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研究
本文关键词: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是其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叶圣陶曾经从课程、教材、教学的角度对“读整本书”进行论述。在叶圣陶看来,语文课程需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欣赏文字的素养。叶圣陶认为“读整本书”是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根本途径。叶圣陶认为中学语文教科书应该采用整本书或者以整本书为主体。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引领学生“读整本书”,获得语文能力,养成学习习惯。 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并不是凭空生成的,是在继承中国传统教育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梁启超的《国学入门要目》,为当时的学生提供了可供阅读的书目。胡适对国学书目做了调整,推荐了一部分书,后来对书目又进行了修订。梁启超和胡适从文言阅读的角度提供“读整本书”的书目。何仲英、林轶西等人以“白话小说”作为语文教科书的讨论,为“读整本书”思想奠定了直接的基础。夏N尊几乎和叶圣陶同时关注到“读整本书”,并且在多篇文章中对阅读什么、怎样阅读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与叶圣陶合编《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的朱自清并不赞同以整本书作为教科书的观点,朱自清认为编得好的“选本”仍然是学习语文的主要教材。余冠英则针对叶圣陶发表的文章进行了直接反驳,认为教材是整本书还是单篇文章没有多大关系,以整本书为教材和以整本书为课外读物没有分别。浦江清等人对“读整本书”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的形成和完善,与传统语文教育是分不开的。 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在语文教育领域曾经产生过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比起叶圣陶的其他语文教育思想要弱得多。在课程建设领域,1949年前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读整本书”是比较关注的。1949年后的语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较少提及,直到2001年的语文课程标准出台。在教材建设领域,没有建立以整本书为主体的教科书体系,整本书仍然是课外读物。在语文教学领域,因为没有以整本书为主体的教科书,所以很多教师并不注重让学生“读整本书”。在研究领域,1981年顾黄初呼吁研究界注意叶圣陶的“读整本书”思想,但是应者寥寥。“读整本书”思想在语文教育领域的影响远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程度。随着对传统教育的理性思考逐渐增多,随着国外阅读思想和阅读方式的引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阅读。让学生阅读优秀的作品,应该是学校语文教育的应有责任。可以按照学生年龄特点,可以按照读物特点,可以按照阅读本身的规律进行阅读指导。通过对阅读效果和阅读指导过程的评价使“读整本书”更加富有实效。当然,还要处理好“读整本书”与教科书教学之间的关系。最好是能够建立一个“以整本书为主体”的语文教科书序列,这也是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的核心所在。 对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进行研究,就是吸收传统教育的精华。“读整本书”意义重大,引领学生“读整本书”是建设语文课程,实施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叶圣陶 读整本书 思想 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633.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引论11-12
- 第1章 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辨析12-34
- 1.1 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的体系12-28
- 1.1.1 课程建设的构想12-19
- 1.1.1.1 新学制初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13-16
- 1.1.1.2 《六年一贯制中学国文课程标准》和《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草稿)16-19
- 1.1.2 教材编写的主张19-23
- 1.1.2.1 《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中的描述19-21
- 1.1.2.2 对此描述的评价21-23
- 1.1.3 教学实践的推广23-28
- 1.1.3.1 “读整本书”是阅读教学的需要23-25
- 1.1.3.2 “读整本书”需要指导25-27
- 1.1.3.3 整本书的来源27-28
- 1.2 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的内涵28-34
- 1.2.1 “整本书”的概念还原28-32
- 1.2.1.1 “整本书”和“古书”28-30
- 1.2.1.2 “整本书”和“文学名著”30-31
- 1.2.1.3 “整本书”和“经典”31-32
- 1.2.2 “读整本书”与“阅读”的关系32-34
- 1.2.2.1 “读整本书”与“精读”32
- 1.2.2.2 “读整本书”与“略读”32-33
- 1.2.2.3 “读整本书”与“课外阅读”33-34
- 第2章 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探源34-56
- 2.1 “读整本书”与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关系34-40
- 2.1.1 古代语文教育的课程、教材与教学34-36
