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两昆仑:钱基博与钱穆
[Abstract]:Qian Jibo and Qian Mu are all Wuxi people, different branches of their ancestors, each has its family origin of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culture and education. The continuous accumulation and inheritance of family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writing of "two Qian" and the famous Zhuo Ran. " The meeting of "two money" comes from the discuss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and the mutual knowledge of each other puts emphasis on each other, and Tongzhi ancient Chinese studies can be said to share the same aspirations. They each take the inheritance of Chinese culture as their own task and follow a teaching road of education and rejuvenation of the n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
【分类号】:K8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桂秋;新发现的钱穆佚文《与子泉宗长书》[J];江南论坛;2005年04期
2 张晓唯;人生不寿大罪恶[J];书屋;2004年11期
3 周洪宇;钱基博的使命感和责任心[J];武汉文史资料;2003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宏堂;;余英时对“宋学”的现代诠释[J];安徽史学;2011年05期
2 程仁保;刘涛;;钱穆的民族文化史观浅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3 周惊涛;徽州存世家谱的社会史资料价值[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方晓珍;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主要特征[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5 童岳敏;;明清时期无锡顾氏家族文化——兼论梁溪顾氏词人群[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王瑞庆;;明清江南的士女结社[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7 张千帆;;走向世界的中国宪政——制度与文化的百年进化[J];北方法学;2008年05期
8 张典;;鲁迅的个体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关系[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郭建宁;新文化保守主义论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武少民;闫玉环;;论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成书原因[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白葵阳;;常州地域文化对瞿秋白的影响[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一辑)[C];2007年
2 赵慧峰;俞祖华;;中国近代保守主义思潮研究综述[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2 袁曦临;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分类体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罗绂文;李泽厚“情本体”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左建;士与礼—春秋知识阶层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王灿;《尚书》历史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李锦峰;国民党治下的国家与工人阶级,,1924-1949[D];复旦大学;2011年
7 赵尔波;明清时期祁门谢氏宗族及其遗存文书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8 唐佳;尔苏藏族宗教文化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0年
9 顾世宝;元代江南文学家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10 李琳;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春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义务[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小香;明代的知识女性[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姜虹;钱穆的清代学术史著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肖志珂;张君劢论德与知[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黄辉;景德镇陶瓷文化生成与发展机制探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王雷生;钱宾四《论语新解》探微[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刘洁;陆采文学创作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胡青松;论史华慈的《论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罗高强;体道由己—罗洪先的工夫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崔胜强;韩愈与佛教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裴毅然;;由钱基博批五十九分想到的[J];杂文选刊(上半月版);2007年08期
2 卞孝萱;武黎嵩;;没有钱穆名字的钱穆家谱 《钱氏宗谱》资料的发掘利用[J];中国文化;2009年02期
3 刘桂秋;关于钱基博、钱钟书父子生平的一组史料之考论[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张学义;;为了学术的尊严——钱基博的59.9分[J];教书育人;2009年18期
5 王玉德;许刚;;“钱基博与国学”学术研讨会综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6 薛巧英;;钱穆《师友杂忆》订误补正[J];文教资料;2008年10期
7 张筱南;程翔章;;钱基博与中国近代文学[J];文学教育(下);2007年09期
8 肖海燕;;论钱基博的庄学成就[J];中国哲学史;2010年01期
9 傅道彬;一副清凉散:读《谕儿钟书札两通》[J];北方论丛;1999年03期
10 赖功欧;;钱穆论中国茶文化[J];农业考古;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陈以爱;;钱穆论政教关系[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教育传承与创新”教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何方昱;;钱穆大学教育思想与实践述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刘建萍;;论陈衍对钱钟书的影响[A];福建省诗词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暨福建诗词(第十七集)[C];2007年
4 徐以骅;;卜舫济和他的自述[A];近代中国(第六辑)[C];1996年
5 桑兵;;中国近现代史的贯通与滞碍[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6 张越;;《十批判书》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评价问题刍议[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7 卪旭;;《庄子》拾诂[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章清;;“历史研究的单位”:“专门史”与中国近代史研究[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平;钱穆全集 12年后的回归[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2 张京华;钱穆先生的一种集外佚著[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练玉春;钱穆的信念[N];光明日报;2002年
4 ;国学大师钱穆[N];四川政协报;2002年
5 赵敏;智者的“心想”[N];中国艺术报;2002年
6 郭齐勇;钱穆先生在湖上闲思[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7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 路云亭;柔日读史 刚日读经[N];深圳特区报;2011年
8 张晓唯;钱穆的“胡适情结”[N];人民政协报;2002年
9 张晓唯;胡适与钱穆[N];团结报;2000年
10 旷新年;扩展文学的视界[N];中华读书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魏兆锋;“不要忘了自己是一中国人”[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彭桂芳;钱基博的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侯宏堂;从陈寅恪、钱穆到余英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海静;20世纪前半期的清学史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5 邬建麟;严耕望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刘秀俊;“中国文化的海外媒介”[D];山东大学;2010年
7 刘秀俊;“中国文化的海外媒介”[D];山东大学;2010年
8 李波;吕思勉与二十世纪前半期的新史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春敏;历史与现实:黄仁宇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Z腪
本文编号:22287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228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