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中国与亲在中国:汉学与国学的内在差异
[Abstract]:The basic difference between Sinology and Sinology lies in the fact that the method and principle of the former is to imagine China in a foreign country according to the local experience, while the latter is to explain the thought and cultural history of the nation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tradition. In the course of constructing modern Chinese civilization, Sinology and Sinology constitute a mutually complementary and abundant spiritual relationship, which can expand our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作者单位】:
【分类号】:K20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郁风;“我愿意是块石头”——介绍西德女画家周仲铮的作品[J];世界美术;1980年04期
2 孙秉莹;墨西哥和扶桑国[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3 于韦;苏联出版俄译本《金瓶梅》[J];外国文学研究;1980年03期
4 龚维英;德译本“西厢记”[J];上海戏剧;1980年05期
5 朱炳荪;读Giles的唐诗英译有感[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80年02期
6 吴名;《近代来华外国人名词典》[J];辞书研究;1980年03期
7 ;学术往来[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8 任半塘;;《双恩记》变文简介[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9 张志哲;;《春秋左传研究》和童书业教授[J];读书;1980年11期
10 张晓虎;;汪中的“守道”与“叛道”[J];读书;198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俊逸;;匈牙利人如何看万里长城[A];长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2 刘勋宁;;“我心匪鉴,不可以茹”解[A];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神田信夫;;内藤湖南的满学研究[A];第二届国际满学研讨会论文集(上)[C];1999年
4 陈俊民;;道学与宋学、新儒学、新理学通论[A];“张载关学与实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吕福克;;西方人眼中的李白[A];中国李白研究(1998-1999年集)——李白与天姥国际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И.С.李谢维奇;;俄罗斯汉学家怎样学习及翻译李白诗歌[A];中国李白研究(1998-1999年集)——李白与天姥国际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顾平旦;;十七、十八世纪沙俄在北京的东正教会真相[A];纪念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建立十周年历史研究所研究成果论文集[C];1988年
8 刘巍;;钱穆与胡适梁启超关于清代学术史整理的思想交涉——以戴震研究为例[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1999年卷[C];1999年
9 樊书华;;鼐德方案与哈佛大学的汉学起源[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1999年卷[C];1999年
10 满晰博;;德中医药学专家满晰博教授谈——中医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A];中国特种针法应用与针灸临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饶宗颐;我所认识的汉学家[N];光明日报;2000年
2 邱桂荣;《史记》俄译本:一家两代人的心血[N];光明日报;2000年
3 欧阳祯人;学术界推出郭店楚简研究成果[N];光明日报;2000年
4 记者 阎涛;意佛罗伦萨大学举办中国西藏问题研讨会[N];人民日报;2000年
5 记者 严明;瑞士汉学家出版中国古代谋略专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6 刘心武;伦敦弘“红”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7 李明滨;康熙与中俄文化交流[N];人民政协报;2000年
8 张晓唯;胡适与钱穆[N];团结报;2000年
9 江涛;北京召开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N];文学报;2000年
10 乐黛云;迎接比较文学新纪元[N];中华读书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文芸;变革与局限[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岳峰;架设东西方的桥梁——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绍祥;西方汉学界的“公敌”——英国汉学家翟理斯(1845—1935)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冯若春;“他者”的眼光——论北美汉学家关于“诗言志”、“言意关系”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郭振香;先秦儒家情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6 吕双伟;清代骈文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史革新;晚清理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92年
8 吴nI南;无锡国专与现代国学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卢毅;“整理国故运动”与中国现代学术转型[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孔陈焱;卫三畏与美国早期汉学的发端[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世旭(Serhiy Melnyk);俄国侨民在东北地区的文化活动述评[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2 郑元会;《红楼梦》中隐喻翻译的必要条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军;《红楼梦》之律诗翻译比较[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4 伍成泉;魏源的边疆史地研究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邱霞;刘若愚的诗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6 何劲;从功能理论看翟理斯的《聊斋志异》译本[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7 黎亮;西方视野下的中国文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陈诚;论古典文献数字化[D];苏州大学;2004年
9 董国文;汉学家葛兰言的诗经研究及其与贵州田野资料的比照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吴霞;英国伦敦会传教士艾约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344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134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