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盘反传统抑或改造传统:重审鲁迅与传统文化
[Abstract]:Arou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u Xun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growing popular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earning, there are two seemingly opposite images of Lu Xun, such as cultural sinners, Sinologists or scholars: the former holds the "fracture theory" and thinks that Lu Xun's total anti-traditional thought has caused the fractur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so we should blame Lu Xun; The latter discusses Lu Xun's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focusing on Lu Xun's profound cultivation of Chinese studies, thus shaping the image of Lu Xun, a scholar and scholar. The article holds that the former lacks a correct historical evaluation of Lu Xun's anti-traditional thought, while the latter more or less obscures the modern character of Lu Xun's anti-traditional though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views of "total anti-tradition" and "anti-orthodoxy" added to Lu Xun by overseas Neo-Confucianism,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odern significance of Lu Xun's anti-traditional thought and the traditional resources on which it depends, and probes into the historical legitimacy of Lu Xun's anti-traditional thought and its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tradi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is pointed out that because Lu Xun's criticism of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a specific historical situation and often focuses on the realistic need of saving the nation and survival, Lu Xun's evalu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may have some negative effects. Finally, it is emphasized that Lu Xun tradition can be reaffirmed in the current Chinese academic fever in order to truly realize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作者单位】: 人民出版社《新华文摘》编辑部;
【分类号】:I210.9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青岩;中国音协为日本增上寺雅乐会访华团举行座谈[J];人民音乐;1980年06期
2 竹尾治一郎 ,张萍;日本有哲学吗?[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9期
3 李奎浩 ,沈默;南朝鲜哲学的任务和展望[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9期
4 张亚新;漫谈《离骚》的情[J];贵州社会科学;1980年02期
5 郁鹏;;元代的藏书家[J];读书;1980年06期
6 杨永善;;景幽 室清 器美 意深——日本茶道文化中的工艺美术[J];装饰;1980年03期
7 林春;李银河;;与传统的封建文化告别[J];读书;1980年11期
8 张禹;;忆杨逵[J];清明;1980年03期
9 易扬;台湾省美术家介绍(一)[J];美术;1981年03期
10 ;海外美术家介绍[J];美术;198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培山;;中医药传统文化与现代质量控制[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2 陈正夫;何植靖;;朱熹与传统文化[A];朱熹与中国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论文集[C];1988年
3 ;编后记[A];朱子学新论——纪念朱熹诞辰86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0年
4 苏艾平;;论梁启超文化人格的意义[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5 肖良武;;公德·开拓·进取——梁启超“新民”观的历史启示[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6 王建堂;;《诗经》与三晋文化[A];三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1998年
7 孙文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A];三晋文化研究会十年文存[C];1999年
8 陶鲁笳;;传统文化的古为今用[A];三晋文化研究会十年文存[C];1999年
9 王茂林;;三晋文化研究大有可为[A];三晋文化研究会十年文存[C];1999年
10 赵雨亭;;三晋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A];三晋文化研究会十年文存[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叶如强;在继承中发展新文化[N];安徽日报;2000年
2 徐静 作者单位:合肥工大;“网络文化探索”研讨会述要[N];安徽日报;2000年
3 张岱年;中国文化的要义不是三纲六纪[N];北京日报;2000年
4 金冲及;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文化走向三议[N];北京日报;2000年
5 巩艳芳;如何培育国民的国家观念[N];北京日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金启宁;城南新事宣武要兴文化旅游[N];中国旅游报;2000年
7 任延军;老舍茶馆走传统文化经营之路[N];中国企业报;2000年
8 周向群;振兴昆剧与发展苏州文化[N];中国文化报;2000年
9 胡辉明;北京琉璃厂文化产业园区正式启动[N];中国文化报;2000年
10 黄少安;经济学革命:从“竞争”转向“合作”[N];山西发展导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冀开运;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研究[D];西北大学;2000年
2 石霓;观念与悲剧[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王瑛;建筑趋同与多元的文化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4 叶帮义;北宋文人词的雅化历程[D];苏州大学;2002年
5 孙岿;中国突厥语族诸民族文化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6 陈博;从理想社会构思到社会政治实践——黄老思想与汉初政治[D];西北大学;2003年
7 韩华;民初孔教会与国教运动[D];四川大学;2003年
8 蔡华;道教与彝族传统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崔敬昊;北京胡同的社会文化变迁与旅游开发[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10 汪宁;普京的“俄罗斯新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东亮;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传统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炜;论李白的浪漫主义人格及其特色[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金燕;林汉泽的电影世界[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4 张勤勇;鲁迅后期杂文与都市文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5 李建国;张资平、叶灵凤性爱小说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6 吴雄江;黄炎培: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形象”[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胡晓;企业并购与文化整合——由一个案例引起的思考[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8 李英翠;教育生态环境中的文化生境[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9 彭小舟;曾国藩与近代湖湘文化[D];河北大学;2001年
10 张志娟;中国传统文化与旅游管理[D];厦门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5002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500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