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舜徽“四库学”研究述论
本文选题:张舜徽 切入点:四库学 出处:《学习与实践》2012年02期
【摘要】:张舜徽一生勤于治学,著述宏富,其中有多篇文章论述到《四库全书》,涉及编纂缘起、提要撰写、全书缮录与校订、部类分合之得失等内容,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此外,张先生还撰有《四库提要叙讲疏》,对四库提要中的部叙与类叙作了笺注,他打破了"注不叛经,疏不破注"的陈规,其中有引申、有订正,也有辩驳,并通过《讲疏》的撰写,完成了对中国古代学术史的一种重构。梳理张氏的《四库全书》研究成果,不仅可以加深对其学术理念的认识,对推进"四库学"与当前的"国学"研究也大有裨益。
[Abstract]:Zhang Shunhui worked hard in his life to study and wrote about Hong Fu. Among them, there were many articles dealing with the origin of compilation, the writing of abstracts, the compilation and revision of the book, the combination of various categories, the gains and losses, and so on. In addition, he put forward many unique opinions. Mr. Zhang also wrote the Summary of the four storehouses and wrote notes on the descriptions of the departments and classes in the summaries. He broke the stereotype of "note not to betray the scriptures, but not to break the notes," including extension, revision, and rebuttal, and through the writing of "talk about the Sucks", he broke the rule of "not disobeying the scriptures and not breaking the notes." This paper has completed a kind of reconstruction of ancient Chinese academic history. Comb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Zhang's "Siku Guanshu" can not only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its academic idea, but also be of great benefit to the promotion of "Siku study" and the current stud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K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明庆;《文史通义·原道》篇发微[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王达敏;;论姚鼐与四库馆内汉宋之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赵连稳;;略论长篇小说的历史感[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王嘉川;论胡应麟对伪书价值的认识[J];图书与情报;2004年05期
5 孙春青;论章学诚以“文”济史的治学之道[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汪龙麟;清代袁枚研究发微[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年01期
7 何晓涛;《周官》与章学诚方志编纂思想的发展[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安建军;唐代女冠酬寄诗的酬唱情怀——唐代女冠诗美学风貌系列研究之二[J];甘肃高师学报;2003年03期
9 罗炳良;论章学诚的“以史明道”观念[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10 路新生;理解戴震——钱穆余英时“戴震研究”辨正[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史广超;;四库馆臣辑《永乐大典》佚书考[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2 魏东;;实斋学术思想的实学取向与现代价值[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陈锐;;浙东学派的历史哲学及其在思想史中的意义[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葛志毅;;序:史学为中国文化托命之本[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二辑)——首届“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6年
5 刘巍;;“诸子不出于王官论”的建立、影响与意义——胡适“但开风气不为师”的范式创新一例[A];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华民国史(1912—1949)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卷)[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日晖;《水浒传》接受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韩毅;宋代僧人与儒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3 高明扬;科举八股文专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冯淑静;《文选》诠释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彭树欣;梁启超与中国文献学的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奕;清代中期经学家文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王兴亮;爱国之道,,始自一乡[D];复旦大学;2007年
8 鲍震培;清代女作家弹词研究[D];南开大学;2002年
9 郭院林;从“以礼治左”到“援古经世”—清代仪征刘氏《左传》家学研究[D];北京大学;2007年
10 傅刚;《昭明文选》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9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立军;章学诚道学史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陈志扬;传统传记理论的终结:章学诚传记理论纲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李安;从“真”到“通”: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体系化及其终结[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孙士聪 ;《艺概》文体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5 朱梅光;章学诚文献学成就初探[D];安徽大学;2005年
6 邹军诚;《史记》《汉书》论赞序比较[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饶延俊;张舜徽的治学方法对当前中学历史教育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曹丽娜;章学诚的明道经世史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赵栋栋;桐城文派的形成及其古文理论意义之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利;戴望学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刚;;宋学精神与汉学工夫——钱穆与张舜徽清代学术史研究之比较[J];齐鲁学刊;2011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晓明;;20世纪上半期有关校雠学定义的辨析[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甘良勇;;对于历史文献学科的一点思考[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韩晓玲 通讯员 郭晶 党波涛;纪念张舜徽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举行[N];湖北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平;论张舜徽的治学观[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莎;论吕思勉《史通评》中的史学史及史学理论问题[D];扬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754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675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