- 2.1.1.1 古代语文教育的课程34
- 2.1.1.2 古代语文教育的教材34-36
- 2.1.1.3 古代语文教育的教学36
- 2.1.2 近代语文教育的课程、教材与教学(1923 年前)36-40
- 2.1.2.1 近代语文教育的课程36-38
- 2.1.2.2 近代语文教育的教材38-39
- 2.1.2.3 近代语文教育的教学39-40
- 2.2 近代著名人士对“读整本书”的影响40-47
- 2.2.1 梁启超40-41
- 2.2.2 胡适41-43
- 2.2.3 何仲英43-44
- 2.2.4 林轶西44-47
- 2.3 叶圣陶身边人对“读整本书”的看法47-56
- 2.3.1 夏N尊48-49
- 2.3.1.1 对当时阅读情况的认识48
- 2.3.1.2 选择图书的原则48-49
- 2.3.1.3 如何进行阅读49
- 2.3.2 朱自清49-52
- 2.3.3 余冠英52-53
- 2.3.3.1 对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而言53
- 2.3.3.2 对养成读书习惯而言53
- 2.3.4 浦江清、王季思、郭绳武53-56
- 第3章 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在语文教育领域的影响56-76
- 3.1 近百年来,大陆地区语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对“读整本书”的描述56-65
- 3.1.1 建国前,,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描述(1923—1949)56-59
- 3.1.1.1 建国前小学语文课程标准56-58
- 3.1.1.2 建国前中学语文课程标准58-59
- 3.1.2 建国后,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描述(1949-2000)59-62
- 3.1.2.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59-60
- 3.1.2.2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60-62
- 3.1.3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读整本书”的描述62-65
- 3.1.3.1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描述62-63
- 3.1.3.2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描述63-65
- 3.2 近百年来,大陆地区语文教科书对“读整本书”的表现65-68
- 3.2.1 从叶圣陶早期编选的语文教材看“读整本书”66-67
- 3.2.2 从建国后编写的语文教科书看“读整本书”67-68
- 3.3 语文教学对“读整本书”的反映68-70
- 3.4 研究领域对“读整本书”的认识70-76
- 3.4.1 顾黄初的研究71-73
- 3.4.1.1 对“读整本书”思想进行了检索71-72
- 3.4.1.2 对“读整本书”的意义进行了概括72
- 3.4.1.3 对“读整本书”思想进行了界定72
- 3.4.1.4 对“读整本书”的方法和阅读范围进行了明确72
- 3.4.1.5 提出了“读整本书”的课程意义和教材意义72-73
- 3.4.2 董菊初的研究73
- 3.4.3 郑宇的研究73-76
- 3.4.3.1 人教版实验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写的做法74
- 3.4.3.2 小学阶段教师指导“读整本书”的建议74-76
- 第4章 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的实践探索——小学阶段的“读整本书”76-89
- 4.1 整本书的选择77-79
- 4.1.1 叶圣陶的整本书选择的原则77-78
- 4.1.1.1 总体原则77
- 4.1.1.2 具体原则77-78
- 4.1.2 现行图书的选择原则78-79
- 4.1.3 整本书的数量选择79
- 4.2 “读整本书”的指导79-82
- 4.2.1 按照学生年龄特点指导79-80
- 4.2.2 按照读物特点指导80-81
- 4.2.3 按照阅读本身的规律指导81-82
- 4.3 “读整本书”的评价82-85
- 4.3.1 对阅读结果的评价82-83
- 4.3.1.1 考查阅读的速度82-83
- 4.3.1.2 班级讨论中看阅读深度83
- 4.3.1.3 查阅资料,了解阅读的真实情况83
- 4.3.2 对阅读指导过程的评价83-85
- 4.3.2.1 体验阅读的乐趣83-84
- 4.3.2.2 达到阅读的高度84-85
- 4.3.2.3 开拓阅读的空间85
- 4.4 讨论85-89
- 4.4.1 “读整本书”与课本教学85-86
- 4.4.2 “读整本书”与网络阅读86
- 4.4.3 “读整本书”与自由阅读86-87
- 4.4.4 “读整本书”的条件范围87
- 4.4.5 “读整本书”的序列构建87-89
- 结语89-91
- 参考文献91-93
- 致谢93-94
- 后记94-9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红;;叶圣陶:为人生的教育[J];基础教育;2006年02期
2 康健;; 叶圣陶写日记[J];青少年日记;2002年13期
3 ;叶圣陶,一家四代写日记[J];青少年日记(小学生版);2010年01期
4 张琦;;叶圣陶小说中的女性命运[J];学语文;2011年03期
5 洪峻;;别有幽愁暗恨生——叶圣陶散文《没有秋虫的地方》赏析[J];青苹果;2006年07期
6 陈光宇;;陶行知与叶圣陶[J];生活教育;2011年17期
7 沈金江;顾小兵;;基于叶圣陶课程思想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研究[J];成才之路;2011年23期
8 沈雨萱;;仙瀑洞游记[J];作文世界;2011年Z1期
9 叶圣陶;丰子恺;;开明国语课本[J];教育;2011年19期
