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国学的当代价值与民族精神之塑造

发布时间:2018-10-20 19:31
【摘要】:我国文化领域近来形成了“国学热”。“国学热”背后是中国文化的复兴,是民族精神、民族美德、民族艺术的复兴。这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反映了中国人民族自豪感的增加,反映了民族复兴需要文化复兴的自觉意识。在这轮“国学热”中,人们对什么是国学,旧国学有哪些当代价值、存在哪些不足,如何创新旧国学,弘扬国学的当代价值,如何发挥国学在塑造当代民族精神中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等方面问题,都非常关注。本文也就这些问题进行些探讨。
[Abstract]:The cultural field of our country has recently formed a craz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culture. The revival of Chinese culture, national spirit, national virtue and national art are behind the fever of Chinese learning. This reflects the achievements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 status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increase of Chinese national pride, and the conscious consciousness that the national rejuvenation needs a cultural renaissance. In this round of "national studies fever", people have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what is Chinese culture, what is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the old Chinese culture, what are the shortcomings, how to innovate the old Chinese culture, how to carry forward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how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Chinese culture in shaping the contemporary national spirit. To achiev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other issues, are very concerned. This article also carries on some discussion to these questions.
【作者单位】: 中共吉林省委
【分类号】:G1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海榕;;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源流、特质及现代意义》[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1期

2 王杰;;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年02期

3 许家星;;学界热议国学的当代价值[J];科学之友(A版);2008年01期

4 刘丹忱;;国学热与国学的定位和前瞻[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8年01期

5 鲁庆中;;国学的使命[J];寻根;2009年03期

6 冯天瑜;;对时下国学讲习的期待[J];长江学术;2008年04期

7 张光年,周俭清;哲学教育的当代价值[J];前沿;2005年10期

8 干春松;;“国学”:国家认同与学科反思[J];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9 赵敦华;;试论国学的几个理论问题[J];新视野;2006年03期

10 何爱国;;第三次国学浪潮:复古还是复兴[J];中国社会导刊;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震;;论民族精神的历史性与时代性[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2 刘曙光;;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文化自觉[A];“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顾智明;;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开放性品质——兼论航天精神的重要特征[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孙利天;;新时期民族精神的科学化和理性化[A];高举旗帜 继往开来——吉林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5 杨学;;在教学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06年

6 陈忠安;乔建军;邢跃红;朱向阳;顾敬东;谈永法;;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民族精神教育的实践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7 周俊;;由儒家“气节观”到民族精神现代化[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杨斌庆;;大力弘扬楚先人的民族精神[A];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文集[C];2004年

9 王平;赵旭东;;发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用实际行动保护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A];西南六省、区、市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协作片第十六次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汪洪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北京博物馆事业的繁荣与发展[A];北京博物馆学会第四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顾家宁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也谈国学争鸣的历史论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李爽;“特色中华国学”溢彩鹤乡[N];盘锦日报;2010年

3 记者 李瑞英;国学研究论坛呼吁汉字传承必须保持稳定[N];光明日报;2009年

4 林存光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也论国学研究的态度、立场与方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陈一鸣;万万不能化“神奇”为“腐朽”[N];南方周末;2010年

6 记者 张微;第二次“国学研究论坛”在北京举行[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7 任国征;台湾的国学学术机构的启示[N];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刘尊明;国学研究的现代化趋势[N];光明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王洪波;清华国学尝试“体制特区”办院模式[N];中华读书报;2009年

10 金大为 张翠 本报记者 郭庆权;文化的守望者[N];锦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闵长虹;凝聚、变迁、提升:中华民族精神论纲[D];复旦大学;2011年

2 张振鹏;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瑞芳;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华民族精神[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4 胡孝红;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王荣丽;西柏坡精神的当代价值[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国宏;马克思民主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7 李桂生;先秦兵家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任大庆;生命的表白[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9 张颖夫;晏阳初“平民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刘铁铭;曾国藩德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泗林;论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精神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朱冰;民族精神及其培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鲍振艳;弘扬武术文化 培育民族精神[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赵静;中俄民族精神比较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5 曹开华;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民族精神教育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赵景辉;邓小平现代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河北大学;2005年

7 康礼芳;试论唯物史观的当代价值及当代历史使命[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刘勇;中华民族精神与儒学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9 田海花;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余海岗;清季尚武思潮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841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2841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8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