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研究的三大课题——心理准备、方法意识与评估规则
本文选题:国学研究 + 三大课题 ; 参考:《天津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摘要】:国学虽已成显学,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国学的认识和理解已达到应有水平,学界对于国学诸多问题喋喋不休的争论非常清楚地诠释了这一判断;而之所以如此,还是在于我们并没有确立起为大家共同所接受的心理、意识和规则。基于此,我们尝试提出心理准备、方法意识和评估规则三大课题。所谓"心理准备"包括客观心、包容心、同情心、批评心、求善心等"五心";所谓"方法意识"就是"因对象而取方法";所谓"评估规则"就是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历史与现代的统一、观念与实行的统一、特殊与普遍的统一、本体与末用的统一等"五统一"。如果能拥有并贯彻这些心理准备、方法意识和评估规则,国学研究之程序将愈发通畅,国学研究之成绩将更加高效,国学研究之成本将有所减少。
[Abstract]:Although Sinology has become a prominent school, it does not mean that our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it has reached its due level. This judgment is very clearly interpreted by the academic community over the numerous issues of Sinology. Or is that we have not established the common acceptance of the psychological, consciousness and rules. Based on this, we try to put forward three major topics of psychological preparation, method awareness and evaluation rules. The so-called "psychological preparation" includes the "five hearts" such as objective heart, tolerance, compassion, criticism and kindness; the so-called "method consciousness" means "taking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object"; and the so-called "evaluation rule" is the unity of the whole and the part. The unity of history and modern, the unity of concept and practice, the unity of special and universal, the unity of ontology and useless. If we can have and carry out these psychological preparation, method awareness and evaluation rules, the process of Chinese studies will become more smooth, the achievements of Chinese studies will be more efficient, and the cost of Chinese studies will be reduced.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G122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谢志平;关系、限度、制度:转型中国的政府与慈善组织[D];复旦大学;2007年
2 程曦;明代儒佛融通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贾欣;论小说《西游记》对前西游故事的演进与超越[D];河北大学;2003年
2 张小华;爱因斯坦时期科学美思想简论—1900-1955[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3 邱海燕;王安石与佛教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4 梅霞林;杨岐方会及其禅学思想[D];厦门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梦;;天价“国学班”背后的浮躁[J];中关村;2007年07期
2 陈文新;;为晚清以降的国学思潮立此存照——写在《国学档案》前面[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8年10期
3 陈斐;;国学与国家文化安全[J];文化艺术研究;2011年02期
4 高专诚;;“国学热”中谈国学[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国学不是一个圈[J];国学;2007年03期
6 刘丹忱;;国学热与国学的定位和前瞻[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8年01期
7 孙占国;;关于“国学热”的断想[J];红旗文稿;2008年01期
8 刘梦溪;;国学无须“热”[J];寻根;2009年03期
9 鲁庆中;;国学的使命[J];寻根;2009年03期
10 韩一丹;;城市,对经典文化的复兴[J];杭州(生活品质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马平;;多样性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先进”“落后”属性问题[A];文化多样性与当代世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顾家宁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也谈国学争鸣的历史论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李爽;“特色中华国学”溢彩鹤乡[N];盘锦日报;2010年
3 记者 李瑞英;国学研究论坛呼吁汉字传承必须保持稳定[N];光明日报;2009年
4 林存光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也论国学研究的态度、立场与方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陈一鸣;万万不能化“神奇”为“腐朽”[N];南方周末;2010年
6 记者 张微;第二次“国学研究论坛”在北京举行[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7 整理 戴金波 邓梦军;国学=中国古典学[N];光明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李潇潇 张飞岸;宽正·沉潜·广大·高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吴娜;“大国学”的期待[N];光明日报;2010年
10 杜边;天津市成立国学研究会[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秀俊;“中国文化的海外媒介”[D];山东大学;2010年
2 金忠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论[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欧阳小红;国学院的发展及办学特色探析[D];厦门大学;2008年
2 王素贞;石家庄市小学国学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才爽;改革开放后传统文化热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4 陈东;大学国学教育的价值与现实路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657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865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