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建立我们自己的宗教观——楼宇烈教授访谈录

发布时间:2018-01-26 13:31

  本文关键词: 宗教观 原始佛教 中国佛教 宗教学 中国传统文化 佛教研究 宗教问题 中华书局 中国宗教 宗教文化 出处:《中国宗教》2005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楼宇烈先生是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国学研究院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国哲学史家、佛教学者,现任北京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京昆古琴研究所所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全国宗教学会顾问等,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先生在魏晋玄学、中国近现代哲学、佛教哲学(尤其是禅宗)、老庄、荀子思想以及宋明理学等领域,均有精深的研究与独到的见解。1980年出版的《王弼集校释》(中华书局)是他的成名之作;此后主持编选《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中华书局),迄今已出四卷十册;同时编校出版康有为的主要论著及其年谱;他的佛教论文与中国哲学史论文,多数已收入近年出版的《中国佛教与人文精神》(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与《温故知新:中国哲学研究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年)。
[Abstract]:Mr. Lou Yulie is a professor of philosophy, religion and Chinese Studies Institute of Peking University. He is a famous historian of Chinese philosophy, a Buddhist scholar and currently director of the Institute of Religion of Peking University. Director of Beijing-Kun Guqin Institute of Peking University, member of the Social Sciences Committee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member of the leading Group of National Ancient Books collation and Publishing Planning, consultant of the National religious Society, etc. He was a member of the discipline Review Group of the State Council academic degree Committee. He was a member of the Wei and Jin metaphysics, modern Chinese philosophy, Buddhist philosophy (especially Zen Buddhism, Lao Zhuang, Xunzi thought and Song Ming Neo-Confucianism). In 1980, he published "Wang Bi" (Zhonghua Book), which was his famous work. Since then presided over the compilation of "Chinese Buddhist thought materials selected" (Zhonghua Book Office, so far out of four volumes of ten; At the same time, he edited and published Kang Youwei's main works and his chronology. His thesis on Buddhism and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Most of the Chinese Buddhist and Humanistic Spirit published in recent years (religious and Cultural Publishing House 2003) and Wen Fuxin: a Collection of Chinese philosophical Studies (Business Press 2004).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B94
【正文快照】: 记者:楼老师,您曾经花过很多精力研究老庄哲学,特别是魏晋时期的玄学,但最近二十来年您一直在从事佛教研究。请问您是因为什么开始研究佛教的?楼老:在中国哲学史方面,我重点放在研究魏晋玄学与中国近代哲学。后来在研究近代哲学时,我发现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时期,既有传统的又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成磊;刘佳芹;;中国读者对赛珍珠接受过程中的热点问题剖析[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7年04期

2 赖永海;佛性与人性——论儒佛之异同暨相互影响[J];哲学研究;1989年11期

3 ;文摘[J];中国宗教;2006年12期

4 祝薇;;中国近代宗教观的一般回顾——以早期现代新儒家为例[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许砚梅;宋艳芬;;四海之内皆兄弟——从小说《群芳亭》透视赛珍珠的宗教观[J];电影评介;2007年14期

6 赖永海;佛性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J];哲学研究;1987年07期

7 梁丽萍;中国传统社会汉民族的宗教观与宗教信仰——历史与文化的考察[J];中州学刊;2002年06期

8 赖永海;高永旺;;佛教与开放[J];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9 秦秋;;马克思的宗教“鸦片论”在我国引起的争鸣及其意义[J];东岳论丛;2009年10期

10 周群;“和”的文化、“人”的文化——从中国佛教看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施伟达;;佛教中国化的艰难历程[A];时代与思潮(5)——文化传统辨证[C];1991年

2 郑文;;原本不迷 解而益迷——与李安纲商榷[A];第二届全国《西游记》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张福雄;李红梅;;试论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A];新时期统战理论与实践研究——新时期统战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吴志雄;;中国传统文化对逻辑的兼容与拒斥[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5 翁春萌;;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现代标志设计中的探讨[A];2005年十二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湖北专集)[C];2005年

6 赵波;;关公“忠、义、仁、勇”精神与中华“大一统”思想[A];2006中国山西·关公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7 燕良轼;;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君子”人格的社会建构[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于承武;;儒家思想为什么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A];《国学论衡》第一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1998年

9 陇菲;;《国学论衡》第三辑编辑预想[A];《国学论衡》第三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10 李锦全;;博取众长 断以己意——李宗桂《中国文化概论》读后[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世辉;释迦塔与中国佛教研讨会在晋举行[N];中国民族报;2008年

2 ;创作学术精品 推动文化传承[N];光明日报;2011年

3 见习记者 丰开罡;让释迦塔走向世界[N];朔州日报;2008年

4 吕大吉(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现代宗教学术研究的百年回顾与展望[N];中国民族报;2003年

5 杲文川;甘坐“冷凳”著宏篇[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张广艳邋实习生 丁睿智;中国佛教哲学的现代意义[N];中国民族报;2008年

7 白正梅;念佛不忘救国[N];中国民族报;2005年

8 学诚;中国佛教的文化建设[N];人民政协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林娟;“促进闽台佛教文化交流我责无旁贷”[N];福建日报;2006年

10 记者崔士鑫;李瑞环会见中国佛教协会全国代表会议代表[N];人民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永会;中国佛教僧团发展及其管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1年

2 阮氏秋月(释如月);当代中、越佛教尼众僧团异同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3 罗同兵;太虚对中国佛教现代化道路的抉择[D];四川大学;2002年

4 彭肜;中国佛教艺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5 李金菊;汉传佛教养生的历史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6 哈磊;四念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7 姜涛;后秦佛教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魏怡;罗斯金美学思想中的宗教观[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9 李莉;中国传统松柏文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10 杨荔薇;原始佛教“正法律”的法理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志伟;大学生宗教观问题及对策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2 姚杰;《,

本文编号:14657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4657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0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