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论国学之“源”与“流”

发布时间:2018-06-07 14:18

  本文选题:国学 +  ; 参考:《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10期


【摘要】:国学,就其"源"而言,我们可以说,先秦诸子之学,是"国学"演变发展的活水源头;与此相对应,先秦以降,儒、道、佛等学派思想的演进,催生出一系列前后相继的学术思潮,如汉初黄老思潮、两汉尊儒思潮、东汉反神学思潮、汉魏道教思潮、魏晋玄学思潮、隋唐佛学思潮、宋明理学思潮,以及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潮等等。这八大思潮,前后相继,奔腾向前,组合成"国学"发展演变的汹涌潮流,构成了"国学"发展的宏伟画面。
[Abstract]:As far as its "origin" is concerned, we can say that the study of the pre-Qin schools of thought was the source of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studies", corresponding to the evolution of the pre-Qin schools of thought, such as Confucianism, Taoism, Buddhism, and so on. There are a series of academic thoughts, such as the Huang-Lao ideological trend in the early Han Dynasty, the Confucian thought in the Han Dynasty, the anti-theological trend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the Taoist ideological trend in the Han and Wei dynasties, the metaphysical ideological trend in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the Buddhist thought i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and the Song Ming Neo-Confucianism ideological trend. And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hen the early enlightenment trend of thought and so on. The eight major trends of thought, one after the other, Pentium forward, combined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e" of the turbulent trend of evolution, constitute the "national studies" development of the magnificent picture.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G1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联合;佛教为什么能够被中国化[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金太军;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释道互补格局[J];青海社会科学;1994年05期

3 张志全;长歌当哭,寓悲于闲——晚唐送人赴任诗情感探微[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于咏华;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源”和“流”[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张丛林,张向奎;儒道美学的异质与同源[J];理论建设;2005年01期

6 任海勤;儒家的进取与超脱[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7 方立天;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J];天津社会科学;1989年06期

8 吴琴;论顾亭林的《易》学思想[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9 赵俪生;儒道两家间存在争议的几种古籍之剖析——《管子》四篇、《中庸》(包括《大学》、《表记》)、《道德经》、《易系辞传》四种对读记[J];齐鲁学刊;1993年03期

10 方光华;中国儒家的道德之学[J];华夏文化;1994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须藤健太郎;;李白诗文中的佛教描写[A];中国李白研究——纪念李白诞生13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2 何绵山;;道路遇人半是僧——佛教在福州[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3 钱林森;;认识的痛苦:西方对佛教的接受[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4 张国刚;;佛教的世俗化与民间佛教结社[A];中国中古史论集——中国中古社会变迁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5 济群;;“法轮功”与佛教[A];尊重宗教信仰自由 打击和防范邪教——中国反邪教协会第五次报告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6 胡文立;酆明;郑怀洲;;中国系统思想的起源[A];系统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7 张燮;黄雅明;章永生;李旷;党乐群;应湘;施铁如;;各国学生的权利与社会化技术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8 刘正才;;道家药膳特色及其在养生康复中的意义[A];第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王荣国;房奕;;试论闽台佛教缘[A];海峡两岸五缘论——海峡两岸五缘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周相卿;;披着佛教外衣的非法邪教[A];首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方立天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研究国学离不开印顺著作和理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早报美国特约撰稿人 薛涌;国学不要大跃进[N];东方早报;2005年

3 纪宝成;关于振兴国学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5年

4 吴亚生;弘扬“国学”要弘扬什么?[N];科学时报;2005年

5 李泓冰;是谁“遗弃”了国学?[N];人民日报;2005年

6 刘定姝 本报记者 尹晓华;换一种方式 让孩子爱上国学[N];四川日报;2005年

7 邬凤英;从金庸支持复兴国学谈起[N];西部时报;2005年

8 郭立场;不能对国学“无用论”等闲视之[N];中国信息报;2005年

9 记者 江芸涵 实习生 熊博;成都中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N];四川日报;2008年

10 安娜;国学热 热遍全年[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益洙;中国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伍成泉;汉末魏晋南北朝道教戒律规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瑞雪;秩序与人:先秦儒家法思想新论[D];西北大学;2006年

4 姚美玲;唐代墓妼词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志强;刘禹锡与佛教关系原论[D];复旦大学;2005年

6 李海波;死亡学视野中的中国佛教死亡观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7 徐新建;民歌与国学[D];四川大学;2002年

8 刘金柱;唐宋八大家与佛教[D];河北大学;2004年

9 白春雨;儒家诚信之德及其现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姚兴富;耶儒对话与融合[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英顺;明清之际的社会思潮与朝鲜实学[D];延边大学;2003年

2 刘承斌;对道家道概念的浅析[D];安徽大学;2002年

3 杨海云;从《浙江潮》看1903年的社会思潮[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傅暮蓉;论宝卷及其演变[D];中央音乐学院;2004年

5 孙文婷;论徐复观“为人生而艺术”的文艺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韩林;佛教与宋前叙事文学的悼祭主题[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7 周卫明;“和”范畴论略[D];南昌大学;2005年

8 许宜兰;洛阳汉代墓室壁画的美学风格[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9 丁恂;元代山水画中的自然观[D];东南大学;2006年

10 冯春芳;儒家行政伦理思想的现代借鉴[D];河海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914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9914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4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