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心学与清代精英文化的凋落

发布时间:2018-09-09 09:55
【摘要】:从学术理路上看,清代的国学较多地具有近代意义上的“科学性”,而王阳明的心学则更多地带有个人的主观意志倾向,所以心学在清代学者的心目中地位不高。从时代环境来看,清代统治者对知识分子的压制和利用,也是导致心学凋落的主要原因。然而尽管如此,,王阳明心学所表现出来的精神自主需要仍然隐藏在像戴震这样的正统学术大师的内心深处。与此相反,清代学术讲实事求是的“科学性”,却未能表达个人道德意志的需要,这不能不说是人文学术的一种衰落。
[Abstract]:From the academic point of view, the study of Chinese classics in the Qing Dynasty has the "scientific nature" in the modern sense, while the psychology of Wang Yangming has the tendency of individual subjective will, so the study of mind is not high in the mind of the scholars of the Qing Dynast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times, the suppression and utilization of intellectuals by the rulers of the Qing Dynasty was also the main cause of the decline of heart learning. However, Wang Yangming's spiritual autonomy is still hidden in the heart of such orthodox academic masters as Dai Zhen. On the contrary, the academic science of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in Qing Dynasty failed to express the need of personal moral will, which could not be said to be a decline of humanities.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B24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吉军;清代浙江的学术与学风[J];浙江学刊;1989年01期

2 贺照田;次经典:问题史阅读与中国新思想传统的形成——以解读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为中心[J];浙江学刊;2002年03期

3 肖巍;“体制化”及其反倒[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4年05期

4 任幸芳;论梁启超史学思想的变与不变[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5 陈勇;疑古与考信──钱穆评古史辨派的古史理论[J];学术月刊;2000年05期

6 安宇;留学生与晚清西学东渐刍议[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7 李惠珍;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新论[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7年04期

8 蔡明伦,李亚明;论明代言官维护皇权的政治功能——以嘉靖、隆庆、万历朝为中心[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杨胜荣;明末至晚清世界地图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J];思想战线;2002年06期

10 孔定芳;;论康熙“博学鸿儒科”之旨在笼络明遗民[J];唐都学刊;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细珠;;倭仁与道咸同时期的理学[A];思想家与近代中国思想——第一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左玉河;;中国旧学纳入近代新知识体系之尝试[A];思想家与近代中国思想——第一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左玉河;;西学东渐与晚清学风嬗变[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4 罗检秋;;嘉道年间京师士人修禊雅集与经世意识的觉醒[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5 杨琥;;戊戌时期章太炎尊荀思想及其中西学术渊源[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6 刘巍;;“诸子不出于王官论”的建立、影响与意义——胡适“但开风气不为师”的范式创新一例[A];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华民国史(1912—1949)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卷)[C];2002年

7 赵利栋;;清末新式学务团体和教育界的形成:以江苏省为中心[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8 杨华;;说“举祷”——兼论楚人贞祷的时间频率[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9 杨华;;说“举祷”——兼论楚人贞祷的时间频率[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10 吴光;;黄宗羲的学术成就及其思想的现代价值[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志茗;晚清幕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吴永;晚清洋务派政治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陈超;曹学Oz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杰;先秦儒家性情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5 董说平;晚清时期日文史书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谭佳;现代性影响下的“晚明叙事”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7 张允熠;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D];南开大学;1997年

8 解国旺;明代古诗选本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9 姜怀忠;从毛泽东“大同”理想到邓小平“小康”社会[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房瑞丽;清代三家《诗》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春燕;清代桐城教育发展初探[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2 何巧云;儒学的区域化发展[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3 吴启琳;《皇明条法事类纂》所见明成化、弘治时期社会经济[D];南昌大学;2008年

4 闫瑞芬;利玛窦传入的西方数学及其对中国科学的影响[D];山西大学;2007年

5 陈松;清代长沙城市地位的嬗变[D];四川大学;2007年

6 朱文亮;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D];湘潭大学;2007年

7 乐万里;明代四川作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婕;论《西国记法》在明清之际中国的遭遇及其启示[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蔡龙威;欧文·白壁德的新人文主义对吴宓和梁实秋的影响[D];黑龙江大学;2007年

10 白海雄;清初遗民诗僧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蒙培元;论朱熹理学向王阳明心学的演变[J];哲学研究;1983年06期

2 刘建国;王守仁“心学”体系的内部结构[J];长白学刊;1985年02期

3 陈平;陆王“心学”的道德修养论[J];道德与文明;1988年01期

4 滕复;宋明浙东事功学与心学及其合流——兼论王学的思想来源及性质[J];东南文化;1989年06期

5 韩烈文;“文,心学也”——刘熙载的创作主体论[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6 吴雁南;“心学”、今文经学与康有为的变法维新[J];近代史研究;1989年02期

7 衷尔钜;论明代的理学和心学[J];中州学刊;1990年01期

8 刘泽亮;中国的心学传统[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9 戢斗勇;心学是强调主体自我的儒学[J];江西社会科学;1992年03期

10 万宜珍;印度派7位专家到我中心学习[J];杂交水稻;199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术槐;;戊戌时期康有为的思想特征:政治上的激进与文化上的保守[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2 李少文;;谭嗣同、唐才常维新思想比较[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3 王国力;;建立师生间和谐同情关系[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4 黄卓越;;心源说:唐宋派文论中佛学要素之考辨[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5 王兴尚;;张载心学通向实学的路径[A];“张载关学与实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朱康有;;李二曲心性实学的范畴结构[A];“张载关学与实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张其凡;;“平生愿执菊坡鞭”——陈献章与崔与之[A];第六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8 吕景琳;;明代王学在北方的传播[A];明史研究第3辑[C];1993年

9 洪元植;;退溪心学——朱子学的转换在韩国[A];朱子学与2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前言[A];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01年会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凹凸;当心学校化学实验室的毒害[N];大众卫生报;2000年

2 史文;十九世纪中期我国科技观的变化[N];光明日报;2000年

3 张义德;叶适在南宋学术界树起的三面旗帜[N];光明日报;2000年

4 汪学群;清前期的学术思想论争[N];光明日报;2000年

5 欣;抢占纳米“制高点”[N];国际经贸消息;2000年

6 李根萍 龚怡;适应市场竞争 确保宗旨不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7 记者 李晔 通讯员 郭战峰 柏兰;气象数据共享迈出第一步[N];中国气象报;2001年

8 王研;清朝汉学对当今史学的一点启示[N];中国审计报;2001年

9 南方秀;男女同学交往不等于早恋[N];福建科技报;2001年

10 杨中兴;家长应走出“陪读”与“监读”的误区[N];云南政协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美贞;吴澄理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许建平;李贽思想演变史[D];复旦大学;2003年

3 芮宏明;钱穆文学研究述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孔妮妮;南宋的学术发展与诗歌流变[D];复旦大学;2004年

5 王廷琦;金元全真心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赵旗;心学与禅学[D];西北大学;1999年

7 郭艳华;杨万里文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曾凡朝;杨简易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王党辉;马一浮之心学理学融合论[D];复旦大学;2006年

10 陈多旭;教化与工夫[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殷晏梅;短促的生命歌吟[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2 张金环;眼空千古,独立一时[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志;论王阳明美学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向振湘;阳明心学与明代书院[D];湖南大学;2002年

5 李艳丽;论袁宏道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观念[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6 窦志伟;《聊斋志异》的人文精神[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龙秋;“六经皆史”说考论[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8 周林根;王畿、邹守益心学思想之比较[D];河南大学;2003年

9 张小龙;冯梦龙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瑾;心学与管理[D];苏州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2320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2320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b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