10 孙伊莉;;误解叶圣陶是“纯工具论者”的几种原因探析[J];文教资料;2011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沛鹤;;试论叶圣陶关于“诚于中而形于外”的道德礼仪观——学习叶圣陶先生关于道德与礼仪的教育思想[A];叶圣陶德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杜桂林;;学习叶圣陶先生的崇高道德修养和关于“培养良好习惯”的教育思想[A];叶圣陶德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前言[A];叶圣陶教育思想在当代的价值——江苏省叶圣陶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方周明;;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叶圣陶先生有关理论看良好习惯的养成[A];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暨教育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东生;;叶圣陶民主教育思想与当今教育改革[A];叶圣陶德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许陆生;郭尚银;;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教育思想浅议[A];叶圣陶德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洪鸣;;以叶圣陶德育思想为指导 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A];叶圣陶德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陈良璜;;德育建设的成套做法[A];叶圣陶德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孙建新;;叶圣陶“养成良好习惯”的理论及运用[A];叶圣陶德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於遒;;良知伦理视野下的叶圣陶教育伦理观及其当代意义[A];叶圣陶教育思想在当代的价值——江苏省叶圣陶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梁杰;叶圣陶等人共同催生“教师节”[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2 本报实习记者 胡嵘;《叶圣陶在u*直》:青春爱情为壳,励志为核[N];中国电影报;2005年
3 朱永新;感受叶圣陶先生[N];光明日报;2004年
4 江苏苏州市第一中学 杨斌;叶圣陶:教育不是“教书”[N];中国教育报;2004年
5 靳中征 希望出版社;叶圣陶、叶至善编辑思想探析[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6 武洁;“今年种什么”该问谁[N];农民日报;2009年
7 徐家良;叶圣陶的晚年生活[N];中国档案报;2003年
8 中国少年儿童报刊工作者 协会会长 海飞;中国少年儿童报刊第二届“叶圣陶奖”获奖者风采[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9 浙江丽水学院人文学院 徐龙年;既要悉心护携又会适时放手[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徐龙年;好习惯 比什么高学历都重要[N];中国教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哲英;清末民国时期语文教育观念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欧阳芬;叶圣陶:在文学与教育之间[D];苏州大学;2010年
3 林喜杰;群体性解读与想象[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韩永胜;中国现代教育小说概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程稀;夏N尊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史成明;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早期路向[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炜炜;老舍与语文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魏小娜;语文科真实写作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耿红卫;科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近现代语文教育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黄耀红;演变与反思:百年中小学文学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怀源;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黄文贵;论叶圣陶教育理论的科学观和人文观[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代宇辉;打开另一扇门——论叶圣陶小说中的现代主义因素[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于春生;叶圣陶主编《小说月报》的编辑实践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04年
5 范晓晖;叶圣陶写作教学观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贺芹;叶圣陶文学阅读观的当代价值[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彭露;试论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民族特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左明霞;叶圣陶阅读教学思想之今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瑞霞;试论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的“前瞻性”[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红顺;中国现当代语文教育的拓荒与探索[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86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68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