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发明的传统”——《人间词话》是如何成为国学经典的
本文选题:《人间词话》 + 王国维 ; 参考:《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4年03期
【摘要】:晚清词坛对《人间词话》保持了集体沉默,辛亥革命前后王国维诗学几乎无声无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胡适等人的推阐发扬才使之声誉日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唐圭璋等人纷纷撰文批评王国维的观点,但这种来自中国诗学传统的狙击,并未阻挡这部著作影响的扩大。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批接受苏式文艺理论训练的年轻学者撰写了大量有关研究论著,推动了其经典化进程。这批学者集中阐发了《人间词话》与苏式文艺理论的一致性,给予"境界说"很高的评价,认为它是中国古典文艺理论中最接近于现代文艺理论的概念。而实际情形是,王国维把德国古典美学的内容翻译为中国古代文论话语,这些中国学者又把它再度翻译成接近现代文艺理论的内容,通过这种循环创造了一种适合现代需要的古代诗学传统。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人间词话》又成了中国古代诗学的总结性代表作。然而,"中国古代意境说"的传统仍然是在西方理论帮助下建构起来的。事实上,"意境说"正是霍布斯鲍姆所说的"被发明的传统",当我们把王国维等人依据德国古典美学传统建构的"意境说"视为中国古代诗学的核心范畴和审美理想时,同时也就埋葬了自己民族的诗学传统与审美理想。
[Abstract]: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re was a collective silence on the words of the earth, and Wang Guowei poetics was almost silent before and after the Revolution of 1911. After the May 4th New Culture Movement, Hu Shi et al. In the 1930s and 1940s, Tang Guizhang and others wrote articles criticizing Wang Guowei's point of view, but the sniping from the Chinese poetic tradition did not prevent the influence of this work from expanding. In the 1950s and 1960s, a group of young scholars trained in Soviet literature and art theory wrote a large number of related works, which promoted the process of its classicalization. This group of scholars concentrated on explaining the consistency between "the word of the earth" and the theory of Soviet literature and art, and gave a very high appraisal of "realm theory" as the concept of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and art theory which is the closest to the modern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In fact, Wang Guowei translated the content of German classical aesthetics into the discourse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and these Chinese scholars once again translated it into something close to modern literary theory. Through this cycle, an ancient poetic tradition suitable for modern needs has been created. In the 1980's and 1990 s, the word of ci in the world became the summative representative work of ancient Chinese poetics. However, the tradition of "ancient Chinese artistic conception" is still constructed with the help of western theory. In fact, "artistic conception" is exactly the "invented tradition" as Hobsbaum calls it. When we regard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theory" constructed by Wang Guowei and others according to the German classical aesthetic tradition as the core category and aesthetic ideal of ancient Chinese poetics, At the same time, it buried the poetic tradition and aesthetic ideal of our nation.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中文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跨文化语境中的王国维诗学”(12FZW016)
【分类号】:I207.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水照;;况周颐与王国维:不同的审美范式[J];文学遗产;2008年02期
2 蓝华增;说意境[J];文艺研究;198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天根;;史学框架与史学求真的限度——兼论西方中心论到中国中心论的史学转向[J];安徽史学;2011年05期
2 吕菲;;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比较晏几道与纳兰性德词中的月亮意象[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3 祖保泉;漫议王国维的“意境”说[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方向;;“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5 袁道露;;罗大经论士大夫的道德与责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6 余艳;杜吉刚;;论优化文学课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及可行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7 项楠;鲜滟薷;;王国维“境界”与叔本华“理念”的内涵之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8 汤秀明;;从王国维评李煜词看其境界说之“真”[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曾羽霞;景遐东;;王国维境界说与皎然取境说之比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龚倩;;浅析中国水墨动画的意境[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李名方;;心理认同是检验修辞效果的惟一标准[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2 徐放鸣;;比较诗学视野中的文学风格论研究[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3 刘庆云;;宋代闽北词坛鸟瞰[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杨贵环;;王昌龄《诗格》对曹植诗的批评[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5 刘庆云;;宋代闽北词坛鸟瞰[A];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20年论文选集[第三卷][C];2011年
6 高玉;;论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现代性[A];东方丛刊(1998年第4辑 总第二十六辑)[C];1998年
7 邱紫华;;古代中国审美文化对日本审美思想的影响[A];东方丛刊(1998年第4辑 总第二十六辑)[C];1998年
