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本文关键词:国学启蒙教育研究:现状与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期刊级别:
杂志简介
《教育研究与评论》作为江苏教育出版社主办的教育专业刊物,一方面引领教育理论研究者更多关注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现实,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着眼于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解决开展研究;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引领广大一线教师,超越经验与案例的层面,提炼实践与探究的成果,提升认识与理解的水平,使之在理解中行动,在行动中理解,促进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双向互动、有效生成、不断深化,将理论知识、间接经验进行有机整合,并有效地转化为自身的教学能力。
影响因子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全国优秀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前沿论坛、热点对话、课题研究、教育评论、管理智慧、教师发展、学科教育、教材教法等。
投稿须知
1.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300个汉字以内,必要时可以加副标题,最好并译成英文。
2.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3.提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100-200字为宜。
4.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
5.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用A4纸打印,正文用5号宋体。
7.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
8.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字应注明资料来源。
9.注释:是对文章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或说明,其序号为①②③……,注释文字与标点应与正文一致,注释置于文尾,参考文献之前。
10.参考文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文中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档案[B],古籍[O],参考工具[K]。
11.基金资助: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
12.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13.其他:请勿一稿两投,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投寄稿件后,等待审查。审查通过编辑部会通知您一般杂志社审核时间是1-3个月:如果要是到我中心给你论文代发请详细看。
杂志目录
目录•2015年 6 期
唤醒,让教育格外从容 贾宪章
拓展外延 领悟内涵——“分数”在第一学段的编排及教学研究 朱国平
基于认知理论的复习教学——以《乘法》单元为例 姚春香
联系•融通•提升——《倍数、分数、百分数和比应用问题》总复习解读 王九红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关于复习教学的几点思考 朱勇
复习教学:从新闻中找到的灵感——《小数乘法和除法(二)》单元复习教学感悟 潘智
从“经验”走向“科学”——数学教学的应有转向 金一民
“综合与实践”:数学知识与活动经验的无缝对接 季雪荣
数学思想方法:本质内涵与教学策略 唐英,吴亚娟
润之无痕 悟之有道——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几个要点 徐正洲
相机渗透:数学思想在教学中的姿态——以《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为例 刘松,黄红成
基于解决问题,为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思考 龚雪萍
在经历中形成策略——以《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教学为例 蒋宁
分类:让概念的本质属性凸显 吴小辉
预学中的问题设计 徐燕
学生自主分析错因的实践路径 胡才燕
数学思维训练“三步曲”——解读“简单的周期”学习中的数学思维方法 苏光宣,史息良
让核心知识自然生长——《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实践及思考 刘正松
有序 精确 科学——从《认识直角》教学谈低年级操作的有效性 朱慧
解决学生的“真问题” 程元春
搭建数学学习的立体空间 汪明筠
加拿大中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 东洪平
中澳两国小学数学教材难度比较研究 王宽明
小学数学教科书编制特点的应用价值及建议 宋彩波,李姗
信息动态
目录•2015年 5 期
精致,还是粗糙? 杨海燕
观照童心:让习作走向“私人定制” 陆秀敏
体验式习作:在“陌生化”中寻找突破 张忠艳
一稿一得:习作教学的微型化设计转型 傅登顺
关于标点符号的语文教学比较研究 邱彩萍
国学启蒙教育研究:现状与启示 何琼,程黎君
家长委员会:学校公共生活的新领域 钱品红
志愿者活动:学校公共生活的新触角 钱瑾
语境还原:破译阅读教学的语迹密码 沈春媚
“听学”,促进课堂对话与交往 申月红
立足汉语言特点的人文性解读 赵菊英
生发“绘本之力”——《小蓝和小黄》阅读指导例谈 陈鑫颖
基于言语形式的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赵霞
语文概括能力培养之“经”“纬” 宋尚琴
翻阅•猜想•思考——课外阅读指导方法探究 高蕾
“3E”教学法在英语语法课中的应用 沈国锋
“变色龙”身后的表达秘密 蒯威
整体视角下的单元教学处理——以Unit 3 My Day为例 陈剑
“顺序思维”要不得 高修军
云生活,微练笔——班级“笔尖微博”里的精彩故事 石红丽
从“告诉”到“唤醒” 周雪芳
争“豆”记 陈海勇
促进沉浸学习的微课程建设模式 杜红梅
微课程的设计、开发与评价 尹合栋
微课程教学法的实施和发展 赵磊磊,赵可云,徐进
2014年1期
1 教育,从赏识开始 孙玉生; 3
2 教学,请别放弃精神引领 陈秀征; 7-10
3 精神引领:寻找一种可能性——一个语文教师的思与行 张学青; 11-14
4 教材之外的引领——人格教育笔记三则 丁伟; 15-19
5 精神引领:语文教学价值的永恒守望 孙静; 20-23
6 以历史为支撑,植下一颗“中国心”——结合《千年不衰的汉字》一课教学 杨广祥; 24-27
7 国学启蒙教育课程实施的回顾与展望 何琼; 28-32
8 文化自觉:催发教研新模式——基于“教学新时空”平台的校本教研探索 杨伟光;茅旦华; 33-35
9 悦纳教育哲学视域下的活动方法指导——以综合实践活动“走近自然灾害”为例 谢兆飞; 36-39
10 例谈语文课堂节奏的把握 费静亚; 40-44
