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学术转型视野下的燕京大学国学教育
本文关键词:近代学术转型视野下的燕京大学国学教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京师范大学》 2011年
近代学术转型视野下的燕京大学国学教育
颜芳
【摘要】: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传入中国,中国传统学术逐渐向现代学术转型,在学术制度、学术观念等方面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如新的学科分类体系的形成、学术研究方法的变化等。在学术转型的影响下,大学成为实施国学教育的重要机构之一,并培养了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新式国学人才。本文以燕京大学为个案,在学术转型的视野下分析燕京大学开展国学教育的原因、课程体系及其重要意义等问题。 首先,随着近代学术的转型,自晚清以来思想界兴起的新旧学之争、中西学之争、传统与现代之争在新文化运动期间逐渐演化为一场影响深远的东西文化大论战。在文化保守主义者及新派人士“殊道同归”的推动下,国学再一次成为热学,整理国故运动兴起。同时,随着民族主义思潮的发展,中国兴起了非基督教运动与收回教育权运动。为了适应中国国情,培养中国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燕京大学积极向教育部申请立案,并日益重视国学教育的实施。 其次,在实施国学教育的过程中,燕京大学以教会大学“中国化”思想、“中西一冶”的文化观、学术平等与学术自由思想等为理念指导。同时,燕大的招生考试制度、教师聘任与管理制度、学术奖励和资助制度等为国学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制度支撑。 第三,燕京大学主要通过专修科、本科和研究院三个层次的课程体系,对学生进行国学教育。一方面,燕京大学要求学生必修国文课程,并选修与专业相关的课程,自然科学类的学生还必须选修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有关课程,从而对学生实施普及性的国学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国学素养和人文素质。另一方面,燕大通过国文、历史、哲学等学系对主修学生实施专业性的国学教育,培养从事国学教育与研究工作的专业性人才。同时,燕大通过校园环境等隐性课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陶冶性国学教育,让学生每时每刻能感受到国学的魅力。 第四,随着近代学术研究的组织化和专门化,燕京大学成立了哈佛燕京学社、国学研究所、历史学会、国文学会等与国学相关的学术组织,独立出版或与其他机构合作出版《燕京学报》、《史学年报》、《哲学评论》等杂志,并发表学生的研究成果,提高他们开展学术研究的积极性,成为燕大除课堂之外的另一条培养国学人才的重要途径。 第五,燕京大学注重开展国学教育,不仅可以促进燕京大学的“中国化”,而且在培养国学人才和促进中国学术转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当代中国大学开展国学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649.2;G12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邦华;试论北京辅仁大学的国学教育[J];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2 左玉河;从“经世之学”到“分科立学”——近代早期的学术分科观念及分科方案[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胡俊荣;晚清西方图书馆观念输入中国考[J];图书与情报;1999年04期
4 熊贤君;;现代中国国学教育运动形成原因破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1期
5 熊贤君;;民国时期的国学教育及价值解读[J];民国档案;2006年01期
6 张亚群;废科举与学术转型——论清末科学教育的发展[J];东南学术;2005年04期
7 章清;重建“范式”:胡适与现代中国学术的转型[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8 罗志田;民初趋新学者眼中的国学之“资格”与排他性[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9 罗志田;古今与中外的时空互动∶新文化运动时期关于整理国故的思想论争[J];近代史研究;2000年06期
10 罗志田;西学冲击下近代中国学术分科的演变[J];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卫东;;严复与近代学术转型[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卢毅;“整理国故运动”与中国现代学术转型[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吴湉南;无锡国专与现代国学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胡弼成;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现代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郭军;章太炎“国粹”教育思想探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石增银;燕京大学历史学会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雪玲;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赵淑梅;振兴大学国学教育的理论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瑞昕;国学在新文化运动前的一场自救运动——论20世纪初的保存国粹思潮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价值[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宋淑玉;民初尊孔读经问题辨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李永东;现代家族小说的“围城”叙事[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史玉民,魏则云;整体论思想的泛化与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的演变[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5 杜蒸民;年谱学的一个新创例——胡适《章实斋先生年谱》述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张小兰;清“康乾盛世”之文字狱[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7 李帆;刘师培与北京大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8 南治国;但开风气敢为先——基督教与清末女子教育[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罗志田;发现在中国的历史——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点反思[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杨慧;近代中国教会女子教育与妇女解放[J];北方论丛;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祖莱;;从21世纪科学发展大趋势看学术生态系统[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高峡;;学术交流的“术”与“道”[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3 刘雪飞;白梅;;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合理代际分配[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精选[C];2006年
4 武际可;;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力学?[A];力学史与方法论论文集[C];2003年
5 张春美;;理性与智慧:爱因斯坦的科学方法[A];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静儿;颜务林;;从精英化走向平民化——对图书馆发展的人文思考[A];现代图书馆的人本主义思考与实践——2002江浙沪晋图书馆中青年论坛论文集[C];2002年
7 闫永琴;焦斌龙;;从现实走向空洞——现代主流经济学现状以及对它的批判性思考[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8 李长林;;欧洲文艺复兴文化在中国的传播[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9 罗琴;;中美音乐课程标准比较——多元文化音乐教育[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10 罗志田;;关于学术“对手方”的联想——傅斯年先生的启示[A];“傅斯年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维公;汉代学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孙玉忠;科学进步及其中间范式[D];吉林大学;2004年
3 周霞;中国近代佛教史学探研(1900—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顾卫星;明清学校英语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5 高天明;二十世纪我国教学方法变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 魏建;当代西方法经济学的分析范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7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苏春海;21世纪领导人才可持续发展方略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9 陈义海;对明清之际中西异质文化碰撞的文化思考[D];苏州大学;2002年
