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叶舒宪《庄子的文化解析》
本文关键词: 中国文化 庄子 叶舒宪 人类学 三重证据法 文化解析 学术传统 学科制度 整理国故 胡适 出处:《文学评论》2010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从学术传统之承传与开拓的角度看,叶舒宪等学人的"中国文化的人类学破译"实践,融文史哲为一体的知识视野,考订和阐释并重的方法,与1920年代以后逐渐定型的现代学科制度和学术旨趣相去甚远,反而最接近清末民初的"国学"传统。事实上,叶氏及其学术同人,一开始就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heriting and developing academic tradition, Ye Shuxian and other scholars' practice of "anthrop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the knowledge vision of integrating literatur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and the method of examining and interpreting equally, are being viewed from the angle of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tradition. Far from the modern discipline system and academic purport that developed after the 1920s, it is closer to the tradition of "Chinese culture"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In fact, Ye and his fellow academicians started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C912.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福生;苏格拉底的辩证法及其批判[J];理论界;2005年09期
2 李兰芬,李西杰;社会信仰:社会资本的权威内核[J];人文杂志;2003年03期
3 墨哲兰;一段并不遥远的“美学个案”[J];文艺研究;2003年01期
4 张文喜;马克思对哲学史自我同一问题的哲学转换[J];学术月刊;2001年12期
5 张文喜;“实践”与“操心”的时间性阐释——海德格尔、马克思论“存在与时间”[J];学习与探索;200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吴全华;教育现代性的合理性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辉;迷恋与拒抗下的孤独守望[D];河南大学;2005年
3 刘岩;发展与风险[D];吉林大学;2006年
4 傅松雪;美在生成:时间美学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宏辉;道与逻各斯:文化异质及其现代性与诗性阐释[D];四川大学;2002年
2 钱章胜;“成为你自己”——鲁迅、鲁迅现象和现代性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黎小敏;中国语文教育现代性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韩辰锴;对《启蒙辩证法》中工具理性批判思想的批判[D];河南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叶舒宪;;第四重证据:比较图像学的视觉说服力——以猫头鹰象征的跨文化解读为例[J];文学评论;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银;唐斌尧;;中国文化情景中的专业社区工作[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雷明芳;;应星的《“气”与抗争政治:当代中国乡村社会稳定问题研究》出版[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孔子文化世界行》——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公关[J];公关世界;2010年05期
4 章建明;巢传宣;;姓名中的秘密——从姓名管窥中西幸福观差异[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5 李文州;;论陌生人社会构建[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1期
6 吴凤玲;;中国传统文化中右与左的象征——以《礼记》为例[J];西北民族研究;2011年03期
7 王瑞来;白路;;管道升的世界——个案解析:诗情画意中凸显的社会性别[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吴垠;;中国人“关系取向”的社会心理特征与心理咨询本土化之间的张力[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8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曹丽;;中国人研究的文化自觉问题—当代大陆学者关于中国民族性论述的学术史考察[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朱人求;;文化实践与文化重构——梁漱溟乡村建设的文化哲学阐释[A];“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涂可国;;保持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合理张力——一种社会文化哲学的分析框架[A];人学与现代化——中国人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四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叶舟;;荀子人学思想建构的理论基石——兼评荀子的人性学说[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首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5 李琼;;中国人的印象整饰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初探[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6 刘长林;;梁漱溟的乡村建设与精神危机的救治[A];《与孔子对话——论儒学的现代生命力》——上海文庙第三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吴文瑾;;试述传统家庭养老面临的挑战及其新的变化[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蒋莉;;跨文化交际语境下当代中国人时间观念分析——非言语交际视角[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王亚男;;场模式下的网络传播心理——以网络红人现象为例[A];第五届全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讨会暨中国心理学会新闻与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巨睿;洋博士傅强:携手中国智慧 职场点将用双语[N];中国邮政报;2007年
2 清华大学哲学系 肖鹰;创新患上“强迫症”[N];社会科学报;2007年
3 华东师范大学 朱志荣邋教授;谈谈气质之美[N];新华日报;2008年
4 包忠;陈志明:休闲之都 应是创造之都[N];成都日报;2007年
5 四川大学教授 王东杰;虽小道亦有可观[N];南方周末;2010年
6 刘志琴;返观《乡土中国》[N];北京日报;2007年
7 任琦;称谓词 折射社会文化变迁[N];农民日报;2007年
8 张咏梅;掌握语言必杀技“咸鱼”也能大翻身[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6年
9 皇甫晓涛;当代文学人类学研究的前沿问题[N];文艺报;2006年
10 孙家正;倾听并回应大众对于人文关怀的呼唤[N];中国文化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孙大强;基于中国文化情境的心理账户探索性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贵生;还原闻一多:人格塑模与文化自觉[D];兰州大学;2009年
3 赵芳;结构式家庭治疗的理论技术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契合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润平;当代中国家庭变迁中的文化传承问题[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健;土客之间:陕西关中地区“山东庄子”人类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徐丽民;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小商品市场交往方式的文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毛世帅;以身份理论阐释中国文化中的面子现象[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黄晓燕;中国文化对内地公共关系实践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丁晓敏;跨文化视野中的中国女性[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秋;转型期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问题的社会学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纳雪沙;权变中的固守:文化哲学视域下的回族文化[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8 吕长z,
本文编号:15262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526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