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中国学术文化的家园
[Abstract]:......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观与民族精神创新基地、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分类号】:G1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卢毅;“整理国故运动”与国学研究的学科重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越媚;中西德育传统及其比较[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宋薇;马力;;从“文以载道”到“艺术就是人生”——钱穆美学思想基本问题论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宋雄华;中国艺术的美学追求——尽善尽美[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徐卫卫;论贾宝玉欲求之边缘性[J];红楼梦学刊;2004年03期
5 董标;;“教之术”到“教育学”演变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程东峰;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五个层次[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7 刘毅青;书画同源对文人画的影响[J];惠州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魏本亚;胡瑗“明体达用”教育思想的哲学思考[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9 谢海军;;乡土社会视角中的村民自治[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4期
10 李耿晖;;香港电视连续剧中的“江湖”母题及其文化意义[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宝良;;明初心学钩沉[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文勇;价值理性与中国文论[D];四川大学;2002年
2 程勇;汉代经学视野中的儒家文论叙述[D];复旦大学;2003年
3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鲍嵘;高深学问与国家治理[D];厦门大学;2004年
5 王恩华;学术越轨与大学学术管理[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姚金菊;转型期的大学法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郭明;中国监狱学史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胡志坚;自我统摄下的心理与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耿晖;二元人群 生存境遇与香港视野[D];暨南大学;2005年
10 刘军平;张岱年哲学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立桂;网络文学的创作特征及其对传统文学写作品格的解构[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耿晶;史眼与慧识[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3 王清;关系、限度、程序[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会新;孟子良贵说及其现代价值[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5 孔庆钧;海尔企业文化的结构、功能分析与启示[D];郑州大学;2005年
6 王焱;道家自然美学发微[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傅定涛;文化视野中的大学师生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8 徐波;和合会通之魂[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艾萍;论体验式作文教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蓓;从《孟子论心》论瑞恰慈的跨文化解读策略[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左玉河;从“经世之学”到“分科立学”——近代早期的学术分科观念及分科方案[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罗志田;国学不是学:西方学术分类与民初国学定位的困惑[J];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忠;《皇清经解》与《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非全出江西文人之手[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2 牟世金;《文赋》的主要贡献何在[J];文史哲;1980年01期
3 李文初;“秦代文学”漫议[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4 陈允吉;陈子展教授与《诗经》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5期
5 王俊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学[J];史学史研究;1980年02期
6 姜亮夫;敦煌经卷在中国文化学术上的价值[J];思想战线;1981年01期
7 钟来茵,何培忠;杜甫研究通信[J];国外社会科学;1981年01期
8 张维华;我对于研究史学的一些看法[J];文史哲;1981年01期
9 魏治臻;;评介蒙英日、藏英辞典[J];辞书研究;1981年03期
10 陈高岑;;浅谈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方法[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子美;;学术史的尝试之作——论朱熹《伊洛渊源录》[A];朱熹与中国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论文集[C];1988年
2 黄保万;;福建闽学研究评述[A];朱熹与中国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论文集[C];1988年
3 宫达非;;吸收朱子学精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在开幕式上的讲话[A];朱子学新论——纪念朱熹诞辰86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0年
4 张品端;方彦寿;;海峡两岸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学术会议综述[A];海峡两岸论朱熹——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贡献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5 ;编后记[A];海峡两岸论朱熹——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贡献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6 宋永培;;《诗经》、群经的贯通研究与诗义考释[A];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陈俊民;;道学与宋学、新儒学、新理学通论[A];“张载关学与实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梁承武;;朱子学在韩国的发展与未来[A];朱子学与2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晚清学术分科问题的综合考察[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0年卷[C];2000年
10 张宝芝;;试论中医药学的飞跃发展[A];全国中医藏象研究创新思路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主持人:李乔;迷人的文化传承现象[N];北京日报;2000年
2 傅光中;《剑桥插图考古史》 一部亲近大众的史书[N];重庆日报;2000年
3 鹤鸣;朱子学与中国文化重心南移[N];福建日报;2000年
4 边锋;开拓校园网第一门户[N];中国计算机报;2000年
5 赵世瑜;陈垣先生的旗帜[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6 记者 杨华升;一个新的柏林正在崛起[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7 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教育政策评论》[N];新闻出版报;2000年
8 傅光中;一部好看的世界考古史[N];新闻出版报;2000年
9 严绍;中国比较文学的现状与未来[N];中华读书报;2000年
10 汤一介;国学大师——汤用彤[N];光明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唐春生;南朝宗王属吏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2 高慧斌;南朝学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刁生虎;生命哲思与诗意言说[D];复旦大学;2005年
4 周晓光;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地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陈何芳;大学学术生产力引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平;长江流域书院的学术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2 谢鸿娟;乾嘉时期散传概观[D];苏州大学;2002年
3 张明;贵州阳明学派思想流变初探[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4 于金青;鲁滨逊与非标准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余敏芳;论宋词与节日民俗[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许刚;中国私家目录与时代学术文化[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7 傅荣贤;历代《汉书·艺文志》研究源流考略[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吴宪贞;学术文化视野中的《庄子》思辩之风[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春莲;白鹭洲书院大事叙录[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孔超琼;胡适学术演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866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386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