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研究的学术思考——陈友峰博士访谈录
[Abstract]:Zheng Liao Mingjun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Liao): good Youfeng. As we know, "Opera study" is a traditional learning. Since modern times, Liang Qichao, Wang Jilie, Wang Guowei, Wu Mei, Dong Mei, Qi Rushan and other scholars have appeared successively, which have made the study of opera a "prominent study"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udy of the whole "national studies". As a result of my work relationship, I have recently studied opera
【作者单位】: 《民族艺术》杂志社;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广西壮学学会;复旦大学;中国戏曲学院;
【分类号】:J8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写时;访台偶得[J];中国戏剧;1993年10期
2 文川;赵荣琛赴美讲学,受到欢迎[J];戏曲艺术;1981年04期
3 ;投稿须知[J];戏曲艺术;2010年02期
4 ;戏曲信息[J];戏曲艺术;1993年04期
5 李小菊;《郭汉城文集》出版 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专家座谈会[J];艺术评论;2005年07期
6 晓芳;《婺剧简史》出版[J];剧本;1987年11期
7 安葵;;为了艺术的拓展——中国戏曲与话剧的互相借鉴[J];戏曲研究;2000年00期
8 王蕾;解析戏曲舞台美术的“大制作”[J];福建艺术;2005年05期
9 王志峰;;《中华戏曲》创刊20周年座谈会纪要[J];中华戏曲;2006年02期
10 沈宗堤;;戏曲服装设计艺术的发展与创新[J];剧作家;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钺;;永嘉昆剧《张协状元》荣获“中国戏曲学会奖”颁奖和学术研讨活动在浙江永嘉举行[A];昆剧《张协状元》评论集[C];2003年
2 刘社刚;;中国戏曲博物馆的现状与发展[A];回顾与展望:中国博物馆发展百年——2005年中国博物馆学会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3 刘文峰;;戏曲的生存现状和应对措施——全国戏曲剧种剧团现状调查综述[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4 祁凤霞;;中国戏曲元素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A];第五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0年
5 傅谨;;作为学科的“京剧学”[A];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6 汪人元;;京剧学学科建设初识[A];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7 石宏图;刘厚生;曲六乙;刘乃崇;蒋健兰;胡芝凤;刘祯;孙毓敏;王蕴明;张关正;丛兆桓;秦华生;张火丁;李春喜;;现代戏曲史上的一座丰碑 京剧《白蛇传》现场研讨会纪要[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8 刘祯;毛忠;;京剧学论略[A];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9 杜长胜;;序[A];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10 何孝充;王洪应;康式昭;刘乃崇;蒋健兰;马也;李春喜;周传家;周育德;丛兆桓;陈慧敏;路应昆;汪荃珍;黎继德;郭媛媛;李鸣春;;女性悲歌 现代豫剧《香魂女》现场研讨会纪要[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薇;当代戏曲研究离舞台实践有多远[N];中国艺术报;2009年
2 通讯员 戴静邋记者 小玲;省戏曲研究院小梅花秦腔团粉墨登场[N];陕西日报;2008年
3 记者 晓阳 实习生 孙雅菲;人民艺术家马健翎雕像在省戏曲研究院落成[N];陕西日报;2006年
4 杨云峰;陕西两台大戏进京[N];中国文化报;2008年
5 江迪;京剧目前的关键是要做好继承[N];人民政协报;2009年
6 杨雪;构建戏曲研究的新理念[N];中国文化报;2009年
7 晓阳;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荣列第一[N];陕西日报;2007年
8 陈建华;通过戏曲触摸东方文化[N];光明日报;2008年
9 通讯员 戴静邋记者 郭青;《迟开的玫瑰》献演深圳文博会[N];陕西日报;2007年
10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研究中心副主任 戴静;“演训班”为秦腔积蓄后备力量[N];中国艺术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明扬;姚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泓;碗碗腔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8年
3 刘精瑛;中国文学史中的古代戏曲研究(1904-1949)[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4 刘军华;明清女性作家戏曲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柯凡;昆曲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6 康海玲;马来西亚华语戏曲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7 朱锦华;《长生殿》演出史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8 孙红侠;二人转戏俗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9 孔培培;从拉魂腔到柳琴戏[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10 李慧;折子戏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艳萍;叶宪祖戏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凯;当今戏曲传播中的“泛娱乐化”现象论析[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3 蒋国江;杨家将戏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石力夫;长沙民间花鼓戏班的生存调查及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5 李雯;汪笑侬戏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井亮;汪延讷戏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蔡芳;常德汉剧及其音乐的调查[D];厦门大学;2008年
8 蔡庆;黄燮清创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靳文泰;马彦祥戏曲理论探微[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10 黄彬;论张凤翼的戏曲创作[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636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463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