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从王国维创作看中国转型期文论理路

发布时间:2018-05-09 12:44

  本文选题:王国维 + 近代文学 ; 参考:《求索》2008年11期


【摘要】:王国维自幼饱受传统国学熏陶,而后,王国维接触"新学",叔本华的社会批判意识、悲观主义人生观以及生命哲学对王国维产生了深刻影响。也因此,王国维站在西方哲学的立场,对中国传统文学进行了系统的反思和批判。在表现形式上,王国维以传统"词话"的形式点评前人词作,其作品在内容的深层已与传统词论大异其趣。王国维作品很大程度也影响了传统文论近百年的基本走向,然而,王国维这位亲手断送传统文论的革新者后来成为旧传统最坚定的维护者,并在旧传统"朱颜辞镜花辞树"的无奈中,最终选择了离开。这是王国维留给后人深层次的思考和对中国近代文人的深深的忧虑,或许正是这种忧虑让世人真正领悟了中国转型期的文论理路与时代归宿。
[Abstract]:Wang Guowei was deeply influenc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Studies in his childhood, and then Wang Guowei was in contact with "new school". Schopenhauer's social criticism, pessimistic outlook on life and life philosophy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Wang Guowei. Therefore, Wang Guowei stood in the standpoint of western philosophy and systematically reconsidered and criticized Chinese traditional literature. In the form of expression, Wang Guowei was in the form of the king. In the form of the traditional "word", Guo Wei reviews the predecessor's words, and its works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word theory. Wang Guowei's works greatly influenced the basic trend of the traditional literary theory for nearly a hundred years. However, Wang Guowei, the innovator who personally handed down the traditional literary theory, became the most firm maintainer of the old tradition and was passed on in the old tradition. It is Wang Guowei's deep thinking and deep concern for the Chinese modern literati. This is perhaps the concern that makes the world truly comprehend the literary theory and the age end of China's transition period.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文新学院;
【分类号】:I20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守波;;疵瑕不掩白玉光——王国维眼中的姜白石[J];语文学刊;2011年09期

2 王路佳;;“学无中西论”——王国维与中国现代学术的创立[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1年06期

3 李国文;;文人的命运[J];杂文选刊(上旬版);2011年08期

4 罗惠缙;;王国维“以诗补史”的诗学阐释[J];中国文学研究;2011年03期

5 刘振;;开启尘封的探寻——近百年中国近代科学小说研究综述[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肖国荣;;文学活动视阈下王国维“境界说”的文本分析及重构[J];文艺评论;2011年06期

7 张雨童;;一切为悲剧哲学服务——王国维评《红楼梦》及其偏颇[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8 冯晶晶;;辩王国维对晏几道的不当之评——从“不隔”之境说起[J];青年文学家;2011年09期

9 宛小平;;朱光潜批评王国维诗境说的省思[J];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04期

10 王俊虎;陈云宏;;从王国维境界说谈海子之死及诗[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敏;;《人间词话》研究二题[A];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近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徐敏;;《人间词话》研究二题[A];山东近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罗惠缙;;王国维“以诗补史”的诗学阐释[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丽丽;;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之今读[A];2006贵州省首届古典文学与民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黎兰;;“打通”与“自律”——从钱钟书《围城》的反“围城哲学”说起[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乐黛云;;王国维——汇通古今中西文化的先驱[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学艺术的对话与共生”中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7 王风;;为什么要有近代文学[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8 李乡浏;;略论船政文学[A];船政文化研究[C];2003年

9 康梅钧;;王国维文学批评:学无中西的现代性视角[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董正春;;爱国学子的心志 普罗文学的先声——漫议毛泽东早期诗词(联)在近代文学史中的地位[A];毛泽东诗词研究丛刊(第一辑)[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深圳报业集团驻沪记者 马信芳;王家后人传承祖辈薪火初现成果[N];深圳特区报;2010年

2 郭启宏;夜读王国维[N];河南日报;2003年

3 吴小如;呼唤一部理想的“近代文学史”[N];人民政协报;2000年

4 梁展;王国维“境界”的西学来源[N];中华读书报;2011年

5 本版编辑邋 罗敏 周舒;冷热之间王国维[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6 吴小如;近代文学史不可或缺的部分[N];光明日报;2000年

7 罗金;王国维:传统文化的殉道者[N];中国邮政报;2005年

8 谢雍君;第五届王国维戏曲论文奖揭晓[N];中国文化报;2010年

9 驻浙江记者 骆蔓;浙江“王国维戏剧论坛”落幕[N];中国文化报;2006年

10 马斗全;读《谈艺录》札记[N];太原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霞;出版与近代文学现代化的发生[D];复旦大学;2011年

2 孟泽;王国维鲁迅诗学互训[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昊;中国域外题材小说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4 金洪大;中、韩近代文学及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张宁;许南英评传[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丽;《人间词话》辨[D];暨南大学;2003年

7 包莉秋;功利与审美的交光互影:1895-1916中国文论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8 惠萍;严复与中国近代文学变革[D];河南大学;2011年

9 高建青;作为政治的文学语言[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秦惠娟;民国时期词学理论新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冬梅;王国维与中国现代悲剧意识[D];清华大学;2004年

2 林煦;从王国维到王元化[D];西北大学;2011年

3 齐小刚;王国维人生悲剧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4 陈林男;清华国学院时期王国维述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5 向娟;王国维游戏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朱妍;王国维启蒙思想中的非理性主义倾向[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影;浅论王国维的“苦痛”诗学[D];中南大学;2005年

8 王远秋;王国维的“境界说”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9 王向学;王国维“文化人格”论[D];山东大学;2005年

10 戴婷;从王国维的悲剧观看中西文化的融合[D];扬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660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8660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d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