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暨冯友兰先生诞辰115年逝世20年纪念会
[Abstract]:The year 2010 marks the 115th anniversary of the birth and the 20th anniversary of the death of the famous philosopher Feng Youlan. On the occasion of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Tsinghua University, in honor of Feng's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in the field of philosophy and education, the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of Tsinghua University, the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of Tsinghua University, the Institute of Chinese Studies of Tsinghua University, the Beijing Federation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philosophy Society and Feng Youlan Research Society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
【分类号】:B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友兰哲学思想的批判[J];读书;1956年07期
2 宗璞;;怀念父亲冯友兰[J];名人传记(上半月);2010年09期
3 人夫;;“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暨冯友兰诞辰115周年逝世20周年纪念会”在清华大学举行[J];中州学刊;2011年01期
4 陈法娟;;解析冯友兰及其思想历程[J];传承;2010年03期
5 金春峰;;关于中哲史之“合法性”与“危机”问题——为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作[J];江海学刊;2006年03期
6 蒋国保;公允地评价冯友兰哲学——评介《冯友兰新理学研究》[J];哲学研究;1991年05期
7 单纯;;我眼中的冯友兰先生[J];粤海风;2008年02期
8 梦蝶;《中国哲学简史》[J];审计月刊;2004年05期
9 袁宝玉;;三松堂寻梦[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1999年16期
10 王仁宇;;“冯友兰学术思想高层论坛”综述[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鄂培;;冯友兰先生与清华大学原哲学系的传统学风[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高秀昌;;冯友兰先生重写“中国哲学史”简评[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韩光焘;;金岳霖先生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之管窥[A];金岳霖学术思想研究——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1985年
4 申正;;读金岳霖先生关于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A];金岳霖学术思想研究——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1985年
5 李全德;;冯友兰的哲学观[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6 白奚;;“全德之名”的理论价值——冯友兰先生对“仁”的理解和阐释[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朱海涛;;李冶的数学教育思想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蔡剑兴;;试析斯宾塞的科学知识价值观与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冯契教授在沪逝世[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10 李存山;;旧邦新命——冯友兰先生的文化情怀和文化观[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洁;作为教育家的冯友兰开始引起学界重视[N];中华读书报;2010年
2 李存山;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3 钱耕森;业师冯友兰的几点生平事实[N];中华读书报;2010年
4 李峥;新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杨学功 北京大学哲学系;从事学术是为了担当更重大的使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记者张春海 通讯员李丹婕;重扬冯友兰学术与教育思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钟华;经典重出:往昔回忆+今朝面孔[N];中华新闻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管晶晶;科学素养培训何时叫好又叫座[N];科技日报;2008年
9 记者 葛传东;李克强会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主要负责人[N];辽宁日报;2005年
10 ;我校新引进教授、研究员简介(2010.2)[N];新清华;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军民;冯友兰新理学体系的历史哲学[D];安徽大学;2010年
2 冯秀芳;钱伟长治学理念及教育思想初探[D];上海大学;2007年
3 靳志和;考虑板厚效应或材料损伤的裂纹尖端场[D];清华大学;1988年
4 唐立强;正交各向异性材料裂纹尖端场的研究[D];清华大学;1988年
5 张宏斌;中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6 林建华;论朱熹教育思想体系的生成与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冰;回眸与超越——先秦时期原创性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黄庆平;受对称与非对称载荷作用的轴对称机械结构弹塑性应力分析的边界元法[D];清华大学;1988年
9 赵庆灿;新理学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赵立波;人文发展与通识教育问题初探[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谷真研;冯友兰教育观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2 唐艳艳;先秦儒家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聂云;冯友兰的孔子研究述评[D];西北大学;2011年
4 马光耀;冯友兰对中国传统境界说的改造与提升[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董龙昌;冯友兰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高武全;冯友兰道德观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小卫;冯友兰生死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莹莹;冯友兰境界说之“我”与“自我”[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马丽娟;冯友兰《新世训》道德人格思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何柳;论冯友兰的“天地境界说”与禅宗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347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234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