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国学不是学:西方学术分类与民初国学定位的困惑

发布时间:2018-12-10 23:49
【摘要】:西方学科分类在中国教育体系中确立后 ,民初学者多据西学分类以言中学 ,“国学”或“国故学”存在的正当性也须与西式学术分科衔接。当时一个流行的观点是 ,由于西方各国皆无所谓“国学” ,故中国的“国学”也不成立。较早提出这一观念的竟然是一般认为偏旧的“国学家” ,很能凸显民初新旧的纠缠互渗 ;而更趋新的学者对“国学”在清季的含义已不甚了解 ,这一历史记忆的遗忘在一定程度上透露出清季民初传统的中断。
[Abstract]:After the classification of western subjects was established in the Chinese educational system, Chinese beginners were often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western learning, and the legitimacy of the existence of "Chinese culture" or "national learning" should also be linked with the western academic branch. At that time, a popular view was that, because the Western countries do not "study", so the "Chinese culture" does not hold.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the "Chinese scholars" who put forward this idea earlier can highlight the entanglement between the old and the new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However, the scholars who tend to be more new do not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Chinese learning" in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oblivion of this historical memory reveals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interruption of the tradition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K20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罗志田;走向国学与史学的“赛先生”——五四前后中国人心目中的“科学”一例[J];近代史研究;2000年03期

2 罗志田;西方学术分类与民初国学的学科定位[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z 年;国学大师对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贡献[J];图书与情报;2005年02期

2 吴z 年;;“整理国故”运动对近代图书馆建设的促进[J];图书与情报;2006年04期

3 曹顺庆;;唯科学主义与中国文论的失语[J];当代文坛;2011年04期

4 刘黎红;梁启超与民初学术科学化潮流[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5 罗志田;民初趋新学者眼中的国学之“资格”与排他性[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6 罗志田;古今与中外的时空互动∶新文化运动时期关于整理国故的思想论争[J];近代史研究;2000年06期

7 罗志田;文学史上白话的地位和新文学中白话的走向——后五四时期提倡新文学者的内部论争[J];近代史研究;2002年02期

8 胡成;;叙述转向与新旧之间的整合——新世纪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面临的一个问题[J];近代史研究;2008年01期

9 周青丰;科玄论战性质新论——以科玄论战中的丁文江为中心的考察[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10 罗志田;新旧能否两立:二十年代《小说月报》对于整理国故的态度转变[J];历史研究;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曹顺庆;;唯科学主义与中国文论的失语[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芳;近代学术转型视野下的燕京大学国学教育[D];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东杰;政治、社会与文化视野下的大学“国立化”:以四川大学为例(1925—1939)[D];四川大学;2002年

3 刘墨;乾嘉学术的知识谱系[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胡文生;学术·体制·人[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5 孙青;晚清之“西政”东渐及本土回应[D];复旦大学;2005年

6 冯峰;“国难”与“思想界”[D];复旦大学;2005年

7 卢毅;“整理国故运动”与中国现代学术转型[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向民;民国政治与民国政治学[D];复旦大学;2005年

9 陈宝云;学术与国家:《史地学报》及其群体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吴(燕日);翻译相异性[D];暨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天通;李济的考古学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小平;21世纪初中国大陆民族音乐学学科基本理论研究的进展[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3 鞠平凡;中学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中地位的演变及其思想根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白宪娟;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诗经》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姜萌;从“新史学”到“新汉学”[D];山东大学;2007年

6 吴岩;《清代学术概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7 赵灵芝;西方学科分类在中国的引入[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8 石中琪;顾颉刚与新红学[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9 黄勇生;《新潮》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迟宏飞;胡明复与民初中国科学思潮[D];苏州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志田;;新旧文明过渡之使命:胡适反传统思想的民族主义关怀[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5年06期

