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国学热”现象的理性探析

发布时间:2019-05-06 16:59
【摘要】:探讨了"国学热"现象出现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国学热"在现代性语境下,既反映了传统文化的复归,同时也充满争议。"国学热"确实有着不成熟的一面,但不能因此否定其积极意义。当代社会,如何实现国学从传统向现代的价值转换,对于国学复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Abstract]:......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宜春学院政法学院
【分类号】:K092.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妙法;Metaethics(后伦理学)与Metaphysics(后物理学)——粗议中西哲学之异同及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赵行良;现代化、全球化与中国人文精神的当代建构[J];广东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3 王小平;;启蒙现代性:文艺的大众化——论郭沫若文艺大众化理论[J];郭沫若学刊;2005年04期

4 俞吾金;;当代中国文化的哲学诊断[J];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5 张瑞安,张文海;教育视角下汉奸问题研究[J];贵州文史丛刊;2005年04期

6 薛其林;直觉方法与民国学术[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7 何晓明;“五四”精神的文化反思[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8 王一川;现代性体验与文学现代性分期[J];河北学刊;2003年04期

9 叶宗宝;从反传统的特点透视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的形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10 张树业;生命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历史和未来[J];河南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俞祖华;赵慧峰;;近代中国激进主义思潮研究综述[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柯佑祥;民办高等教育盈利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2 阎嘉;多元文化与汉语文学批评新传统[D];四川大学;2002年

3 孙承希;醒狮派的国家主义思想之演变[D];复旦大学;2003年

4 郝文杰;石涛画学与海德格尔艺术哲学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5 向宝云;曹禺悲剧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6 皇甫晓涛;文化复兴与比较文学研究——中国文学的再阐释与现代文化的重构[D];四川大学;2003年

7 芮宏明;钱穆文学研究述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惠蓝;中国画现代转型两大途径的形成[D];中国美术学院;2004年

9 刘长庚;马克思的感性理论与美学问题[D];复旦大学;2004年

10 白春雨;儒家诚信之德及其现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兵;文化的理解与融合:多元文化课程发展的探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赵献涛;鲁迅小说的复调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颖;鲁迅与尼采的个人主义[D];河北大学;2003年

4 李俊群;论蔡元培的自由观[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梁艳青;释放与整合——鲁迅《故事新编》对传统文化的阐释[D];河北大学;2004年

6 孙姝;王安忆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美香;试论李贽人物史评思想的原儒情结[D];湖南大学;2005年

8 徐文勇;邹鲁与国立广东大学(1924-1925)[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崔玉;中国现代化建设中文化精神之重建[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周玲;论戴震的自由精神及其意义[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小庆;近代“国学热”的兴衰[J];高校理论战线;1995年09期

2 方言;国学研究出路何在[J];华夏文化;1995年05期

3 陶原珂;;李新魁教授谈治学和广州国学研究社[J];学术研究;1991年04期

4 卢毅;“整理国故运动”与国学研究的学科重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谢桃坊;;古史辨派在国学运动中的意义[J];学术界;2009年04期

6 谢桃坊;;古史辨派在国学运动中的意义[J];文史哲;2009年06期

7 ;“国学热”该热在哪里?[J];前线;1995年04期

8 ;卷首语[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6期

9 康香阁;;著名历史学家林甘泉先生访谈录[J];邯郸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陈桂炳;;史学转型与泉州学学科意识的产生[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越;;从对整理国故和“古史辨派”的评价看郭沫若的史学思想[A];郭沫若与百年中国学术文化回望[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李学勤;《清华历史讲堂》前言[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陈勇;钱穆与柳诒徵的学术交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耿f;欧洲汉学:法国独领风骚[N];社会科学报;2003年

4 卢毅;如何评价整理国故运动[N];光明日报;2004年

5 张晓唯;胡适与钱穆[N];团结报;2000年

6 彭裕商 四川大学;徐中舒:“古史三重证”的提出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吴波 通讯员 柏峰;莫使陈寅恪被“非学人化”[N];广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常林;罗振玉与清末民初历史文献学[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谭晓泽;思考中的行动:钱穆的中国文化教育道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真;浅析费正清的中国史观[D];河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703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4703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d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