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张舜徽在兰州大学

发布时间:2018-09-19 13:34
【摘要】:张舜徽是著名的文献学家、历史学家。生前曾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一任会长 ,被誉为当代成就卓著的国学大师。他于 1946~ 1949年在兰州大学担任教授、中文系系主任。兰州的三年是张舜徽学术生涯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通过对他的著作及相关资料的爬梳 ,勾勒出其在兰州大学的学术活动及成果
[Abstract]:Zhang Shunhui is a famous bibliologist and historian. He served as the first president of the Chinese Historical Literature Research Association and was praised as the master of Chinese literature. He served as a professor in Lanzhou University from 1946 to 1949 and was chairman of the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Lanzhou's three years is a very important stage in Zhang Shunhui's academic career. His academic activities and achievements in Lanzhou University are outlined through the crawling of his works and related materials.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分类号】:K825.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筱红;论张舜徽的清代朴学起源观[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刘筱红;论张舜徽评判清学的双重标准[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芹芳;张元济图书事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本刊一九八○年总目录[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2 吴量恺;;妙著惊史苑 天葩吐奇芬——读张舜徽先生的《中华人民通史》[J];江汉论坛;1990年05期

3 张三夕;;张舜徽先生学述[J];中国文化;1990年02期

4 庞子朝;中国当代著名社会科学家选介——张舜徽教授[J];社会科学家;1992年02期

5 庞子朝;;卓识孤怀 雄视千古——读张舜徽先生《郑学丛著》[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6 ;编后[J];中国文化;1993年01期

7 张三夕;;高山仰止——读《嫳庵学术讲论集》札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年05期

8 佛雏;张舜徽先生文论三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9 黄建中;文字、声韵、训诂之学是研究我国文史学的基础──纪念张舜徽先生逝世五周年[J];理论月刊;1997年12期

10 王建辉;;张舜徽先生[J];出版广角;199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向军;;从《说文》“倄”部字看古人的生活[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王嘉川;;胡应麟论魏晋南朝史学——明代的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之一[A];“江淮地域与六朝历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林忠军;;读郑易管见[A];易学与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易学卷)[C];2005年

4 甘良勇;;对于历史文献学科的一点思考[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晓明;;20世纪上半期有关校雠学定义的辨析[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刘韶军;;《说文解字约注》学术价值初探[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刘固盛;;论张舜徽先生的《老子》研究[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谭汉生;;纤芥无遗 丘山不弃——评张舜徽先生《史学三书·史通平议》[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子侠;张永瑾;;略论文献学学科的多途发展[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赵敬立;;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纪念章太炎、鲁迅师弟逝世70周年[A];纪念鲁迅逝世七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新;目录学研究领域的新贡献[N];中国文化报;2001年

2 傅杰(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宋学·新宋学和《新宋学》[N];文汇报;2002年

3 董中锋;张舜徽:通才之学[N];光明日报;2003年

4 汪涌豪;考据所未曾失去的[N];社会科学报;2003年

5 韩石山;柳诒徵的风骨[N];文汇报;2003年

6 范军;通人之学 博大之书[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7 周国林;历史文献学领域的经典之作[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8 记者 章红雨;广西师大社推出《戴震生平与作品考论》[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9 曾周;张舜徽其人其学其书[N];中华读书报;2006年

10 喻中;知识是怎样“炼”成的[N];法制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饶延俊;张舜徽的治学方法对当前中学历史教育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巨虹;张舜徽及其文献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502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2502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4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