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国学概念之辨析

发布时间:2018-03-27 12:05

  本文选题:国学 切入点:来源与演变 出处:《学术探索》2010年02期


【摘要】:从词源学上说,"国学"一词,古已有之,最早是指国家开办的学校,到了清朝末年,国学成为国家最高层次的学校。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名词或学问源于20世纪初。一般而言,国学是指称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中国传统学术。国学的内涵与外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相应的变动,国学与传统文化、国粹、国故等是有区别的,当今学者研究国学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
[Abstract]:In terms of etymology, the term "Chinese culture" has existed in ancient times. It was originally referred to as a school run by the state, and by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As a synonym or knowledg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hinese culture originated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Generally speaking, Sinology i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academic that refers to Confucianism as the core.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Chinese culture change with the change of the times. There is a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national essence, national heritage, etc. The study of Chinese culture by scholars today has a distinct value of the times.
【作者单位】: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
【分类号】:G12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强,刘海玲;论梁启超的“大民族主义”[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左玉河;孙中山的“德治”思想[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欧阳哲生;;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天演论》[J];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4 王天根;章太炎的伦理思想及其影响[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张春香;;章太炎“儒行”救国论评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喻大华;论保守与激进在中国近代文化潮流中的共通共融[J];河北学刊;2005年01期

7 何晓明;20世纪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论[J];河北学刊;2005年03期

8 史广全;春秋决狱对礼法融合的促动[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年07期

9 张玉龙;新旧杂糅:民国初年政治制度现代化之检视[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10 徐立亭;五四时期的章太炎[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若晖;;诸子出于王官说平议——春秋时期世官制度之崩颓与褚子兴起[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2 刘巍;;“诸子不出于王官论”的建立、影响与意义——胡适“但开风气不为师”的范式创新一例[A];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华民国史(1912—1949)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卷)[C];2002年

3 马勇;;章太炎筹边考异[A];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华民国史(1912—1949)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卷)[C];2002年

4 黎志刚;;辛亥革命前后的辫发风潮[A];近代中国社会与民间文化——首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耿云志;;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历史演变[A];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第二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杨琥;;戊戌时期章太炎尊荀思想及其中西学术渊源[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周建雄;孙中山经济发展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魏文哲;清末小说与时代思潮之互动[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南哲镇;唐代讽谕文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张欣;军阀政治与民国社会(1916—1928年)[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周霞;中国近代佛教史学探研(1900—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周邦君;乡土技术、经济与社会[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8 王公山;先秦儒家诚信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赵璐;晚清义利观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10 杨思信;近代中国文化民族主义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9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方泽;理解与融通[D];安徽大学;2001年

2 文侃;试论民族自信心的文化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李江辉;论章太炎的汉晋学术史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4 彭国运;宋恕思想研究[D];北京大学;2005年

5 彭雷霆;“五四”后迟来的批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俊领;中国近代国家祭祀的历史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耀武;文化选择与教育现代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蒋晶;《文子》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06年

9 张秀丽;章太炎与近代自然科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军魁;现代道德的恰当定位[D];吉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志哲;;《春秋左传研究》和童书业教授[J];读书;1980年11期

2 白寿彝;;悼念顾颉刚先生[J];史学史研究;1981年01期

3 牟润孙;;从《通擰胡注表微》论援凈先师的史学[J];史学史研究;1981年01期

4 葛娴;陆宏德;;语言学家赵元任[J];新闻战线;1981年08期

5 李得贤;顾颉刚先生与西北[J];青海社会科学;1982年03期

6 胡审严;鲁迅关心平民教育二、三事[J];成人教育;1982年01期

7 张旭光;;回忆王观堂先生的自沉[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8 ;张维华教授和中西交通史研究[J];文史哲;1983年01期

9 李兴盛;谢国桢及其对东北史的研究[J];北方文物;1983年03期

10 陆宗达;从旧经学到马列主义历史哲学的跃进——回忆吴承仕先生的学术成就[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映彤;;创作与设计[A];湖北省第十一届楚天创新包装设计评比论文集[C];2004年

2 谢金良;;关于国学研究的若干思考[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3 张越;;从对整理国故和“古史辨派”的评价看郭沫若的史学思想[A];郭沫若与百年中国学术文化回望[C];2002年

4 纪宝成;;接续文脉 重振国学[A];第六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左玉河;;从保存国粹到整理国故——近代中国学术转型中的民族主义情结[A];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第二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建科;;《两岸三地大学生国学读本》丛书选题策划[A];图书选题策划报告——第五届“未来编辑杯”获奖文集[C];2006年

7 ;《国学论衡》宗旨[A];《国学论衡》第二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8 楼宇烈;;国学研究面临的问题及其出路[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9 林志宏;;“我的朋友胡适之”:1920年代的胡适与清遗民[A];近代中国(第十八辑)[C];2007年

10 聂宝璋;;学者风范长存——记著名学者聂崇岐教授[A];近代中国(第八辑)[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欧阳祯人;学术界推出郭店楚简研究成果[N];光明日报;2000年

2 张晓唯;胡适与钱穆[N];团结报;2000年

3 江涛;北京召开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N];文学报;2000年

4 胡学常;列文森的意义[N];中华读书报;2000年

5 黄子书;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6 许铮;王国维在戏曲方面的贡献[N];云南政协报;2001年

7 吕文浩;清华国学研究院何以人才辈出[N];中华读书报;2001年

8 江林昌;国学研究步入简帛时代[N];中国教育报;2002年

9 傅璇琮;国学研究呼唤务实学风和创新思维[N];人民政协报;2002年

10 桂晓风(新闻出版总署 副署长);大学者写的小作品[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卢文芸;变革与局限[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吴nI南;无锡国专与现代国学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卢毅;“整理国故运动”与中国现代学术转型[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涛贤;禅宗俗谚初探[D];四川大学;2003年

2 陈诚;论古典文献数字化[D];苏州大学;2004年

3 王培文;中国境内朝鲜无政府主义运动史论(1919-1945)[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杨光;从胡适的“国学”研究看其治学方法[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宋鹤;《孔子家语》的成书及真伪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6 栾志强;试析山东教会学校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714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6714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1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