10 王东杰;政治、社会与文化视野下的大学“国立化”:以四川大学为例(1925—1939)[D];四川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素青;美国传教士与中国女子教育[D];暨南大学;2000年
2 刘晓娜;大学生素质教育问题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刘路;现代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2001年
4 孙正娟;近代女性自我解放思想的历史轨迹[D];苏州大学;2001年
5 徐茂雯;陈子龙诗学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6 杜觉民;西方教育理论在近代中国的移植应用和现实思考[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徐峰;南京国民政府宗教政策研究(1927—1937)[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朱小俐;基督教女传教士在山东活动述论(1860—1920)[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钟令彩;齐鲁大学与近代山东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肖娜;论贝尔纳学派的科学学[D];湘潭大学;200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逢祥;现代中国史学专业学会的兴起与运作[J];史林;2005年03期
2 沈卫威;《史地学报》及其文化立场[J];史学月刊;2004年03期
3 张越,叶建;近代学术期刊的出现与史学的变化[J];史学史研究;2002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石增银;燕京大学历史学会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瑞昕;国学在新文化运动前的一场自救运动——论20世纪初的保存国粹思潮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价值[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张剑;民国科学社团发展研究——以中国科学社为中心[J];安徽史学;2002年02期
3 李帆;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与近代的戴学复兴[J];安徽史学;2003年04期
4 卢毅;“整理国故运动”的西学渊源探析[J];安徽史学;2005年01期
5 张运君;京师大学堂和近代西方教科书的引进[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徐辉,季诚钧;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高校通识教育之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7 王义遒;多样化: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关键[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4期
8 周川;中国近代大学建制发展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9 刘海峰;科举制百年祭[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4期
10 姚远;杜文涛;;《清华学报》的创刊及其历史意义[J];编辑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正锋;权力的表达:中国近代大学教授权力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肖剑平;章太炎哲学思想的发展与完成[D];湘潭大学;2003年
2 何旭明;科学与人文[D];中南大学;2003年
3 邹宁;国学启蒙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中华;;理性看待“国学阅读热”或“国学热”现象[J];教师博览;2010年12期
2 谢志新;试论中国教会大学的学生品德培养[J];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杨昆映;;开展国学教育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J];云南教育(继续教育版);2006年05期
4 周勤勤;;国学教育的内容与施教原则[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06期
5 吴洪成;中国近代教会高等教育的历史审视[J];社会科学辑刊;2002年05期
6 韩文;;中学生如何走近国学?[J];阅读与作文(高中版);2006年03期
7 樊平军;;国学教育重在知行统一[J];中小学校长;2011年04期
8 韩文;;中学生如何走近国学?[J];黄金时代(学生族);2006年01期
9 孙竞昊;西学·西教·近代化——对教会大学在中国及相关问题的思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10 本刊编辑部;胡苏;;国学来了 中小学何以应对国学教育[J];今日教育;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光;;简论国学的内涵及其学术定位[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七辑)[C];2010年
2 任利剑;;从“布道者”到“教育家”——教会大学的角色变化及其意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3 樊慧英;;中国历史上的教会大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4 黎军;李文健;;百年大学的世纪之交——教会大学兼及新世纪大学的一个比较视角[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5 吴洪成;;近代中国教会高等教育述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6 王勇;;教会大学的校园空间:一种大学教育理念的体现——以沪江大学百年校园为例[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7 杨慧林;;早期教会大学的两种授课语言及其价值归宿[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徐以骅;;教会大学与神学教育[A];近代中国(第八辑)[C];1998年
9 陈逸鲁;;从中国教会大学看中国基督教培养爱国爱教人才的理据[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金燕;;圣约翰大学与中国近代教育改革[A];近代中国(第八辑)[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军;[N];宜兴日报;2010年
2 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 郭齐勇;[N];光明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吴温 实习生 徐杨;[N];石家庄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魏海政;[N];中国教育报;2010年
5 中共山西省委常委 宣传部长 胡苏平;[N];光明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程瑶;[N];黑龙江日报;2010年
7 杜浩;[N];文学报;2010年
8 郑召利 复旦大学哲学院副院长;[N];南方周末;2010年
9 本报记者 邱玥;[N];江西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张凤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芳;近代学术转型视野下的燕京大学国学教育[D];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湉南;无锡国专与现代国学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小丁;中美教育关系研究(1840-1927)[D];河北大学;2007年
4 孟雪梅;近代中国教会大学图书馆研究(1868—1952)[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石大建;“儒经”诵读思潮在民间社会的兴起及其动员机制[D];上海大学;2010年
6 陈晓恬;中国大学校园形态演变[D];同济大学;2008年
7 郭军;近代国学教育之困[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陈;我国当代学位制度的传统与变革[D];西南大学;2011年
9 黄启兵;我国高校设置变迁的制度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常国良;近代上海商业教育研究(1843—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蕾;国学与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东;大学国学教育的价值与现实路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隋文涛;民国期间被忽略的国学阵地—《青鹤》[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4 李芳;建国后教会大学的改造与调整[D];山东大学;2011年
5 李娥;大学生国学教育问题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2011年
6 刘丹;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费胜英;论中学历史教学中国学教育的关注[D];苏州大学;2011年
8 潘志春;清末民初教会大学与江南社会现代转型[D];苏州大学;2011年
9 陆颖;上海民营国学教育培训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10 李爱花;教会大学与近代中国医学体制化[D];山西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近代学术转型视野下的燕京大学国学教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47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54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