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文化资源的“国学”
本文选题:“国学” 切入点:文化资源 出处:《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国学"是20世纪有关中国学术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一个被频繁使用的关键词。其内涵经由学术向文化史的转化后,作为一种潜在的文化资源,对现代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作为传统性的文化存在,其本身暗含的二元对立和价值区分,引发了现实中的学术冲突。而体现"大现代"精神的"新国学"作为对"国学"的反思和发展,以其超越性追求旨在实现学科间的整合和思维上的汇通。由此达成的文化创造必然为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资源。
[Abstract]:In 20th century, Sinology was an important concept of Chinese learning and a frequently used keyword. After its connotation was transformed from academic to cultural history, it was regarded as a potential cultural resource. It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modern literary creation and academic research, meanwhile, as a traditional cultural existence, it itself implies dualistic opposition and value differentiation. It has caused the academic conflict in reality, and the "New Chinese Studies", which embodies the spirit of "the Great Modern", is the refl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Studies". The transcendental pursuit aims at realizing the integration of disciplines and the confluence of thinking, and the cultural creation achieved from it is bound to provide more abundant cultural resour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e and literature.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G1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袁行霈;开放的国学与开放的《国学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6期
2 严家炎;;从“五四”说到“新国学”[J];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3 李怡;中西交融的理想与现实─—论卞之琳诗歌的文化特征[J];江海学刊;1997年05期
4 王富仁;“新国学”论纲(中)[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2期
5 王富仁;“新国学”论纲(下)[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3期
6 李继凯;“新国学”与“新文学”[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萧兵;“新国学”的悬想[J];文史哲;199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德强;;五四散文的话语方式[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邱绪胜;;墨家:显学的式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3 王达敏;《狂人日记》与当前小说的超现实写作[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4 黄书泉;论小说的影视改编[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5 邵毅;;女性身份的构建与本土文化身份的塑造——中国20世纪文学翻译中女性形象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吴怀祺;安徽地区文化变迁与史学——为《安徽史学》复刊20周年而作[J];安徽史学;2004年01期
7 金大伟;;从抗争绝望走向孤独救赎[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8 吴凡;;古典的悲天悯人与现代的人性解剖——白先勇与张爱玲悲剧艺术的审美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9 杨理治;张冉;;对“人”的坚守——浅析周作人的艺术追求[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10 杨高强;;突围生命:《故事新编》与鲁迅的晚期小说创作[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金钢;;论萧红与迟子建的乡土追忆[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六[C];2009年
2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新文化精神[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文化精神[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陶德宗;;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巴蜀作家[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5 魏洪丘;;“独语体”朦胧散文的独特创造——略论何其芳的《画梦录》[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6 陶永莉;;《蜀山剑侠传》研究史略述评[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7 谢文娟;;从辛笛诗的声音看新诗的抒情策略[A];诗歌与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刘虎;;困顿中的希望——论艾青诗歌中的感情个性[A];多彩贵州文化及文学传承创新研究——2012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第二分会场暨贵州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房芳;1930-1937:新文学中民族主义话语的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5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傅建安;20世纪中国文学都市“巫女”形象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军;想象性书写与边缘性阅读[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杜波;五四文学期刊的现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华金余;从赵树理到赵本山[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园园;论戴望舒诗歌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接受[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何辉;孙犁晚年文学创作与文化批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汪洵;萧红小说的感伤品格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王永平;蚌病成珠—郁达夫的情爱生活与其文学创作[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周丽雯;说海透珠——论吴兴华的作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柏彦飞;“诚与爱”:鲁迅文学中的道德精神[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姜萍;用生命探寻文学的夜路[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伟;《语丝》的现代性追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倩;论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创作的发展与演变[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许丽;论新时期我国社会历史批评的转型[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佐良;中国新诗中的现代主义——一个回顾[J];文艺研究;1983年04期
2 白石涛 ,刘啸;中国古典诗歌的文化精神[J];文艺研究;1987年01期
3 李怡;巴那斯主义与中国现代新诗[J];中州学刊;199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立鳌;广州城市文化建设的思考[J];广州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2 李继凯;;“文化磨合”中的新文学[J];长江学术;2006年04期
3 沈庆利;;“国学”是否应消亡[J];学术界;2008年06期
4 朱鸿伟;从文化资源到文化产业还有多远的路[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02期
5 朱丹枫;李远强;;面对新一轮全球化的文化扩张的思考[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向志学;三国赤壁钩沉——开发蒲圻文化资源之管见[J];沈阳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7 李春玲;西部大开发中新疆文化的思考[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8 丰坤武;文化市场的争夺与“双业型”文化发展模式[J];唯实;2004年01期
9 王光文;;内蒙古民俗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J];实践;2006年01期
10 杨琳;傅才武;;二十年来文化体制改革进程评估[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夏勇;;麇鹿文化与生态旅游[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于德建;汝军红;;浅析城市创意产业与历史街区保护的有机互动[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朱光亚;;保护好长三角城市地下及地表的文化资源[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城市发展与建设[C];2004年
4 吴祖军;王俊乔;;开发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5 陈立柱;;研究淮河文化要为流域经济发展服务[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黄思法;;地方文化资源向地方课程资源转化的研究与实践[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7 龚敏;;整合文化资源 打造文化强省——充分发挥艺术馆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A];2008山东省群众文化学会论文集[C];2008年
8 樊俊成;;延安红色旅游与黄河文化资源的思考[A];华圣文化——延安红色旅游与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6年
9 梁太鹤;;可乐考古与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A];2004乌蒙论坛论文集(一)[C];2004年
10 周艺平;李俊国;;湖北省文化资源的特色优势分析[A];湖北省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袁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N];浙江日报;2008年
2 本报评论员;珍视非典时期群众的文化创造[N];中国文化报;2003年
3 董阳;文化的春天在哪里[N];人民日报;2010年
4 ;文化创造财富[N];中国文化报;2003年
5 刘根生;文化进入“模仿秀”时代 应“向庸众宣战”[N];音乐生活报;2010年
6 艾斐;对美的探寻与发现[N];文艺报;2003年
7 主持人 本报记者 梁若冰;让每个公民沐浴到文化春雨[N];光明日报;2011年
8 微山一中校长 王玉强;文明的自觉与文化的自强[N];济宁日报;2010年
9 河北读者 袁跃兴;文化岂能复制?[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10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巫志南;保障和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N];解放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沛新;文化资本论[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黄永福;从“儒学”到“现代”:越南的新文学/文化运动及其与中国现代文学/文化的关系[D];上海大学;2011年
3 何频;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文化生产力[D];四川大学;2007年
4 李义杰;媒介与文化资本[D];浙江大学;2012年
5 彭勃;高等教育资源的生态化配置与培植[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6 徐艳芳;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比较优势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陈红旗;中国左翼文学的发生[D];吉林大学;2005年
8 向泽映;重庆城乡文化产业统筹发展模式及分区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邓晓辉;新工艺经济时代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王雪梅;城市规划中的文化发展策略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庆涛;文化资源的营销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白亚琴;游走于精神诉求与消费需求之间[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3 董双龙;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发与利用蒙古族特色课程资源的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4 白桦;创意产业与文化竞争力[D];青海师范大学;2008年
5 乔俊;地方志文化资源价值及开发利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6 张克伟;沂蒙红色文化资源产业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江静;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邓颖颖;文化资源商品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陈梅红;论我国软实力的现状及其提升[D];南昌大学;2009年
10 姜玉齐;我国现阶段的阶级问题研究论纲[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610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561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