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重建中国学术的通性基础

发布时间:2018-03-27 15:16

  本文选题:国学热 切入点:普适性 出处:《天津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摘要】:从20世纪初到本世纪初百年间所兴起的两度国学思潮,乃是中国学术文化实现现代转型并获得其新生命的两个必经的阶段。二者的学术指向有异,但却各在其对方中有自身的根据,并不互相排斥。学术文化的客观性和普适性,应理解为一种差异实现前提下的互通性。一种学术文化系统的存在,总表现为一个属于自己的特殊实存且亦向他者敞开的境域。一种学术文化的观念,总是与特殊的历史传统相关联而具有整体性的生命意义。从这个角度来看,学术文化的"通"性基础,乃存在于一个不断返归自身历史传统的当代性重建的过程中,表现为一种历史性与当代性的统一。中国传统学术的现代转型,以分科化和知识化始,而必以其原初赋义基础和其"通"性精神的重建终,才能达到它的最终实现和完成。
[Abstract]: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to the beginning of this century, the two thought trends of Chinese culture are the two necessary stages for the Chinese academic culture to realize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and acquire its new life. The objectivity and universality of academic culture should be understood as a kind of interoperability under the premise of realizing difference, and the existence of an academic and cultural system. The concept of an academic culture is always associated with a special historical tradition and has a holistic meaning of life. The "pass" foundation of academic culture exists in the process of reconstructing the contemporary nature which is constantly returning to its own historical tradition, which manifests itself as a unity of history and modernity.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learning begins with the division of subjects and knowledge. Only with the foundation of its original meaning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its "Tong" spirit, can it be finally realized and completed.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观与民族精神创新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分类号】:C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卢毅;“整理国故运动”与国学研究的学科重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江珍;文学现代性与现代散文主体性理论的形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罗越媚;中西德育传统及其比较[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3 宋薇;马力;;从“文以载道”到“艺术就是人生”——钱穆美学思想基本问题论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宋雄华;中国艺术的美学追求——尽善尽美[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徐卫卫;论贾宝玉欲求之边缘性[J];红楼梦学刊;2004年03期

6 董标;;“教之术”到“教育学”演变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程东峰;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五个层次[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8 刘毅青;书画同源对文人画的影响[J];惠州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9 魏本亚;胡瑗“明体达用”教育思想的哲学思考[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10 余连祥,沈建民;胡瑗的“苏湖教法”及其当下意义[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宝良;;明初心学钩沉[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文勇;价值理性与中国文论[D];四川大学;2002年

2 程勇;汉代经学视野中的儒家文论叙述[D];复旦大学;2003年

3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鲍嵘;高深学问与国家治理[D];厦门大学;2004年

5 李育红;人为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王恩华;学术越轨与大学学术管理[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姚金菊;转型期的大学法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郭明;中国监狱学史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胡志坚;自我统摄下的心理与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耿晖;二元人群 生存境遇与香港视野[D];暨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立桂;网络文学的创作特征及其对传统文学写作品格的解构[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耿晶;史眼与慧识[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3 王清;关系、限度、程序[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会新;孟子良贵说及其现代价值[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5 孔庆钧;海尔企业文化的结构、功能分析与启示[D];郑州大学;2005年

6 王焱;道家自然美学发微[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徐波;和合会通之魂[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艾萍;论体验式作文教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蓓;从《孟子论心》论瑞恰慈的跨文化解读策略[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10 林波;我国大学学术管理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左玉河;从“经世之学”到“分科立学”——近代早期的学术分科观念及分科方案[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罗志田;国学不是学:西方学术分类与民初国学定位的困惑[J];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邓正来;;全球化时代与中国理想图景的建构[A];前沿 创新 发展——学术前沿论坛十周年纪念文集(2001-2010年)[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张梦薇;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本文编号:16720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6720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8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