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览
[Abstract]: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is the key subject of Shantou University, forming a strong research team led by Professor Wang Furen and Professor Chen Fang Jing, the study of "New Sinology", the study of Chinese left-wing literature, and the study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分类号】:G649.2;I206.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税海模;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改十年探索[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2 姜波;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模式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朱晓进;;略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教学中的历史意识[J];江海学刊;2006年03期
4 王炳中;;教育部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综述[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06期
5 梁远帆;;新形势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的反思[J];大舞台(双月号);2008年06期
6 晏杰雄;;联结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血脉——评《中国现当代文学通史》[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阎德喜;;对第四期《文学自由谈》的随想[J];文学自由谈;2009年05期
8 武晓蕾;;略谈“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试题[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08期
9 谢辉;;普通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10 任桂娟;;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科技信息;2011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福贵;;两种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本质差异[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李怡;;中国文学的现代与当代:国家社会形态的全新认定——重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概念、性质与研究模式[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3 周云鹏;;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教学的思考[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4 李宪瑜;;首都师范大学《文学评论》编辑部“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及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2)[C];2005年
5 钱谷融;吴俊;;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人道主义[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6 ;汕头大学地方政府发展研究平台建设座谈会顺利召开[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7 ;汕头大学2009公共管理与地方政府发展论坛[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五辑2009)[C];2010年
8 张立群;;历史的“观念”、“叙述”及其他——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A];“中国当代文学史:历史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广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汕头大学地方政府发展研究所揭牌仪式[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二辑)[C];2007年
10 张凤;崔月萍;马富丽;乔婷婷;;2007年新诗研究硕士、博士论文摘要[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五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立青;尽管短暂 已经不朽[N];深圳商报;2005年
2 杨剑龙;为何要割裂中国现当代文学?[N];文汇报;2008年
3 孔爱峰;简评《中国现代各体文学理论经典》[N];光明日报;2008年
4 李万武;给“酷评”归类[N];辽宁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陈竞;“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举行[N];文学报;2009年
6 郜元宝;仰望文学史夜空的繁星[N];文学报;2004年
7 吴娜;中国经典 世界分享[N];光明日报;2007年
8 早报记者 石剑峰;钱谷融:我的成就是“批”出来的[N];东方早报;2008年
9 王晓峰;文学里头的老师和学生[N];辽宁日报;2007年
10 武汉大学文学院 於可训;构建用材料和事实说话的文学史[N];社会科学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忠;思想史视野中的中国现当代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龚敏律;西方反讽诗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志彪;中国文学中的日本形象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4 裴氏翠芳;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越南[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张善姬;戴厚英文学中人与时代的互相关系[D];复旦大学;2008年
7 王育凯;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和胸苷酸合成酶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及其意义研究[D];汕头大学;2008年
8 李颂孝;全纯函数空间刻画及相关算子理论[D];汕头大学;2008年
9 张雅玲;精神的追问[D];苏州大学;2007年
10 王天兵;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小说死亡叙事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立萍;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病症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徐思云;人生弹道必留痕[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张骞;试论西方的“女性写作”理论——兼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女性写作[D];吉林大学;2004年
4 韩涵;“节点人物”:时代转折的身影[D];厦门大学;2008年
5 韩曦;五年制小教大专《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教学新体系论[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6 金真徽;小说到电影——中国现当代文学转化研究[D];青岛大学;2004年
7 王萍;丁玲与杨绛比较论[D];西北大学;2008年
8 李棠;从“地理之城”到“心理之城”[D];四川大学;2005年
9 宋媛媛;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儿童视角小说[D];兰州大学;2006年
10 陈裕容;王余杞考论[D];西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365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236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