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中学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中地位的演变及其思想根源

发布时间:2017-03-25 14:12

  本文关键词:中学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中地位的演变及其思想根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考察中学在中国高等教育中,由中心走向边缘地位演变的事实及这种演变背后的思想根源,是本论文的主旨。为此,本论文的研究思路是:考察中学、西学尤其是在近代以来的内涵演变,发现近代以来时人自觉、不自觉的将“中学简单认定为人文,西学简单认定为科学”的认识误区; 然后从时人认识与制度建设两条线索(同时还有办学实践一方面)出发,以中国近代以来的教育资料汇编为主,分析其中与本论题相关性较大的时人论述、国家高等教育政策文件、政府公文和作为案例的京师同文馆、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等相关高等学校的规章、制度等; 最后得出结论认为正是“中学等同于人文,西学等同于科学”的认识误区通过“中体西用”的文化构架模式导致了中学地位的边缘化; 而纠正认识误区则可以促进当前高校人文教育的深入开展。 本论文从南京“中国人文教育高层论坛”会议入手,提出中国传统文化在高等教育中存在的缺失问题,由此再从中国高等教育在近代的模式转型入手,提出本论文的研究问题。从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最接近的我国古代高等教育机构  书院的教学内容与近代以来各派时人所理解的中学内容入手,分析中国传统学术范围的演变; 从明末清初西学东渐入手,分析当时尤其是近代以来时人对于西学的理解与认识,得出“中学等同于人文,西学等同于科学”的认识误区。考察作为近代高等教育发展主导思想的“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过程,并对其再认识,认为此种文化构架模式本身暗含着丢弃“中用”,事实上必然导致丢弃“中体”的隐患。考察明清以来科举制度的变化及其实施过程中的弊病和明末清初以来的经世致用思想,认为后期僵化的科举导致的中学范围窄化、内容空疏与注重应用的致用思想加上近代以来内忧外患的政治局面,使时人往往以政治的实用眼光看待中学、西学,导致对二者范围窄化的认识误区。论述中学(国学)的学科化问题,即以西学学术分类标准来范围、切割混凝一体的中学,使之分析、重构为具有相对独立边界的文、史、哲学科,中学改变形式,最终影响其性质。 在制度建设层面本论文主要考察三次学制改革以及对京师同文馆、京师大学堂、
【关键词】:中学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 认识误区 学科化 中体西用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G649.2
【目录】:
  • 1 导言10-21
  • 1.1 问题确认与研究意义10-13
  • 1.2 概念的界定13-17
  • 1.3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17-21
  • 2 近代对中学、西学的认识误区——中学等同于人文,西学等同于科学21-42
  • 2.1 中学、西学的内涵演变21-29
  • 2.2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导思想29-33
  • 2.3 新式学堂中的中学与西学(京师同文馆)33-42
  • 3 认识误区产生的主要缘由42-56
  • 3.1 科举制度的影响——中学范围缩小、内容空疏42-48
  • 3.2 致用思想的影响  中学、西学范围的窄化48-52
  • 3.3 政治因素的影响52-56
  • 4 中学地位的变化(一)——京师大学堂:中学一息尚存56-75
  • 4.1 早期办学状况56-60
  • 4.2 壬寅、癸卯学制60-65
  • 4.3 中学学科化与科举制的废除65-70
  • 4.4 京师大学堂的办学实践70-75
  • 5 中学地位的变化(二)——北京大学:学科化后的中学(国学75-99
  • 5.1 民初的教育改革与经科的废除75-81
  • 5.2 北京大学的改革  扩充文理81-92
  • 5.3 国学研究与国学的学科化92-99
  • 6 结语与启示99-103
  • 6.1 认识误区导致了中学的边缘化99-100
  • 6.2 纠正认识误区,促进高校人文教育发展100-103
  • 致谢103-105
  • 参考文献105-116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11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J];;年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甘安顺;中国近代教育的创新探索[J];桂海论丛;200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列盈;论“中体西用”观对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中学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中地位的演变及其思想根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73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673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4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