11 静文化:语文课堂的原点诉求 顾敏静; 45-49
12 闲暇:自由习作的另一向度 周裕年; 50-52
13 从“喜欢语文书”到“喜欢语文课” 陆彩萍; 53-55
14 字词教学的四个“把握” 张荣; 56-59
15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思考与实践 蒋静娴; 60-63
16 词语教学创新设计摭谈 季琳; 64-66
17 文本·思维·技能:英语教学的立足点 张辉; 67-72
18 视听结合:听力训练的一种途径 严吉丽; 73-75
19 收获:在“进出”文本之间——我读《小鸟和守林老人》 姜树华; 76-79
20 诗情:在逐层品读中弥漫——《田园诗情》文本研读 周乐; 80-82
2014年3期
1 教育需要等待 刘丽云 1
2 论汉字教育的定位与实施 徐艳 7-12
3 汉语文化视野中的识字教学 程然 13-16
4 我的识字教学实践 袁勇 17-20
5 识字教学,不可忽视字形———从甲骨文起步 丁慈矿 21-24
6 识字教学与系列阅读 胡红 25-29
7 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突围之路 蒋莉莉 30-33
8 基于学生视界的教学行为改进孙静 34-37
9 人本课堂的实践探索 倪凯颜 38-43
10 美术教学多元评价系统的构建———创造力培养视角下 曹培敏 44-47
11 教学方式:从学生需要出发 李丽 48-50
12 文体顺应:“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视角 金磊 51-54
13 绘本阅读,打开“写话”的一扇窗 秦玲 55-58
14 语言训练中“练”之探究 赵娟 59-61
15 “生长”:阅读教学的立足点 王晓力 62-65
16 英语综合复习课教学琐议———以Atthesnackbar一课为例 沈国锋 66-72
17 “自然拼音法”在单词教学中的运用 黄小珊 73-75
18 品德教学呼唤“体验” 盛华芳;陆芳芳; 74-76
19 说理文教学:发展学生的智慧——《学与问》教学侧记 周 乐; 77-80
20 扣“点”涵泳细读慢品——以《秋天的怀念》一课为例谈“读”的有效性 石佑霞; 81-85
2014年4期
1 小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问题与对策 徐建文; 5-8
2 学生计算技能形成过程的心理透视 林 俊; 9-13
3 渗透:让数学教学拥有“思想”的脊梁 游基宏; 14-17
4 灵活安排实践活动丰富学生个性体验——以“计量单位”的教学为例 李继锋; 18-20
5 课堂,循着学生的思维轨迹行走 范艳华; 21-23
6 发展三种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杨惠娟; 24-26
7 从事实性知识走向概念性知识——以《10的认识》的教学为例 姚春香; 27-30
8 一年级学生数感培养方略——以《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为例 强献娟; 31-34
9 优化习题评价放大练习价值 朱 宇; 35-36
10 解决问题的心理活动 戚洪祥; 37-38
11 基于知识本质的概念教学——《认识方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张 平; 39-41
12 “乘法分配律”的教法和难点分析 陈世山; 42-43
13 《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与说明 李静;武传刚; 44-46
14 《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及说明 郭东根;黄丽萍; 47-48
15 在面积公式的探索中发展空间观念——以《面积的计算》教学为例 徐 斌; 49-50
16 教在学的起点处——《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实践与思考 陈 晶; 51-55
17 《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教学设计与说明 俞 瑜;陆英华; 56-58
18 积累活动经验提升思想方法——《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臧成绩; 59-61
19 《轴对称图形》教学简述与课堂观察 鲍小林;冒金彬; 62-65
20 选好切入知识的角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与评析 严育洪; 66-67
21 实施动态处理丰盈图形学习——《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教学片段与思考 卢仲飞; 68-70
22 需要体验应用——“画图的策略”教学思考 朱玉如; 71-72
23 教师:“再创造”的守望者 袁志气; 73-74
24 “再创造”教学“三要” 孙惠蓉; 75
25 “再创造”教学应把握的基点 徐建林; 76
26 新授课前“链式复习”初探——以三年级下册《除法》为例 邱玉军; 77-78
27 例谈数学情境图在低年段的有效使用 刘 艳; 79-80
28 基于促进数学思维的教学设计 陈亚军;强鸣锋; 81-82
29 让学生在过程中感悟数学 张继安; 83-84
30 例谈有效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 朱全明; 85-86
31 美国教师给中国孩子上的一堂数学课 侯 骏; 87-88
32 儿童立场:习题设计应有的视角 钱建兵; 89-90
33 淡化形式,助推策略应用 胡文兵; 91-92
2014年5期
1 “在乎”更重要 周春梅; 1
2 学情前测研究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钱坤南;朱芝兰; 5-7
3 基于学情前测的教学目标研制——以《云雀的心愿》一课为例 戴亚英; 8-10
4 学情前测工具开发及教学实施——以数学学科为例 孙建平;陆春华; 11-14
5 对学情前测的分析与利用——以《坐立走有精神》一课为例 朱凤; 15-17
6 “1+2”主题阅读:教学范式的创新 杨静; 18-21
7 活动课程的价值再认与实践尝试 王宏基; 22-24
8 教育哲学点亮学校发展 徐立; 25-27
9 从“七彩园艺”到“七彩教育” 喻健; 28-30
10 基于记忆的英语词汇教学思索——从一次问卷调查说起 张惠琴; 31-36
11 让流动的“花朵”扎根——新市民子女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探索 陆伟伟; 37-39
12 游戏与语文教学刍议 李继东; 40-47
13 “洗课”:走向“为学生”的教学——以《夹竹桃》一课的教学为例 吴鸽; 48-52
14 写人类记叙文教学探析 曹海; 53-57
15 对联在语文教学中的渗入 祝泳洁;杨萍; 58-60
16 “怡然课堂”的内涵解读及教学示例——立足语文学科的探讨 胡红; 61-65
17 阅读教学中的多维对话 李科; 66-68
18 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 单文娟; 69-70
19 古诗教学初探 梅玲; 71-72
20 英语课外阅读指导的实施路径 魏敏; 73-76
本文关键词:国学启蒙教育研究:现状与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67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56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