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国学闻见录》叙引

发布时间:2018-09-08 11:59
【摘要】:正世之学者,一是读书,一是著述。读书未必著述,著述不可不读书。故读书与著述,不可勉而为之,强而约之。读书须勤,勤而有得,不得不言,或可著述,是为有功;瞻前裕后,推己及人,知情见性,辩白明理,是为有德;由博返约,一字一句,如播谷择种,心数指念,颗粒关情,不矜长,不匿短,回积衰,脱俗套,不妨形迹,则意见常新,是为立言。窃惟圣贤垂训,师匠心传,所以启迪后人者也,一见于此,不可不察。况学海宏深,见有等差;言或不言,酌随人量。庶免古今无用之言,信口滔滔;无使造作多岐之惑,覆面蔽目。或言或不言,或述或不述,或作或不
[Abstract]:The scholars of the world, one is to read, the other is to write. A book is not necessarily a book, and one must not fail to read it. Therefore, reading and writing, can not be encouraged and done, strong and about. Reading must be hard, hard and have, have to say, or can write, is for meritorious service; looking forward to the rich, pushing oneself and others, knowing to see, justifying reason, is for virtue; from the return of the contract, a word by word, such as sowing a grain of choice, heart number of fingers read, grain close, Do not pride, do not hide short, back to decline, free from vulgarity, might as well, the opinions are often new, is to stand up. Stealing sages and sages, teachers and craftsmen, so enlighten posterity also, see this, can not be ignored. Kuang Xuehai deep, see the difference; say or not, with the amount of people. The old and the present have no useless words, but their words are full of words; they do not make the confusion of many discourses, but cover their faces with the eyes. To say or not to say, or to do or not to say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G1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瑞贤;;"国学":坚守最后的文化薪火[J];东西南北(大学生);2005年02期

2 李中华;;对“国学热”的透视与反思[J];理论视野;2007年01期

3 秋风;;“国学”,是哪些“国”与“学”[J];中国新闻周刊;2009年07期

4 ;季老谈“国学”[J];政协天地;2009年09期

5 常崇宜;;谭平、万平新著《国学经典导论》读后[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钱文忠为奥迪客户讲授“国学与国运”[J];温州人;2010年23期

7 蔡成瑜;;西湖畔的国学殿堂[J];杭州(生活品质版);2011年03期

8 黄秋平;;国学:积极振兴还是全面复兴——兼论国学的价值思想[J];艺术评论;2006年09期

9 张永;;“国学”的历史流变及升温原因简析[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6年06期

10 宋立林;崔海鹰;;导学之良师 登阶之益友——读《国学新读本》丛书[J];孔子研究;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穆;;浅谈国学、医学与科学的相互关系[A];第四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暨第二届亚健康经络调理学术研讨会精选论文集[C];2010年

2 楼宇烈;;国学百年启示录[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3 ;什么叫国学热——在首都师范大学国学传播中心成立大会上的讲演(节选)[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8年第1期(许嘉璐会长文化论谈专辑)[C];2008年

4 ;编后[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5 杨文禹;;国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其推广[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1)[C];2008年

6 ;《国学论衡》稿约[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7 马荣春;;“特色中华国学”的时代风采[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8 陇菲;;文心一脉,,不绝如缕 贺《国学论衡》第一辑出版[A];《国学论衡》第二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9 黄震云;马宗昌;;关于儒学经学国学的关联及其当代意义[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10 ;稿约[A];《国学论衡》第二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刘泽华;倡导国学少搞“倒贴金”[N];新华日报;2009年

2 记者 姚惠怡;提升“软实力”须振兴国学[N];东莞日报;2008年

3 中国艺术研究院 刘梦溪;国学和“六艺之学”[N];人民政协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秦文 实习生 梁永芬;国学,何时回到学校[N];华兴时报;2008年

5 万献初;重建国学学科的现代意义和价值[N];今日信息报;2008年

6 记者 周波;明年 全市中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N];成都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王洪波;新知培养转深沉——李岩谈国学热[N];中华读书报;2009年

8 封寿炎;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国学大师[N];解放日报;2009年

9 早报美国特约撰稿人 美国波士顿萨福克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 薛涌;美国哪里有什么“国学”[N];东方早报;2009年

10 曹玲;汲取国学营养 助推企业发展[N];中国黄金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梅英;传播学视域下佤族木鼓文化源承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程玉娇;黄楠森文化哲学思想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聂宝梅;韩国乡校书院的儒家文化传承功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郜国强;消费文化影响下的经典解读类图书出版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304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2304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b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