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论汤用彤佛学研究的特色

发布时间:2018-07-20 17:39
【摘要】:汤用彤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国学大师之一,他对中国佛学的研究有着独特之处:在详细考订佛教文献的基础上,注重对佛教历史的考察;把佛教放在中印文化交流及整个中国社会文化环境中去考虑;同时,他还以一种同情默应与心性体会的心态去研究。这些都是汤用彤佛学研究的特色。
[Abstract]:Tang Yong-tong is one of the famous master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modern China. His research on Chinese Buddhism has its unique features: on the basis of detailed examination of Buddhist literature, he pays attention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Buddhist history; Buddhism is considered in the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and in the whole Chinese soci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At the same time, he studies it with a state of mind of sympathetic, tacit and spiritual understanding. These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ang Yong-tong 's Buddhist studies.
【作者单位】
【分类号】:B9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2012年度《法音》杂志征订启事[J];法音;2011年08期

2 ;2012年度《法音》杂志征订启事[J];法音;2011年09期

3 释法平;;第五届“禅悦行”夏令营在南华禅寺举行[J];法音;2011年08期

4 刘泳斯;张雪松;;魏晋南北朝佛教史研究范式——略论方立天先生在中国佛学研究中的学术贡献[J];邯郸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李湘豫;梁留科;;佛教史料数字化的运用与展望[J];中国宗教;2011年06期

6 学诚;;学术宗教新结合 中华文化奏华章——在“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龙泉基地”揭牌仪式上的讲话[J];法音;2011年09期

7 刘樦;;释宝唱著述考[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1年03期

8 袁仕萍;;法汰晋土弘法时间稽疑[J];兰台世界;2011年13期

9 宇恒伟;李利安;;两晋南北朝佛教的民间化[J];五台山研究;2011年02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锡旦;;大休其人 无休之功[A];纪念大休上人诞辰一百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季羡林;;鸠摩罗什时代及其前后龟兹和焉耆两地的佛教信仰[A];龟兹学研究(第二辑)[C];2007年

3 季羡林;;佛教传入龟兹和焉耆的道路和时间[A];龟兹学研究(第三辑)[C];2008年

4 耿敬;;中国近代佛教教育的兴起和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李四龙;;论欧美佛教研究的方法论困境[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赖品超;;文化全球化与中国佛教对现代科学及基督宗教的回应[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杨化群;;关于法称的《正理滴论》[A];因明研究[C];1990年

8 吴相洲;;永明体的产生与佛经转读关系再探讨[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方兰;;法尊法师思想主要特征与价值[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梅良勇;张贤华;;吕p《因明纲要》研究[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马隽;辽大永惺佛学研究中心研修学苑落户朝阳[N];朝阳日报;2010年

2 高山杉;汉藏佛学重新沟通的第一步[N];东方早报;2010年

3 楼宇烈 北京大学宗教所所长;印顺法师——当代佛学研究第一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高山杉;佛化西行新记[N];东方早报;2010年

5 浙江省佛教协会会长 释怡藏;方立天佛学研究对佛教界的启发[N];中国民族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吴艳;佛教论坛与佛学研究[N];中国民族报;2006年

7 麻天祥 孙劲松;佛学百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汉举行[N];中国民族报;2006年

8 马亮 敖祥菲;汤一介:网络时代也需要《儒藏》[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9 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 黄诚;佛学思想与社会思潮这样交织[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10 张广艳;我国首个汉藏佛学研究中心成立[N];中国民族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岗措;《大唐西域记》藏译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宋跃华;佛学与企业管理[D];四川大学;2006年

3 于海波;清代净土宗著述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姜涛;后秦佛教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雍琦;讲学以刻经[D];复旦大学;2010年

6 阮氏玉华;越南语佛教词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阮氏玉华;越南语佛教词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孔祥玲;“菩萨唯识观行”的研究——以《瑜伽师地论·菩萨地》为范围[D];四川大学;2004年

9 唐忠毛;现代性视阈中的佛教本觉思想批判与论争[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彭肜;中国佛教艺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全召军;任继愈的佛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曹三尚;居士佛教伦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原春燕;佛教调心理论与心理健康[D];山东大学;2009年

4 马彦虹;佛家道德教育思想初探[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5 许佳;当代佛教传播路径探析[D];安徽大学;2011年

6 金锋;佛教“自度度他”的内在超越性及其现世意义[D];贵州大学;2007年

7 王小明;杨文会与中国佛教近代化探析[D];湖南大学;2007年

8 杨浩;中国近现代俱舍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9 严珂;梁启超佛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鲁海军;志磐<佛祖统纪>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342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1342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c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