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学龄前儿童国学书籍的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7 18:38
【摘要】:近年来对传统文化上的高度重视,人们对儿童的早期教育关注度日益提高。学龄前是人一生中行为习惯养成的最重要阶段,一本好的国学书籍不仅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能掌握社会生活、文化知识和劳动等基本技能。目前市场上的国学书籍按儿童阶段特点设计的图书少之又少,在文字、插图、颜色、声音等方面大都通用,对于儿童来说,文字的偏小,插图的过少,颜色的杂乱,声音的缺少等都会直接影响阅读的效果。早期儿童是启蒙教育的关键期,所以针对性地从安全系数、健康性、易懂性、图文并茂等维度进行调研和分析,总结出符合标准范围的元素。继而应用在国学知识的传承上,才更有助于适合阶段儿童的充分吸收。论文根据学龄前儿童的特点对国学书籍设计中的要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可参与性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学龄前儿童以3-6年龄段为主,以儿童心理学和设计心理学为依据,经过对儿童的生理、心理、行为及认知特点的剖析,通过深入幼儿园追踪和调查,从实践中发现儿童的特点,然后站在儿童的立场去进行改进,以便儿童能更好的学习、接纳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礼仪、诚信、节俭、谦虚”,身体力行的去付诸实践,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精髓。本课题以学龄前儿童的特点为前提,以语义差分法、聚合交叉法、联合分析法为技术支撑,同时利用数据统计的方式来分析国学书籍中的设计要素,通过大量的调研与分析最终得出学龄前儿童国学书籍的可行性理论依据。本课题首先通过对学龄前儿童的跟踪访查以及文献资料阅读来分析各方面的发展机能。继而对国学书籍做深入的调研,以图表、案例的对比和归纳对国学书籍中的现状做了数据分析。然后根据学龄前儿童的特点,站在书籍设计的角度来对国学书籍中的材质、色彩、插图、字体和版式五个要素进行分析,总结出各要素的最优形态。最后把设计要素的需求总结转化为以《弟子规》为例的设计实践,并对设计做了评估报告,实现针对学龄前儿童国学书籍的设计理论的应用。
【图文】:

幼儿,国学,作者,图片


幼儿国学教材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图片,来源,作者,北极熊


图 1-2 《弟子规》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北极熊音频丛书《弟子规》,如图 1-3 所得到感官的浏览体验,让他们不光在眼睛大地锻炼。但有使用者反映在字体和插图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5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玉;;试论古典绘画书籍装帧的美感[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3年10期

2 郑丽娟;;“快乐体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结题报告[J];当代体育科技;2013年27期

3 姚娟;;传统学龄前儿童出版物的设计分析[J];科技信息;2011年32期

4 赵念念;;中国书籍设计的艺术特性[J];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09期

5 武小红;;现代书籍设计的多元化发展趋势[J];中国-东盟博览;2011年06期

6 刘敏妮;;谈儿童图书装帧设计的“儿童特点”观照[J];出版发行研究;2011年06期

7 张新泰;;重视书籍设计 提高整体质量[J];新疆新闻出版;2008年06期

8 罗炜;;改革开放30年我国书籍装帧史回顾[J];编辑之友;2008年06期

9 吕敬人;;创造书卷之美——迈入新世纪的中国书籍设计[J];编辑之友;2008年01期

10 陈培亮;;书籍装帧的五种意识[J];科技与出版;2006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吕敬人;;中国书籍设计:融会中西文化之美[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硕;基于感性工学的穿戴式血氧仪研究与设计[D];燕山大学;2016年

2 邹超;中外学龄前儿童读物版式设计的比较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6年

3 曹玉姝;儿童插图表现手法的创新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4 周瑞乾;数字阅读背景下纸质书籍的创新设计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5 陈晨;学龄前儿童图画书编绘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4年

6 王静;儿童绘本中插画设计的趣味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7 罗兴华;基于听觉和触觉体验的0-6岁儿童书籍设计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8 张镨匀;儿童图画书插画创作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9 吴天涵;基于学龄前儿童心理特征的书籍装帧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10 葛俊英;从吕敬人书籍创作谈现代书籍形态设计[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032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6032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7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