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试论汉学翻译

发布时间:2018-03-28 01:20

  本文选题:汉学 切入点:汉学翻译 出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摘要】:汉学是指国外一切研究中国的学问;汉学翻译与普通的翻译活动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即所要翻译的外语内容正是用来体现汉语语言所在的社会或环境下的文化、历史、语言和文学等;因而相对于异质文化,具有较强的可比性,更注重结合考虑中国的实际,遵循并发展中国的翻译理论,其中,回译是汉学翻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总之,汉学翻译是沟通国学与汉学发展的桥梁,对传承文明、构建和谐世界意义重大。
[Abstract]:Sinology refers to all the studies of China in foreign countries. Sinology translation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compared with ordinary translation activities, that is, the foreign language content to be translated is precisely used to reflect the culture and history of the society or environment in which the Chinese language is located.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therefore, are more comparable than heterogeneous culture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nsideration of China's reality, follow and develop Chinese translation theory, among which, back-transla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method in Sinological translation. Sinology translation is a bridge between Sinology and Sinology,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inheritance of civiliz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world.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江苏大学高级技术人才科研启动项目(11JDG196);江苏大学人文社科重点建设项目(JDR2006A11)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社指导项目:“文学翻译的文化缺失与补偿研究”(09SJD740008)
【分类号】:H31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晓路;奚如谷;;中国和美国:文化、仪式、书写与都市空间[J];文艺研究;2007年09期

2 温儒敏;;文学研究中的“汉学心态”[J];文艺争鸣;2007年07期

3 周宁;汉学或“汉学主义”[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卢丽君;;汉学:在文明和谐对话中振翅——世界汉学大会2007述评[J];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08期

5 许渊冲;译学要敢为天下先[J];中国翻译;199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明慧;;翻译的形而上——论“忠实”之于翻译的本体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柳红霞;;翻译目的驱策下译者的再创作——谈《哀希腊》的四种译本[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陈丽;;“人性”与“存真”——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视界中梁实秋的译莎活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4 陈逢丹;;接受美学观下的译者主体性——兼析莎士比亚第116首十四行诗的三个汉译本[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5 项西国;;谈语用翻译[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6 叶岚;;从传播学角度探讨对外宣传材料英译的原则——以北京奥运会对外宣传材料为例[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何慧娟;;格式塔意象图式原理在翻译中的应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孙志农;;语域理论与翻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张枝新;张德让;;从个性倾向性论辜鸿铭英译儒经的动因[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陈丽;;偶尔露峥嵘——权力话语理论与胡适译《最后一课》[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祈楠;;翻译目的论指导下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象和意境美的翻译[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莉;;诗歌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3 王惠萍;;从《饮酒》(其五)的五个译本看译者的主体性[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4 蒋春生;;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对外来电影片名翻译之影响[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5 熊辉;;简论郭沫若的“风韵译”观念及其历史意义——兼论20世纪中国翻译标准理论的演进[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6 张思洁;;形合与意合的哲学思辨[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金明;;对英汉“文化限定词语”的思考[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易杰;罗桂英;;简析电影片名翻译的“不忠”[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马凌珊;;中文影视标题的英译策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10 孙芳琴;;莎翁戏剧中颜色词所体现的文化意义及其翻译[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淑敏;翻译的历史观—《独立宣言》中译本的历时共时比较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徐莉娜;翻译中句子结构转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胡氏贞英;汉语非文学文本越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惠玲;话语维度下的赛义德东方主义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云雁;朱生豪莎剧翻译—影响与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夏泽祥;美国宪法第九修正案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红莉;从文化角度谈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D];河北大学;2009年

2 张琳琳;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政治语篇中英翻译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杨巧蕊;唐诗英译翻译批评现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周锡梅;从接受美学视角看吴钧陶与Witter Bynner的杜诗英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韩雨苇;东坡词英译赏析—审美移情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朱姗姗;形神兼备[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彭强;从等效理论看辜正坤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张静;《红楼梦》中的礼貌现象及其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陆子晋;论文学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杨媛;影响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周宁;停滞/进步:西方的形象与中国的现实[J];书屋;2001年10期

2 周宁;东方主义:理论与论争[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张松建;殖民主义与西方汉学:一些有待讨论的看法[J];浙江学刊;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小琼;通过回译,对比《静夜思》的四种英译本——翻译课堂练习一例[J];大学英语;2000年12期

2 袁外;;回译与文化还原——林语堂之My Country and My People两个中文译本对比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1年04期

3 张亚权;论学术翻译的文献回译——以梅尔清《清初扬州文化》中译本为例[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翟海静;;《喜福会》中译本的回译问题[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齐明珍;闫珊珊;刘倩;;互文性理论指导下的回译在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0年27期

6 熊宜春;刘悦明;沈兴涛;;“回译”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7 顾玉萍;;论回译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陆秀英;周灵;;回译在翻译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9 李煜;;浅析《红楼梦》人名翻译的回译[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6期

10 周邦友;人名冠名术语的形式及回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陶泽慧;;回译的评估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林炜双;孙李银;李明子;赵嘉颀;梁桑;刘霓;高腾;景怀斌;;公务员组织潜规则的表现与形成机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严建强;;“中国热”的法国特征及其解释[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4 欧阳有旺;;中国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国际化竞争战略[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石国贞;;论国际化趋势下提升大中华认同感的现实依据[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岳晓东;;幽默风格、气质乐观、心理健康:493名广州、香港、澳门大学生的调查[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陈永涛;;近代传教运动中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的两种基本态度及简评[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翟双;杨莉萍;;叙事心理治疗的特征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契合[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刘倩;;力求唯真求实——浅谈翻译中的“还原”问题回译[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敏;;关于人文文化与社会文化教育的若干思考[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语言大学 路文彬;中国文化的“礼”传统[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欣文;《中国文化年鉴》(2005)组稿编辑工作启动[N];中国文化报;2006年

3 梁秋克;《中国文化年鉴》新一轮组稿编辑工作启动[N];中国文化报;2007年

4 李大伦;漫谈中国文化[N];郴州日报;2006年

5 卞毓方;一位文化老人的“和谐观”[N];人民日报;2007年

6 蒙木(书评人);中国文化的读本?[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7 宋冰;中国文化年:让世界感受中国魅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8 商报记者 任志茜;张大春:重新识字,钻进中国文化的酱缸[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张海晏;中国文化“和”的精神[N];光明日报;2008年

10 秦风邋毛毛;劲草更兼疾风[N];人民政协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庞德与中国文化[D];苏州大学;2004年

2 詹春花;黑塞与东方[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英鹏;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翻译功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宋海云;论中国文化意象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5 陈岩波;中国古代医学书籍发展史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6 张磊;中国与国际刑事法院:现状与展望[D];吉林大学;2007年

7 孙成武;中国共产党与20世纪中国文化的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赵本涛;中西文化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9 包仕国;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文化安全的衍进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蜀玉;《文心雕龙》法语全译及其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晶;Moment in Peking两个中译本中回译的对比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2 叶晶晶;重建文化亲缘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袁琴;中国古典诗歌的可译性及其局限[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4 毛琦峥;目的论视域下林语堂《浮生六记》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陈金妹;《圣经》中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6 杨晶;论中国题材英文文学作品中的回译[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朱晓东;韦政通文化哲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8 徐梁峰;将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D];浙江大学;2008年

9 汪秀梅;从翻译要求看中国文化遗产读本汉英翻译[D];浙江大学;2004年

10 蔡慧清;德克·卜德研究三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741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6741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a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