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专院校“国学经典诵读”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本文关键词:幼专院校“国学经典诵读”课程的探索与实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幼专院校“国学经典诵读”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国学热”是近几十年来中国教育领域不容回避的问题,然而由于幼儿国学教育师资的匮乏,幼专院校的国学课程应运而生。此课程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人文素养和国学素养、传承文化、传递文明为目标,坚持教学内容选取的元典性、针对性、可持续性原则,初步形成经典导读、蒙学选读、诗词赏读的三大教学模块和诵思结合、知行合一的实践教学特色,在教学做中得到了德智能的统一。
[关键词]幼专院校 “国学经典诵读”课程 教学内容
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文化上出现了一波波所谓的“国学热”,随之教育领域中也出现了诸多关于开设国学课程的尝试。为迎合学前教育领域对幼儿国学教育的师资需求,加之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深入理解,经过充分调研与反复论证,黑龙江幼专“国学经典诵读”课程先是于2009年在语文教育专业试推行,取得良好效果后于2010年在全校学前教育专业得以广泛开设。
目前高校的国学教育大抵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本科院校开设的主要以国学经典中思想类经典为主要内容的讲读类课程,如华东师范大学的“国学专书系列讲读”、陕西师范大学的“十三经导读”等,其中也不乏综合性通识课程,如成都大学的“国学经典导读”。除思想类经典外,课程还涉及释道思想精髓、中国文化、中国文学以及地方文化的内容。另一类是在高职院校中开设的以通识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中国传统文化类课程,课程往往通过讲座或选修课形式专题式地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如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的国学教育系列课程。而针对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旨在增加幼师生的国学知识、提升幼师生的国学素养、增强幼师生从事幼儿国学教育技能的课程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一、“国学经典诵读”课程的意义探究
1.提升幼儿国学师资队伍素质的必然选择。“废止读经”始于1912年民国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蔡元培,从此,传统意义上的国学教育在课堂上销声匿迹。至20世纪90年代末,在台湾学者南怀瑾、王财贵和大陆文化名人冰心、曹禺、夏衍等人的极力倡导和躬体力行下,新的读经运动正在悄然兴起。尤其是1995年赵朴初、冰心、曹禺等九位德高望重的文化老人向全国政协提交了旨在建立一所幼儿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提案”。2010~201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多次收到关于国学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制的提案。与此同时,各种形式的经典教育活动在祖国大江南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经典教育活动得到了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引起了海内外的高度关注。目前,全国有33个省(市、区)1500余万少年儿童参加诵读经典的活动,同时受益的成年人超过5000多万人。尤为特别的是以国学命名或为特色的幼儿园在各地广泛出现,如北京未来星国学幼儿园、上海孟母堂、广州天居书院幼儿园、湖南弘孝国学幼儿园等,“将国学中的部分内容
本文关键词:幼专院校“国学经典诵读”课程的探索与实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85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48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