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宗霍《说文解字引诗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9 12:42
《说文解字引诗考》是马宗霍所著《说文解字引经考》的一部分,写于抗战时期,作者历经辗转,笔耕不辍,写成于1947年夏。后经多次修改,至1955年正式定稿,1959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即马宗霍的生平、马宗霍经学著作概述、《说文解字引诗考》的体例、《说文解字引诗考》的价值四个方面。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梳理法和与经学史互证的方法。马宗霍的生平部分主要是将马宗霍的人生经历和师承情况作了介绍。马宗霍特殊的人生经历和复杂的时代背景是促使他形成独特治学观念的重要因素。清末至民国是中国最跌宕起伏的时期,社会的变化发展要求文化与之相适应。这一时期的治学名家继往开来,在学术研究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马宗霍身处其中,治学观念受其影响,既对传统方法有所继承,同时又推陈出新,形成自己客观的立场和观念。马宗霍经学著作概述部分是介绍马宗霍的主要经学著作,目的是展现马宗霍经学立场和态度的变化。《国学摭谈》是马宗霍早期的经学著述,发表在《学衡》杂志“述学”一栏。此时的马宗霍还未形成成熟的经学立场,从行文中能够看出其在古今文经学之间摇摆不定的矛盾立场。随着“新文化”运动影响的不断深入及西方新...
【文章来源】:山西师范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1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动机与意义
1.2 《说文》引诗研究概述
1.3 马宗霍《说文解字引诗考》研究概述
1.4 关于马宗霍的研究概述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 马宗霍生平
2.1 入学船山
2.2 执教金陵
2.3 创办《学衡》
2.4 拜师章氏
2.5 辗转著书
3 马宗霍经学研究著作概述
3.1 《国学摭谈》
3.2 《历代经学述略》与《中国经学史》
4 《说文解字引诗考》的体例
4.1 《说文解字引诗考》的编排体例
4.1.1 传统《说文》引经著作的编排体例
4.1.2 《说文解字引诗考》的编排体例
4.2 《说文解字引诗考》的说解体例
4.2.1 采字原则
4.2.2 说解方法
5 《说文解字引诗考》的学术价值
5.1 重诗经学思想
5.1.1 说诗宗毛,贯通《说文》
5.1.2 诗采三家说,义涉古今文
5.1.3 不废《郑笺》
5.1.4 阐发评论,补充己著
5.2 还原版本原貌,广集众本校勘
5.2.1 重《说文》原貌
5.2.2 广参小学之作
5.2.3 参证广博,广引材料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马宗霍主要事迹年表
附录B 《引经考》著作释义异同表之瑲
附录C 《引经考》著作释义异同表之玼
附录D 《引诗考》涉诗一览表
附录E 卷二其他小学、《诗经》研究成果一览表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宗霍及其中国经学史研究[J]. 吴仰湘.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11)
[2]《说文·水部》引《诗》与汉代“四家诗”的关系[J]. 康国章. 殷都学刊. 2014(01)
[3]《说文解字》篆释义与引《诗》书证义关系考[J]. 朱国祥.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3(06)
[4]从《说文》所收《诗经》用字谈许慎《诗》学——以“从女”字为例[J]. 康国章.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
[5]马宗霍《<船山遗书>校记》述评[J]. 胡渐逵. 船山学刊. 2000(02)
[6]再论祝嘉《书学史》的现实意义——兼与马宗霍先生《书林藻鉴》相比较[J]. 邱世鸿.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2)
[7]《说文》引《诗》例说[J]. 郭全芝. 古籍研究. 1996(04)
[8]《说文》引《诗》略考[J]. 杨合鸣. 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01)
[9]《说文》兼用三家《诗》凡例说略[J]. 李先华.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04)
[10]我国现代最早的一部文学理论教科书——读马宗霍先生的早期著作《文学概论》[J]. 甘清波.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9(02)
本文编号:3273770
【文章来源】:山西师范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1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动机与意义
1.2 《说文》引诗研究概述
1.3 马宗霍《说文解字引诗考》研究概述
1.4 关于马宗霍的研究概述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 马宗霍生平
2.1 入学船山
2.2 执教金陵
2.3 创办《学衡》
2.4 拜师章氏
2.5 辗转著书
3 马宗霍经学研究著作概述
3.1 《国学摭谈》
3.2 《历代经学述略》与《中国经学史》
4 《说文解字引诗考》的体例
4.1 《说文解字引诗考》的编排体例
4.1.1 传统《说文》引经著作的编排体例
4.1.2 《说文解字引诗考》的编排体例
4.2 《说文解字引诗考》的说解体例
4.2.1 采字原则
4.2.2 说解方法
5 《说文解字引诗考》的学术价值
5.1 重诗经学思想
5.1.1 说诗宗毛,贯通《说文》
5.1.2 诗采三家说,义涉古今文
5.1.3 不废《郑笺》
5.1.4 阐发评论,补充己著
5.2 还原版本原貌,广集众本校勘
5.2.1 重《说文》原貌
5.2.2 广参小学之作
5.2.3 参证广博,广引材料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马宗霍主要事迹年表
附录B 《引经考》著作释义异同表之瑲
附录C 《引经考》著作释义异同表之玼
附录D 《引诗考》涉诗一览表
附录E 卷二其他小学、《诗经》研究成果一览表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宗霍及其中国经学史研究[J]. 吴仰湘.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11)
[2]《说文·水部》引《诗》与汉代“四家诗”的关系[J]. 康国章. 殷都学刊. 2014(01)
[3]《说文解字》篆释义与引《诗》书证义关系考[J]. 朱国祥.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3(06)
[4]从《说文》所收《诗经》用字谈许慎《诗》学——以“从女”字为例[J]. 康国章.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
[5]马宗霍《<船山遗书>校记》述评[J]. 胡渐逵. 船山学刊. 2000(02)
[6]再论祝嘉《书学史》的现实意义——兼与马宗霍先生《书林藻鉴》相比较[J]. 邱世鸿.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2)
[7]《说文》引《诗》例说[J]. 郭全芝. 古籍研究. 1996(04)
[8]《说文》引《诗》略考[J]. 杨合鸣. 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01)
[9]《说文》兼用三家《诗》凡例说略[J]. 李先华.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04)
[10]我国现代最早的一部文学理论教科书——读马宗霍先生的早期著作《文学概论》[J]. 甘清波.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9(02)
本文编号:32737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273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