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大学美育与国学经典传播的整合及其优势

发布时间:2018-11-12 11:32
【摘要】:大学美育与国学经典传播关系密切,具有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二者整合是当前大学人文教育、美育和国学经典传播的迫切要求,从而丰富深化美育的文化内涵,强化美育功能,同时,可化经典为现代、化灌输为感化,优化国学经典传播的品质。
[Abstract]:University aesthetic educ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and has the necessity and possibility of integr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is the urgent requirement of the current university humanities education,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the dissemina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classics, thus enriching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deepening aesthetic education. Strengthen the func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canon into modern, indoctrination into influence, optimize the quality of the dissemination of classics.
【作者单位】: 重庆科技学院人文艺术学院;
【基金】:重庆市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大学美育视野中的国学经典传播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113111)
【分类号】:G6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成荣;;论高校传统国学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赵伶俐;审美化教学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单威;;文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审美化教学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3期

2 罗春梅;陈尊念;;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审美化教学模式探析——以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视点[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年08期

3 刘煜;陈宏祖;;审美化教学初探[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年01期

4 谭汇川;赵翰文;;试论现代高层建筑美学的内在和外在标准[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9年07期

5 张国镛;徐冬;;高校党课审美化教学刍议[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0年03期

6 叶惠玲;叶耀东;;略谈文秘教学的审美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24期

7 张彬;;人文素养通识课程审美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09期

8 肖国栋;;基于美学视域下的体育教学模式构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36期

9 杨和平;汪薏群;;论音乐立美教育的理论基础[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10 肖太云;;文学通识课的审美化教学及课堂操作——以《边城》的审美化教学设计为例[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飞飞;基于地方文化传承的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尹爱青;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本东;教师教学实践感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刁兆慧;思想政治课审美化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琳;高中思想政治课审美化教学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许钟予;中学语文随笔写作教学中的美育渗透[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燕;论情感教学对大学英语学习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5 杨云星;中学旅游地理审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6 黄奕红;论教师成长中美育精神的追求[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长胜;关于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艺术的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晨;论小学语文中的古诗与审美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黄晓军;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美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苏姗姗;大学师生课堂交往的美学价值研究—一种人种志探索[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伶俐;论美感增力性的生理和心理基础——美育科学化原理研究之一[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华;广告诉求与广告效果[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陶晓瑛;高等学校形象的建树与传播[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年02期

3 周福芹;论语言的跨文化传播[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孔小炯;试析当代传播图景中的大众文化[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范文霈;;论信息时代的数字图像传播[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徐熙泽;;论新自由主义在世界上的影响及应对态度[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7 郑会;毛娴静;;名言辞典规范刍议[J];铜陵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乔虹;;传播全球化下的国际卫星电视传播[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年07期

9 姜彬;;我国体育文化发展管窥[J];人民论坛;2011年08期

10 谭晓闯;;网络语言传播中的模因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谷平;代妮娜;;林砺儒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马久成;;中国时尚文化传播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王贺军;高军;张连生;;小麦吸浆虫随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扩散传播调查报告[A];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C];2009年

4 尤殿武;;试论科技期刊与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A];第6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科技期刊的实践经验与发展战略论坛文集[C];2006年

5 刘敬;刘衍聪;;高校形象的塑造与传播[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东建;;解构、整合与重建——大众传媒时代的公民教育[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黄丹斌;姚小明;;金融危机下的科普思考[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8 朱保平;白建华;朱煜;董太平;;利用电子显示屏做好公共气象信息传播[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应急气象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王圆圆;;拓宽草原文化在高校传播的途径[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王树立;赵实;王素华;;气液两相流压力波在弯管中的传播[A];第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向群;论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罪[N];人民法院报;2001年

2 詹存钰 白和盛;信息的传播和交流离不开广告[N];农民日报;2002年

3 记者 李卫中;我省启动科普兴农传播行动[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4 本报特派记者 李伯飞;传播武术的“海外兵团”[N];中国体育报;2000年

5 □刘华杰;谈谈“科学传播”的主体结构[N];中华新闻报;2000年

6 彭万林;关于增设“艾滋病传播罪”的建议[N];人民法院报;2001年

7 潘巳申;促进科技和先进文化的传播应用[N];人民法院报;2002年

8 记者 石易 通讯员 崔治安;广东:禁止手机传播赌博信息[N];人民邮电;2002年

9 记者 俞嘉骏;企业可建立声誉管理体系[N];组织人事报;2002年

10 董力;礼瀛古美艺术 传播民族文化[N];中国商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磊;韩孟诗派传播接受史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冯晓华;伽罗瓦及其理论传播史[D];西北大学;2006年

3 董说平;晚清时期日文史书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明晖;庞加莱在中国[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2006年

5 孙庆华;向量理论历史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6 李国华;结构主义文论在中国的传播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袁媛;近代生理学在中国:1851~1926[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8 李仪;清代法律职业者的法律知识与法律实践[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饶道庆;《红楼梦》影视改编与传播[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10 孟远;歌剧《白毛女》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习惠;“五四”时期湖南《大公报》副刊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罗艳秋;明前《木兰诗》接受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冯雅姝;以图式理论分析企业精神传播模式[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4 金日山;《老鼠嫁女》故事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5 王红;手机流行语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李薇;试论3G对传播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5年

7 杨强;服装的媒介功能及其相应形态的开发与设计[D];东华大学;2005年

8 苏t$;流行时装在第四媒体中的传播[D];东华大学;2006年

9 谢斌;两汉图书事业简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申重实;《儒林外史》刊刻传播及艺术说略[D];兰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269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3269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5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