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学衡派”史实及文化立场

发布时间:2018-12-23 07:52
【摘要】:“学衡派”成员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流动群体,文化认同构成了他们的“精神共同体”。文化保守成为他们的精神联系,并表现在“学衡派”成员创办的三个刊物、一个报纸副刊、三个外围刊物上。“学衡派”的国学研究在学术传承意义上体现出的是知识传统的延续。
[Abstract]:Xueheng School is a floating group, whose cultural identity constitutes their spiritual community. Cultural conservatism became their spiritual connection and was manifested in three publications, one newspaper supplement and three peripheral publications founded by members of Xueheng School. The study of "Xueheng School" embodies the continuation of knowledge tradition in the sense of academic inheritance.
【作者单位】
【分类号】:I206.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怀宇;;陈寅恪与赫尔德——以了解之同情为中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李建华;隋炀帝重视天台宗的实质[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3 侯杰,姜海龙;当前历史学研究的内在困境与外部危机[J];河北学刊;2004年06期

4 刘金柱;题壁与唐宋寺院文化[J];北方论丛;2004年02期

5 何晓明;20世纪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论[J];河北学刊;2005年03期

6 封海清;论西南联大的文化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7 王勋敏;陈寅恪历史阐释两题[J];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8 解玉峰;吴瞿安先生和20世纪的中国戏剧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李玉梅;陈寅恪西北学的后现代主义色彩[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孙尚勇;论佛教经典的戏剧背景——以《央掘魔罗经》为例[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瑞哲;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陆路丝绸之路上的胡商[D];四川大学;2007年

2 王平;清末民初的语言变革与现代文学雅俗观的生成[D];四川大学;2007年

3 包诗林;于省吾《新证》训诂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4 金霞;两汉魏晋南北朝祥瑞灾异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程镇海;对全球化语境下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若干问题的思考[D];复旦大学;2007年

6 夏增民;儒学传播与汉魏六朝文化变迁[D];复旦大学;2007年

7 吕菊;陶渊明文化形象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黄爱平;李翱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安正q,

本文编号:23896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3896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4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