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解读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当代意义
本文选题:清华国学院 + 学科体制 ; 参考:《文化学刊》2009年05期
【摘要】: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停办,从表面上看,其主因似乎是由于王国维、梁启超的相继殂谢,不复为继。但从深层原因分析,国学研究院的特殊定位与所面临的时代风潮的冲突、传统学术在近代学科体制转型过程中所遭逢的两难困境,以及传统书院式的通才培养与现代教育对专才的倚重之间无可避免的内在矛盾,恐怕才是其自我终结的深刻原因。腾实飞声的清华国学研究院,距今已逾80年;它在历史上的存在虽仅4年,但其影响却不容小觑。今天,我们重新"回首沧桑路",虽然此举未必能够对现代的学术运行制度、学术评价体系的弊端提供直接的应对效用,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人文境界的象征,它至少可以为当代学人和现行学术体制提供一种反思,一种参照,一种文化自省,一种价值理念,乃至一种精神范式与人格自律。
[Abstract]:On the surface, the discontinuation of Tsinghua Institute of Chinese Studies seems to be due to the successive decline of Wang Guowei and Liang Qichao. But from the deep reason analysis, the special orientatio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tudies and the conflict of the times, the dilemma that the traditional academic encountered in the course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rn discipline system, The inherent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cultivation of generalists and the reliance of modern education on professionals is probably the profound reason for their self-termination. It has been more than 80 years since the Tsinghua National Studies Institute, which has only existed for 4 years in history, but its influence is not to be underestimated. Today, we are looking back on the vicissitudes of life. Although this may not be able to provide a direct response to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modern academic operating system and academic evaluation system, it is still a symbol of the cultural spirit and the humanistic realm. It can at least provide a reflection, a reference, a cultural introspection, a value concept, and even a spiritual paradigm and personality self-discipline for contemporary scholars and the current academic system.
【作者单位】: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分类号】:G12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佳;;《国语》宋公序本刊刻考[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2 王顺中;;试析王国维的天才论[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门红丽;;精神危机中的坚韧——浅析《吴宓日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4 原丽敏;;功用与审美——论梁启超与王国维之文艺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5 王艳;;宋人的歌曲古法[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徐希军;;九一八事变后胡适对日外交政策的理性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徐希军;;学术、人事与私德:陈独秀被免除北大文科学长论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刘继安;;陈独秀去世:社会各界的态度与反应[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李简;20世纪初期古典戏曲史学的形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10 袁行霈;;《新编新注十三经》刍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毛翰;;新诗格律化的冷思考[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隋刚;;爱默生创新理念的现实意义:灵性、德性、创造性[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长林;;欧洲文艺复兴文化在中国的传播[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4 李喜所;;中国留学生与现代新儒家——以冯友兰、吴宓为中心的个案研究[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乐;宋代书籍编辑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2 李华;孟子与汉代《诗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姚晓娟;周代家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黄晓通;近代东北高等教育研究(1901-1931)[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李西亚;金代图书出版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陈大利;《华山碑》与清代碑学[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7 吴洪富;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李发;商代武丁时期甲骨军事刻辞的整理与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徐斯雄;民国大学学术评价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潘水萍;古典主义在中国[D];暨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顺中;论王国维的诗学观[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丽;交流与融合[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舒畅;论梁启超与清华国学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珏荣;论学衡派的中西文化观[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冯晖;先秦诸子引《诗》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马俊杰;抗战浪潮中的“玫瑰红”[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雷生;钱宾四《论语新解》探微[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胡培培;西汉时期孔子遗说的整理与写定[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苗苗;张季鸾报业活动中人脉网络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汤颖;当理智成为偏见——艾伦·布鲁姆大学教育民主思想及其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盈午;;重新解读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当代意义[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童庆炳;;新时期文学理论转型概说[J];中外文化与文论;2006年01期
3 蒋长栋;试论李白诗中的流转型激情[J];怀化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4 宁宗一;反思与取向:中国文学史研究四十年[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5 胡智龙;泯灭自我意识的精神悲剧──宋元话本爱情悲剧诸人物的心理透视[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李毓章;回顾与反思——对1949年以来我国西方哲学教学与研究的思考[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7 宁宗一;戏曲艺术:不断地探寻新形式——戏剧反思录之二[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8 栾凡;;明代女真文化向满族文化的转型刍议[J];东北史地;2004年09期
9 赵学聪,许鸽;清末政治制度的转型[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严冰;;余秋雨历史文化散文批评锋面的反思[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俊峰;;当代中国哲学的转向与转型[A];2004年学术前沿论坛哲学分会坛论文集[C];2004年
2 袁艳;;试论1958年委内瑞拉的政治民主化转型[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徐丽娟;;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中的几个观念问题[A];中国铁道学会物资管理委员会物流科学与技术暨信息工程与电子商务学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杨帆;;现代政治文明建构过程中的城市规划转型——城市规划及城市规划理论研究该向何处去[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5 郭素君;;由观澜看深圳市特区外土地利用特征、成因及转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隋映辉;;经济全球化与科技产业转型[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7 俞志华;温树伟;;论WTO+网络环境下综合性学术期刊的两个转型[A];第二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李晓明;;论现代农业发展中公共支出的转型[A];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周建屏;金华;;外文期刊建设的转型与对策[A];图书馆理论与实践[C];2002年
10 韩景;;中国保税区功能演化和空间模式转变的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预热渠道 非常出击[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2 姚国华;痛失“蚕”机的反思[N];中国特产报;2000年
3 记者钟荣光;以创新促转型 与市场零距离[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4 王金海 顾威;百年老矿 直面转型[N];工人日报;2004年
5 山西省忻州市公安局;从反思中崛起[N];人民公安报;2002年
6 董军;中软转型的背后[N];中国经营报;2004年
7 陕西师范大学 张迎春 孙婷;应反思评价环节[N];中国教育报;2002年
8 记者 徐玉海;江泉实业 转型热电谋“翻身”[N];中国证券报;2004年
9 记者 霍中彦 赵冰;平安大步转型[N];国际金融报;2003年
10 国际金融报记者 王婷婷;腾迅未雨绸缪求转型[N];国际金融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道稳;中国社会政策转型研究[D];南开大学;2007年
2 孔洪刚;执政党理念下新闻媒体的转型[D];复旦大学;2006年
3 阮宗泽;国际秩序的转型与东亚安全[D];外交学院;2005年
4 凌郁之;走向世俗[D];复旦大学;2005年
5 王凤玉;美国师范教育机构的转型:历史视野及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胡向东;民国时期中国考试制度的转型与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雷振东;整合与重构[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8 陈志刚;农地产权结构与农业绩效[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9 石正方;城市功能转型的结构优化分析[D];南开大学;2002年
10 王存福;德国社会结构变迁与社会民主党转型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嘉;论中国先锋文学的叙事革命[D];内蒙古大学;2008年
2 郭增加;论中国近代哲学的转型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D];延边大学;2004年
3 李坚坚;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儿童文学的转型[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兵帅;现代公民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巴必奇·马尔科;塞尔维亚新闻业的转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明霞;当代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转变与经济体制转型的历程及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温国承;厦门象屿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目标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席珊珊;教师权力转型[D];河南大学;2009年
9 阎秀芝;关于中国文化转型的探讨[D];苏州大学;2004年
10 蔡欣;行动研究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632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963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