;论人权的哲学基础[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磊;寻找失落的世界[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张芳;中学物理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3 周一鸣;20世纪90年代人文精神的困惑与追寻[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刘水平;精英艺术:神的诞生与隐退[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周磊;苦苦追寻“生之意义”——论史铁生作品的深层意蕴[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孟文彬;寻找失落的家园——王安忆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檀巧芳;九十年代中国纪录片研究二题[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8 黄佳能;现代性精神与后现代叙事[D];安徽大学;2001年

9 农时敏;文化视角中的中美广告语言及其对比[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10 郎茂锋;近代中国对民主的认识[D];浙江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继良河北师大政法系;从否定传统文化到“国学热”的兴起[J];河北学刊;1996年06期

2 张继良;从否定传统文化到“国学热”的兴起(上)[J];甘肃社会科学;1998年01期

3 赵艳梅;刘玉梅;孙宝;;由“国学热”所引发的思考[J];兰台世界;2010年12期

4 陈来;“国学热”与传统文化研究的问题[J];孔子研究;1995年02期

5 卓敏;;对当前国学热的几点再思考[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曲惠勤;;关于“国学热”的几点反思[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0期

7 徐舫州,徐帆;“算总账”抑或“算细账”?——当今传媒如何对待传统文化[J];现代传播;2005年05期

8 李中华;;国学、国学热与文化认同[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刘莉娟;赵金元;;当前国学热的原因及意义探析[J];大理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李建设;;试论国学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启示[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罗传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文化史研究概述[N];中国文化报;2001年

2 高波;“新文化保守主义”评析[N];文艺报;2002年

3 ;面对沉睡的灿烂文明[N];社会科学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孙若风;人文知识分子的产业之志[N];中国文化报;2001年



本文编号:14584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4584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a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