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探究先秦文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发布时间:2016-10-22 14:28

  本文关键词:论国学教育在先秦文学教学中的渗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作者简介:王亚慧,女,1982年6月生人,籍贯:内蒙古赤峰市人,毕业院校:内蒙古民族大学,研究生,赤峰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教先秦文学教学。

  摘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教书育人,所谓教书,就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所谓育人,就是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先秦文学是我国文学发展的开始,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渊。在进行先秦文学教学中,不仅将文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应该将德育渗透之中。让学生在学习先秦文学的同时,利用唯物辩证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进行分析,学习先秦优秀的思想,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对先秦文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先秦文学;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1(a)-0000-00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教书育人,所谓教书,就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所谓育人,就是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先秦文学是我国文学发展的开始,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渊。先秦文学中所蕴含的积极民族精神和哲学思想等,对学生的德育工作有非常高的价值。如何将德育渗透与先秦文学教学中,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
  1、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德育,即思想道德教育,主要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政治立场、道德规范等,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转化成为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的一种社会活动[1]。现代教学理念中,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其中的全面发展,除了知识与技能,还有思想品德。在学校教育中,一直强调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重知识灌输,轻德育渗透的现象。把德育工作与教学严格的区分开来,不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德育渗透有两个方面,显性和隐性。显性的德育教育,主要是指专门开展关于德育教育的课程。而隐性的德育教育,是将德育教育渗透于其他课程中[2]。隐性德育教育需要教师将德育渗透与课程当中,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思想上得到一定的洗礼。单纯的德育课程,理论知识较为深奥和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明显[3]。因此,将德育教育渗透于其他课程之中,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
  2、在先秦文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2.1继承优秀的民族精神
  社会的竞争日趋激烈,一些人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不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最终会被社会所淘汰。因此,在进行先秦文学教学中,应让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学习和继承我国优秀的民族精神。让学生受到优秀民族精神的感染,从而努力学习,奋发图强,提高竞争意识和竞争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先秦文学中,有关民族精神的内容非常多。例如女娲补天、盘古开天辟地、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等,均带有明显的民族精神色彩。在上古神话中,主要体现人们勤劳、勇敢、敢于拼搏的精神。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生产力有很大的关系。当时的生产力很低,生存条件非常差,在这样的条件下,我国的祖先试图通过自己的征服和改造大自然,与大自然相抗争的奋斗精神,在上古神话中体现出来。
  让学生在学习先秦文学之后能够明白,我们中华民族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均能冲破万难,以更加崭新的面貌屹立。中国的民族精神,就是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会退缩,勇往直前,将困难变成垫脚石,更好更快的发展。学生是我国发展的希望,只有让学生具备优秀的民族精神,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从而使中华民族变得更加强大。
  2.2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在先秦文学中,出现了百家争鸣。涌现出许多思想家和哲学家,他们将自己的思想融入文学作品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要让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问题进行分析,明辨是非对错。
  学生在学习先秦文学的过程中,对当时某一个人的思想观点进行分析时,不能单纯的从自己的角度去探究,而应该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人物的角度进行后探究。因为其观点产生于当时特殊的历史时期,与社会背景、作者的实际处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不能对古人的思想观念进行完全的批判或认同,因为所处的时代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也有所不同。
  例如,著名的思想家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在他的思想中,重视唯物主义,倡导君主专制。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引导学生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问题。韩非子的思想中带有唯物主义的色彩,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对于君主专制,要运用辩证法唯物主义进行分析。韩非子推崇商鞅的变法和申不害的术,并将两者结合起来。认为国家的强大,需要君主将权力高度集中,削弱臣下的权力,才能稳定当前的局势,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回到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秦朝的建立,改变了原本七雄争霸的格局,统一全国。为了能巩固秦朝的地位,防止类似七雄争霸的情形再次出现,将权力高度统一由皇帝掌管,以保证国家的安稳。君主专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君主专制,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君主专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多。高度集中的君主专制,君主的意识形态决定这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秦始皇统一了全国,功不可没,文明中外的万里长城,也是其杰作。现如今,万里长城成为中国的一个标志性建筑,除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也反映人们被严重的盘剥。孟姜女哭长城的典故反映的就是当时沉重的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2.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先秦文学中,有许多作品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色彩。例如,屈原的《楚辞》,体现了其浓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中国古代的爱国主义精神主要有两个方面:爱民和忠君。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的思想。而荀子继承了这一思想,认为君主和人民的关系好比舟与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些爱国主义思想均以民为本,具有非常重要的进步意义。让学生在领悟古人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联系自身实际,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从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做起,努力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2.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先秦文学中,儒家思想非常重视人的思想品格的修养。重义轻利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孔子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孟子主张,舍身取义等均体现了重义轻利的思想。教师在进行有关儒家文学作品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学习和领悟这些优秀的思想,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结束语
  在进行先秦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其中的教学内容,将其思想进一步升华,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习和领悟优秀的思想,并将其内化成为自己的思想。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达到德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余全介. 论国学教育在先秦文学教学中的渗透[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01:75-77.
  [2]王思敏. 论先秦文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4:58+73.
  [3]钱广荣. 先秦文学之道德意蕴及伦理学意义[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1:49-54.


  本文关键词:论国学教育在先秦文学教学中的渗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93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493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2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