2 罗志田;走向“政治解决”的“中国文艺复兴”──五四前后思想文化运动与政治运动的关系[J];近代史研究;1996年04期

3 罗志田;走向国学与史学的“赛先生”——五四前后中国人心目中的“科学”一例[J];近代史研究;2000年03期

4 罗志田;清季保存国粹的朝野努力及其观念异同[J];近代史研究;2001年02期

5 罗志田;从科学与人生观之争看后五四时期对五四基本理念的反思[J];历史研究;1999年03期

6 罗志田;新旧能否两立:二十年代《小说月报》对于整理国故的态度转变[J];历史研究;2001年03期

7 桑兵;晚清民国时期的国学研究与西学[J];历史研究;1996年05期

8 钟少华;试论近代中国之“国学”研究[J];学术研究;1999年08期

9 樊洪业;从“格致”到“科学”[J];自然辩证法通讯;1988年03期

10 罗志田;西方的分裂:国际风云与五四前后中国思想的演变[J];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毅;“国学”、“国故”、“国故学”——试析三词在清季民初的语义变迁和相互关联[J];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2 罗志田;民国趋新学者区分国学与国故学的努力[J];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04期

3 罗志田;难以区分的新旧:民初国学派别的异与同[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4 ;季老谈“国学”[J];政协天地;2009年09期

5 罗志田;国学不是学:西方学术分类与民初国学定位的困惑[J];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01期

6 程巍;;主持人语[J];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05期

7 罗志田;民初趋新学者眼中的国学之“资格”与排他性[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8 邵建;;舒芜先生《“国学”质疑》之质疑[J];书屋;2007年02期

9 赵金铭;;什么是国学[J];教师博览;2007年04期

10 金景芳,吕绍纲;关于孔子及其思想的评价问题──兼评《跳出国学 研究国学》[J];哲学研究;199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穆;;浅谈国学、医学与科学的相互关系[A];第四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暨第二届亚健康经络调理学术研讨会精选论文集[C];2010年

2 楼宇烈;;国学百年启示录[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3 汤家厚;;《徐霞客游记》是“国学”不可或缺的经典[A];徐霞客研究(第20辑)[C];2010年

4 ;什么叫国学热——在首都师范大学国学传播中心成立大会上的讲演(节选)[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8年第1期(许嘉璐会长文化论谈专辑)[C];2008年

5 郭因;;国学与管子[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6 ;国学国医岳麓论坛各论坛介绍[A];第四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暨第二届亚健康经络调理学术研讨会精选论文集[C];2010年

7 晓任;;游记全译重新出版 国学热潮再添薪火——穿越时空的《徐霞客游记全译》述评[A];徐霞客研究(第21辑)[C];2010年

8 熊春锦;;慧性内文明是国学文化的根柢[A];第四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暨第二届亚健康经络调理学术研讨会精选论文集[C];2010年

9 张燮;黄雅明;章永生;李旷;党乐群;应湘;施铁如;;各国学生的权利与社会化技术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10 衡之;;转载国学大师钱穆讲演、墨宝之因缘[A];《国学论衡》第二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艺术研究院 刘梦溪;国学和“六艺之学”[N];人民政协报;2008年

2 录音整理 罗容海;国学是“理论”还是“看法”[N];光明日报;2009年

3 主持人 梁枢;新国学之路[N];光明日报;2009年

4 早报美国特约撰稿人 薛涌;国学不要大跃进[N];东方早报;2005年

5 纪宝成;关于振兴国学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5年

6 刘定姝 本报记者 尹晓华;换一种方式 让孩子爱上国学[N];四川日报;2005年

7 邬凤英;从金庸支持复兴国学谈起[N];西部时报;2005年

8 郭立场;不能对国学“无用论”等闲视之[N];中国信息报;2005年

9 记者 姚惠怡;提升“软实力”须振兴国学[N];东莞日报;2008年

10 记者 江芸涵 实习生 熊博;成都中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N];四川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徐新建;民歌与国学[D];四川大学;2002年

2 孙风华;章太炎、连横民族文化思想之比较[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3 卢文芸;变革与局限[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梅英;传播学视域下佤族木鼓文化源承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涛;初论从非物化角度认识设计及创新方法[D];燕山大学;2012年

2 邹宁;国学启蒙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赵春艳;黄宾虹的书画养生论[D];天津美术学院;2009年

4 黄龙芳;国学教育与语文教学改革反思[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星;江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国学结合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6 陈诚;论古典文献数字化[D];苏州大学;2004年

7 单璐丹;对当前学校推展国学启蒙教育的几点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帅;国学背景下的中学诗歌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杜慧;儒家文化与近代山西社会[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柯虹;{|{\书院的营销策略研究及启示[D];厦门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714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3714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7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