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学热”的冷思考
本文选题:国学 切入点:国学热 出处:《人民论坛》2011年02期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成为中国树立国际形象,赢得理解和尊重的重要手段。在文化多元的社会里,要加强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既要对它尊重、保护、继承、鉴别和发展,又要分清其中的精华与糟粕,批判性地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吸取;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地吸收国外文化的养料来滋润和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
[Abstract]: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s part of the country's soft power,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for China to establish an international image and win understanding and respect. In a culturally diverse society,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recognition of our own culture, and we must respect, protect, and inherit it. To identify and develop, we should distinguish the essence and dross, and critically absorb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absorb the nourishment of foreign culture to nourish and develop our traditional culture.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G1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向春玲;;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默菡;;宪政语境下权利与权力调和的路径新探——通过法律实现社会和谐[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庄萍萍;;基于发展视角探讨儒家文化对教育的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3 王新红;;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转换和复兴[J];昆明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陈晓军;;儒家文化精神对现代社会的启迪[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郑松辉;;儒家文化观与近代潮商经营理念[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张静;;先秦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J];商品与质量;2012年S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炜;;国学热:民族文化自觉与民族文化自信[J];榆林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黄济;;再谈如何看待“国学热”?[J];中国教育学刊;2008年01期
3 李学勤;弘扬国学的标志性事业[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9期
4 袁锦贵;;高等职业院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的意义[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张维华;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J];文史哲;1986年05期
6 陈美容;;新文化运动、“文化热”与“国学热”——从文化整合中的三种现象看文化转型规律[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辛冠洁;应该更加积极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研究[J];孔子研究;1995年02期
8 宋兴昌;;国学思潮再度升温的思考——从段玉裁“二十一经”概念到季羡林“大国学”视野[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陆勤毅;处理好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J];安徽史学;1995年03期
10 王顺峰;周免让;;“国学热”引发的冷思考[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施伟达;;佛教中国化的艰难历程[A];时代与思潮(5)——文化传统辨证[C];1991年
2 黄鸣;;从淡化洋节说开去—也谈“文化侵略”[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曾炜琴;;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的冲突与互动[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4 燕良轼;;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君子”人格的社会建构[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吴志雄;;中国传统文化对逻辑的兼容与拒斥[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6 翁春萌;;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现代标志设计中的探讨[A];2005年十二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湖北专集)[C];2005年
7 赵波;;关公“忠、义、仁、勇”精神与中华“大一统”思想[A];2006中国山西·关公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8 于承武;;儒家思想为什么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A];《国学论衡》第一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1998年
9 陇菲;;《国学论衡》第三辑编辑预想[A];《国学论衡》第三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10 李锦全;;博取众长 断以己意——李宗桂《中国文化概论》读后[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文玲;2006中国文化镜像[N];金融时报;2007年
2 严长元邋续鸿明 胡芳;京剧对话国画[N];中国文化报;2008年
3 齐大任;儒学复兴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N];中国文化报;2006年
4 谈传生;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N];光明日报;2005年
5 潘岳;中国传统的和谐社会观[N];中国审计报;2006年
6 刘修兵;年味怎样才能浓起来[N];中国文化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丁杨;林谷芳:以禅心读天地大书[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刘成军;中国传统文化的分镜头影像[N];中华读书报;2008年
9 记者 钱炜;北京奥运会奖牌“金镶玉”[N];科技日报;2007年
10 沈静芳;握住文化之手[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方刘;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2 李莉;中国传统松柏文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3 张春姣;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文化批判[D];黑龙江大学;2004年
4 薛文礼;中国传统药业史论[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侯鑫;基于文化生态学的城市空间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毛兵;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修辞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7 吴天智;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中的和谐观念及其当代转换[D];南开大学;2009年
8 徐立钱;穆旦与英国现代主义诗歌[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9 赵宏志;中国个性伦理的萌发与展开[D];黑龙江大学;2006年
10 刘艺;镜与中国传统文化[D];四川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方刘;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经验和教训[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2 高艳慧;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的交融[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房绚;中国传统文化对环境设计艺术的影响[D];青岛理工大学;2009年
4 黄艳丽;中国当代室内设计中对传统文化传承方式的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5 赵晶;湘西少数民族服饰图案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D];天津工业大学;2007年
6 冯雪;张炜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D];兰州大学;2007年
7 张萍;林语堂的文化身份与翻译活动[D];河海大学;2007年
8 李思;媒介推动下的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何海翔;邓小平理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文娣;中国传统文化中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604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660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