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经典翻译与中国传统语言和思维方式的转变
本文选题:西学东渐 + 思想文化 ; 参考:《河北学刊》2006年06期
【摘要】:西学东渐始于明末清初,当时,欧洲传教士带来了诸多西洋器物和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地理知识,对中国知识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真正对中国社会形成广泛而深刻触动的是晚清以来出现的更为全面的西学东渐。这一时期传入中国的西学,除了制度层面的东西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外,还包括了政治意识、哲学思想、文化观念等社会意识的方方面面。伴随着西方新式教育和译介书籍传播进来的新思想和新风俗,对中国旧有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使得近代中国的大地上逐渐形成了求新、求变的社会气候。在西学的浸润和影响下,不仅促使中国人的思想和文化发生了巨大变迁,同时,彻底改变了中国人传统的固步自封、唯我独尊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模式,并迈开了史无前例的社会改良和社会革命的步伐。今天,我们回顾和研究清代的西学东渐,除了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外,更应当着眼于其现实意义,即在当前中国到处兴起的“国学热”中,理性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文化,以及中西文化之间的关系,超越中国旧有的“夷夏之防”的思维模式,以新的全球化的视野审视中国的历史和现实,这样才能以史为鉴,利用历史研究的成果,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Abstract]:Western learning began in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 when European missionaries brought in many Western objects and Western knowledge of astronomy, calendar, mathematics and geography, which had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Chinese intelligentsia. But what really touched the Chinese society widely and deeply was the more comprehensive western learning to the east since the late Qing Dynasty. In addition to the system and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western studies introduced into China during this period also included all aspects of social consciousness, such as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philosophical thought, cultural concept and so on. With the spread of new ideas and customs in the new education and translation of books in the West, the old ways of life and ideas in China have been greatly impacted, and the social climate of seeking new and changing has been gradually formed on the land of modern China. Under the influence and infiltration of western learning, not only has the Chinese thought and culture changed greatly, but also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thinking mode and cognitive mode of being self-contained and self-respecting have been completely changed. And began an unprecedented pace of social reform and social revolution. Today, we review and study the eastward spread of Western learning in the Qing Dynasty. In addition to seriously summing up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lessons, we should also focus on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at is, in the current "craz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culture", which is rising everywhere in Chin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western modern culture,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transcends the old mode of thinking of "the prevention of the overcast summer", and examines China's history and reality from the new perspective of globalization.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learn from history and make use of the achievements of historical research to promote China's reform, opening up and modernization drive.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K25;K2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明德;;略谈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思想文化[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范玉秋;;西学东渐与儒学转型[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刘波;;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现象探究[J];新高考(政治历史地理);2010年02期
4 钟海波;;西学东渐及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生成[J];唐都学刊;2010年01期
5 陈广亮;;西学东渐的另类反思[J];兰台世界;2010年03期
6 胡浩宇;;京师同文馆与西方科技知识在华传播[J];学术界;2010年02期
7 孙凯;王莉;;关于建国初期开展思想文化批判的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熊月之;;晚清西学东渐过程中的价值取向[J];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9 刘锡诚;;20世纪中国神话学概观——《中国神话学文论选萃》(增订本)序言[J];西北民族研究;2010年01期
10 陈俊;;浅析电影《黄土地》的符号内涵[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翟敏;;学校管理中和谐思想文化的解读与构建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2 阮友松;;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3 彭成强;;新时期职校德育工作思考[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重庆卷)[C];2010年
4 杨娅玲;;关于思想文化在农民养殖中形成意识的调研[A];第六届重庆饲料工业暨养殖行业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胡怿琼;;潞安大鼓生存现状之思考[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6 李昕;;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看法[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7 胡明;;“五四”时期陈独秀“新教育”的思想体系[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8 车效梅;;试评穆罕默德·阿里与埃及世俗化教育改革[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9 王剑;;商务印书馆与近代西方教育学理的东渐[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二)[C];2009年
10 庄佳骝;;容闳和中国近代留学教育[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连雅婕;全民诵读经典可分三层进行[N];长春日报;2011年
2 陈远龙 记者 韩洁;全省首个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挂牌[N];遵义日报;2011年
3 章叶青 中国人民大学品牌研究所 常务副所长 北京知行堂品牌管理有限公司 董事长;问道与养生:山水太极的中华和谐之道[N];湖北日报;2011年
4 民族出版社 刘海涛;启蒙时代的中学西传[N];中国民族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李蕴棋;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合力奏响时代最强音[N];长春日报;2011年
6 蔡晓生 潘志卿 林志东 陈加松;鼓劲造势聚人心 助推发展当先锋[N];泉州晚报;2011年
7 记者 黄妍婷;提升学习力 扩大影响力 增强传播力[N];闽南日报;2011年
8 记者 李蕴棋;攻坚克难 高度负责 服务大局[N];长春日报;2011年
9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郭建宁;我国文化建设三大前沿问题[N];中国教育报;2011年
10 杨雪;探寻东西文化共性[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刚;“回儒”和“西儒”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吴静;《学灯》与五四新文化运动[D];复旦大学;2009年
3 曹亚明;承续与超越[D];暨南大学;2008年
4 张立程;西学东渐与晚清新式学堂教师群体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5 蔺春华;王蒙文化人格论[D];兰州大学;2006年
6 薛柏成;墨家思想的渊源及历史影响新探[D];吉林大学;2006年
7 宋钢;六朝论语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郭刚;梁启超与清末的西学东渐[D];武汉大学;2006年
9 孙青;晚清之“西政”东渐及本土回应[D];复旦大学;2005年
10 姚诚;鲁迅与自然主义[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豪斌;民国时期的伊斯兰复兴运动[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星;从《名理探》看西方科学理性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初次会通[D];西南大学;2010年
3 付亚云;江泽民先进文化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蒋青海;南怀仁科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侯畅;由《饮水词》看清初满汉思想文化的交流与融合[D];吉林大学;2010年
6 杨琳琳;《六合丛谈》媒介形态及其编辑传播策略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唐雁超;民国新兴道门的生长环境及其演变,,1912-1937[D];山东大学;2010年
8 田茹;西方传教士与早期澳门汉语传播(16-19世纪)[D];暨南大学;2010年
9 梅姝;文化视角下新时期研究生德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10 崔国芳;公共图书馆参与和谐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038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803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