8 蒋永青;;“神圣之位置”——王国维境界之“真”的文化意蕴[A];东方丛刊(2001年第1辑 总第三十五辑)[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3 崔成成;陈寅恪“文史互证”思想与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程静;中西创世纪神话对比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文浩;接受美学在中国文艺学中的“旅行”:整体行程与两大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饶建华;东山魁夷绘画美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张屏;两宋词雅化进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彭春凌;儒教转型与文化新命[D];北京大学;2011年
9 张富文;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刘海静;20世纪前半期的清学史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徐金兰;郑骞《词选》《续词选》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帆;从“意境说”的视角谈中国山水画的审美取向[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张晓利;南宋词社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微霞;叶嘉莹词学理论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胡乔美;浅析王国维的文学观[D];南昌大学;2010年
7 张静;“以意逆志”阅读教学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胡丽娟;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探析[D];山东大学;2010年
9 孙丽;交流与融合[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金林;论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的改造国民性思想[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阿英;;陈毅同志与苏北的文化工作[J];人民文学;197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琳;王国维“境界说”新解——读《人间词话》有感[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王萌;;试析王国维对李煜过高评价的原因[J];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12期
3 管琴;;论意境与格调的关系及与传统诗学的亲疏——从姜夔词无意境说谈起[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朱雯静;;一缄书札藏何事——探究王国维《人间词话》不提及李清照的原因[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5 王抒凡;;王国维《人间词话》意境说探微[J];贺州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郑苏淮;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论”探讨[J];南昌高专学报;2005年02期
7 程良友;;王国维“意境说”中“意”与“境”融合的三种方式[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赵玲霞;羊亚;;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说的内涵[J];文教资料;2008年15期
9 江新献;邓文慧;;从“不喜美成”到“词中少陵”——论王国维与清真词[J];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10期
10 安朝辉;;《人间词话》推重李煜词的一个原因——从王国维及其词论的“悲剧性”探讨[J];河池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敏;;《人间词话》研究二题[A];山东近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徐敏;;《人间词话》研究二题[A];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近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罗惠缙;;王国维“以诗补史”的诗学阐释[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丽丽;;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之今读[A];2006贵州省首届古典文学与民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黎兰;;“打通”与“自律”——从钱钟书《围城》的反“围城哲学”说起[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乐黛云;;王国维——汇通古今中西文化的先驱[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学艺术的对话与共生”中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7 张立群;;历史的“出场”与经典化趋向——从世纪初诗坛代际划分及其相关命名谈起[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康梅钧;;王国维文学批评:学无中西的现代性视角[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高莹;;闻鸡起舞 慷慨悲歌——论西晋诗人刘琨的经典化历程[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10 唐小林;;历史·记忆·经典化写作——何大草小说论[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金;王国维:传统文化的殉道者[N];中国邮政报;2005年
2 李 翼;惆怅西园满地红[N];人民法院报;2003年
3 谢雍君;第五届王国维戏曲论文奖揭晓[N];中国文化报;2010年
4 驻浙江记者 骆蔓;浙江“王国维戏剧论坛”落幕[N];中国文化报;2006年
5 马斗全;读《谈艺录》札记[N];太原日报;2006年
6 汪梦川;迦陵词学析疑(下)[N];光明日报;2007年
7 ;吴其昌眼中的王国维[N];中华读书报;2002年
8 吕建华;气格清新 赤子情深[N];中国文化报;2006年
9 刘士林;王国维的《咏史诗二十首》[N];光明日报;2004年
10 梁展;王国维“境界”的西学来源[N];中华读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丽;《人间词话》辨[D];暨南大学;2003年
2 刘凌;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理论的文化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孟泽;王国维鲁迅诗学互训[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晶;从文学经典到数码影像[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霍俊明;当代新诗史写作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6 林喜杰;群体性解读与想象[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边利丰;隐逸诗人的历史影像—陶渊明经典化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蔡颖华;沈从文文学经典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包莉秋;功利与审美的交光互影:1895-1916中国文论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10 白晓东;唐人意境说与唐代律诗[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远秋;王国维的“境界说”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2 牛冬梅;王国维与中国现代悲剧意识[D];清华大学;2004年
3 林煦;从王国维到王元化[D];西北大学;2011年
4 齐小刚;王国维人生悲剧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5 张硕;历史合力中的经典文论[D];辽宁大学;2012年
6 陈林男;清华国学院时期王国维述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7 向娟;王国维游戏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朱妍;王国维启蒙思想中的非理性主义倾向[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影;浅论王国维的“苦痛”诗学[D];中南大学;2005年
10 王向学;王国维“文化人格”论[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816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881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