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小学国学校本课程目标与内容设计——基于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东长甸小学的行动研究

发布时间:2019-05-16 01:44
【摘要】:笔者以鞍山市铁东区东长甸小学为例,对小学国学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目标定位与内容选择进行了探讨。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设计开发国学校本课程目标:积累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获得中华传统文明的情感体验、形成开阔的视野和人文情怀;课程内容选编采取"撮其精要,整合再现"的方式组织教材,遵循"循序渐进,有限读经"的适量原则;课程内容选择上体现民族核心价值观和典范汉语特色,以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为基本内容;内容编排遵循儿童认知规律。
[Abstract]:Taking East Changdian Primary School in Tiedong District of Anshan City as an example, the author probes into the target orientation and content selection of school curriculum design and development in primary school countries.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emotional attitude and values, knowledge and skills, process and method, this paper designs and develops the objectives of Chines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to accumulat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al knowledge, to obtain the emotional experi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ivilization, and to form an open field of vision and humanistic feelings; The selection and compilation of curriculum content adopts the way of "summarizing its essence and integrating and reproducing" to organize th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gradual and orderly reading and limited reading of scriptures". The course content choice embodies the national core values and the model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akes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lassics as the basic content, and the content arrangement follows the children's cognitive law.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齐齐哈尔大学教育与传媒学院;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东长甸小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2YJC880316) 东北师范大学教科院与鞍山铁东区教育局“(UAS)区域性学校整体推进的行动研究”合作项目 黑龙江省教育厅2011年度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2512365)
【分类号】:G622.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育民;孔墨“爱人”思想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2 赵妙法;Metaethics(后伦理学)与Metaphysics(后物理学)——粗议中西哲学之异同及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胡友峰;岳介先;;西方古代美学:范式与历程[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4 李晓伟;浅析生物学科中人文教育[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仲红卫;孔子的诗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汤太祥;;中庸之道之我见[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吴利琴;;孔子的“仁”与耶稣的“爱”之文化特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8 赵川;;《天朝田亩制度》反封建性质疑[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9 胡素杰;;牟宗三之“三统并建说”[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王义遒;;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中的“博通”与“专精”[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赵祥禄;;“仁”与“绝对命令”——孔子与康德的道德人生观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王帅;;比较孔子的“忧”与海德格尔的“忧”及在教育上的现实意义[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吴晓玲;刘中猛;;论教学的彻底性:一种再建构的历史视角[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万军海;;中职学校课程改革应遵循的原则[A];2010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王杰;;超凡入圣:孟子的自我道德修养及理想人格塑造[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七辑)[C];2010年

6 徐建平;;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关系之我见[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倩;儒家超越之路的现代探寻[D];南开大学;2010年

3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4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吕伟;体用之间[D];南开大学;2010年

6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赵逸庶;高中物理科学探究活动实施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楠;基于课题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韩盛华;建筑美术课程体系理论教学研究与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冷和平;高职医学院校人文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朱丽媛;基于STS教育理念的物理师范生课程改革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吴焕宝;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教学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聂增;浅论牟宗三的政治哲学思想[D];南昌大学;2010年

7 周杨波;杨时理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李晶;生命教育视野中的英语教学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剑;五年制小教大专《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实施状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宋芳成;农村高中学生说话能力调查与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那薇;;传承国学 文化育人[J];辽宁教育;2007年06期

2 王浩;徐冰冰;;小学国学校本课程课堂教学实效性初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年12期

3 叶新建;;浅谈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7年04期

4 施兰芳;小学艺术类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环节[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2年09期

5 钱海琴;;高中开设剪纸艺术校本课程初探[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8年04期

6 周永志;;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自我评价[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7 余胜锋;;试论新课改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评价[J];中小学电教;2006年11期

8 宋国珍;;文武兼备的育人之路——石家庄市庄园小学“国学启蒙教育校本课程”访谈录[J];河北教育(教学版);2010年Z1期

9 张义泉;高等师范院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若干思考[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10 王健;;浅谈《自然灾害》课程设计[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莉;;浅谈音乐课程综合理念的本质与实践模式[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2 ;实验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3 马锦镜;;文化筑底蕴,传统生光辉——谈语文学科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4 张晶晶;;开发校本课程,转变教学方式[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天津卷)[C];2010年

5 孙方;;校本课程信息化管理的实践探索与思考[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6 翟永军;;化学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教材编写的实践研究[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第五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7 戴奇志;;开发微型化学实验校本课程,,落实高中化学新课程目标[A];第七届全国微型实验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学微型实验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董翠香;周登嵩;;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多元化的理论与实践[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9 孙亚静;;农村特色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预设与生成 《种子画》——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10 田东明;张立清;曹倩;;珠心算校本课程开发之浅见[A];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学术研究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亚德;国学教育走入课堂 传统文化悄然回归[N];保定日报;2011年

2 河北小学校长 武文革;探索生本化国学教育的实现途径[N];保定日报;2011年

3 通讯员 郑玉琛 李宏;弘扬传统文化 创新国学教育[N];济南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王昕;春萌之草 吾爱其绿[N];辽宁日报;2006年

5 记者 王秀娟;城关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有声有色[N];铜川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李建平;课改:重视开发校本课程[N];中国教育报;2005年

7 汪勇;小学开设集邮活动校本课程初探[N];中国集邮报;2005年

8 陈坤;国学教育的可行性报告[N];吉林日报;2009年

9 张家界市社科联副研究员 伍大荣;发展适应时代需要的国学教育[N];张家界日报;2010年

10 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研究员 王达三;重建传统国学教育体系[N];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雅欢;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董翠香;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3 颜芳;近代学术转型视野下的燕京大学国学教育[D];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胡根林;语文科文学课程内容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世民;错位与抉择[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郑桂华;基于网络的语文校本课程研究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倩苇;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技术与课程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淑英;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胥英明;后现代体育课程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金玉梅;社会批判课程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鹏飞;中美小学社会课程的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齐华勇;我国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目标、内容体系的探究及建构[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高威;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设置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汤亚平;体育师范生篮球三年专修制教学模式的设计与试行[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佶;关于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任静;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7 吴碧晶;《传感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敏;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章学军;中学传统体育项目校本网络课程建设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徐兰芳;中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779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4779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b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