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清华国学研究院另议

发布时间:2018-07-05 00:39

  本文选题:清华 + 国学 ; 参考:《书屋》2013年06期


【摘要】:正1925年至1929年间存续的清华研究院国学科(亦称清华国学研究院)因为邀聘到梁启超、王国维两位冠绝一时的学问大家,且辅之以留洋归来前程似锦的青年才俊赵元任、陈寅恪、李济诸人,极大吸引了中国社会自科举废后难觅出路的国学后生。在清华园内西方大学体制与传统书院精神的混合氛围中,教学契合,师生
[Abstract]:From 1925 to 1929, the Tsinghua Institute of National Studies (also known as the Tsinghua Academy of Chinese Studies) was invited to Liang Qichao, Wang Guowei, two of the most prestigious scholars, and supplemented by a brilliant young Zhao Yuanren who returned from overseas. Chen Yinke, Li Ji people, greatly attracted the Chinese society since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after the abolition of the way to find a way out of the afterlife. In the mixed atmosphere of the western university system and the traditional college spirit in Tsinghua University, the teaching is compatible with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分类号】:G64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春梅,王邦翠;立宪派与清廷决裂时间辨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2 汤奇学,龚来国;汪康年与梁启超关系变化与《时务报》兴衰[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3 王康;;舆论传播与五四学生运动——以五四时期《京报》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马勇;;新知识背后:以京师大学堂创建为中心的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方国武;;试析晚清文化传播的两种模式[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张昭君;儒学与梁启超文化思想的演进[J];安徽史学;2001年01期

7 程kW,姜继为;知识分子参政模式的重塑——梁启超对民初知识分子参政影响管窥[J];安徽史学;2003年01期

8 刘劲松;第一届国会选举再论[J];安徽史学;2003年03期

9 沈寂;庚子勤王运动的再认识[J];安徽史学;2004年01期

10 王天根;《天演论》版本时间考析两题[J];安徽史学;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钢;;书院传统及其现代精神[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教育传承与创新”教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狭间直树;;历史家和其所写的传记——关于梁撰两种〈谭嗣同传〉及其它[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3 黄升任;张谦;;论黄遵宪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杨齐福;;清末民初新教育发展缺失略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王晓雨;;“自由”一语探源——近代中日翻译互动之一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杨小辉;;觉醒与呐喊——20世纪初新知识阶层的“中等社会”论说[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7 郑海麟;;黄遵楷与戊戌变法之关系[A];近代中国(第八辑)[C];1998年

8 沈寂;;庚子勤王理念新探[A];近代中国(第十四辑)[C];2004年

9 手代木有儿;;梁启超的史界革命与明治时期的历史学——关于晚清的进化论和历史观[A];近代中国(第十四辑)[C];2004年

10 易惠莉;;关于山田良政的研究[A];中国近代(第十七辑)[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中黎;中国百年日札写作教育与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冀爱莲;翻译、传记、交游:阿瑟·韦利汉学研究策略考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晓通;近代东北高等教育研究(1901-1931)[D];吉林大学;2011年

7 徐斯雄;民国大学学术评价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王鑫;晚清标“新”小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文正东;儒学变迁中的师生关系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陆胤;近代学术的体制内进路[D];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云;晚清立宪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江丽萍;1920年名人学术讲演会述论[D];湘潭大学;2010年

3 曾香花;梁启超新民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陈维根;《中国新报》的宪政思想宣传[D];湘潭大学;2010年

5 汪斌;宋恕的佛学思想[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诗书;梁启超与乾嘉学派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舒畅;论梁启超与清华国学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绪迁;莫理循与中国参加一战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生;民初动荡政局及其社会文化根源的深层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殷元霞;《正谊杂志》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981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0981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1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