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印书馆《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7 09:47
教科书是实现教育目标和教育目的的最基本的手段与工具,也是对学生影响最深刻、最持久的阅读文本。作为学校教学内容的核心材料和承载知识的重要载体,教科书,尤其是语文教科书,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功能和课程理念,也是民族文化、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集中体现。本论文以民国时期最为广大民众接受,流传最广、流行最久的《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等方法,梳理其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内容,分析其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策略,探究其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成因,凸显教科书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的历史性贡献,寻求教科书之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启示,以期为我国现今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写提供借鉴与参考。本论文如下六章:第一章,导论。首先介绍了本研究选题缘由、意义,与本研究选题相关的文献进行了综述,对本论文的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接着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最后分析了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商务印书馆《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概述及其历史地位的分析。第三章,《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传承与创新我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梳理、分析该套教科书传承与创新我国传统文化的类目和具体内容。第四章,《共和国教科书.新...
【文章来源】: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10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1.2.2 教科书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1.2.3 语文教科书对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的文献综述
1.2.4 商务印书馆《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的文献综述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传统文化
1.3.2 国文
1.3.3 教科书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思路
2 商务印书馆《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及其历史地位
2.1 《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出版历史背景
2.1.1 教育宗旨的颁布
2.1.2 社会时代的要求
2.2 《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概说
2.2.1 编写宗旨
2.2.2 选文内容
2.2.3 编辑体例
2.3 《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的历史地位
3《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传承与创新我国传统文化的构成研究
3.1 《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构成研究
3.1.1 传承传统道德的构成研究
3.1.2 传承传统艺术的构成研究
3.1.3 传承传统制度的构成研究
3.1.4 传承传统学术思想的构成研究
3.1.5 传承传统科技的构成研究
3.1.6 传承古代文学的构成研究
3.1.7 传承古代宗教的构成研究
3.1.8 小结
3.2 《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创新我国传统文化的构成研究
3.2.1 传播西方制度的构成研究
3.2.2 传播西方科技的构成研究
3.2.3 传播新的风俗习惯的构成研究
3.2.4 传播西方艺术的构成研究
3.2.5 传播西方文学的构成研究
3.2.6 传播西方宗教的构成研究
3.2.7 小结
4《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传承与创新我国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4.1 《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传承与创新我国传统文化的显性策略
4.1.1 文字直接呈现策略
4.1.2 插图直接呈现策略
4.1.3 图文并茂直接呈现策略
4.2 《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传承与创新我国传统文化的隐性策略
4.2.1 渗透式间接呈现策略
4.2.2 体验式间接呈现策略
4.3 《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传承与创新我国传统文化的综合策略
5《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传承与创新我国传统文化的成因分析
5.1 编纂者思想倾向
5.1.1 教育观
5.1.2 教材观
5.2 社会文化思潮
5.2.1 复古主义思潮
5.2.2 自由主义思潮
5.2.3 科学主义思潮
5.2.4 调和主义思潮
5.3 关键文化事件分析
5.3.1 民初教育宗旨的颁布
5.3.2 民初《普通教育暂行办法》的颁布
5.3.3 民初《壬子癸丑学制》的颁布
5.4 主流文化分析
5.4.1 儒家文化
5.4.2 西方文化
6 启示
6.1 对当前小学语文教科书在文化选择上的启示
6.2 对当前小学语文教科书在文化呈现上的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初童蒙教育的变与不变——以商务版共和国教科书为中心[J]. 瞿骏.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2]1912年“共和国教科书”新文化标准探析[J]. 吴小鸥,石鸥. 课程·教材·教法. 2013(02)
[3]民元作为民国文学史起点的意义与价值——以《共和国教科书》为参照[J]. 张丛皞. 文艺争鸣. 2012(11)
[4]论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辩证关系[J]. 黎滢,邱梅香. 理论导报. 2012(08)
[5]从民初国文教科书看“新教育”想象[J]. 曾毅.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07)
[6]教科书中引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研究——以物理教科书为例[J]. 高嵩.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4)
[7]小课本 大启蒙——试析清末民初教科书的巨大影响力[J]. 吴小鸥,彭太军.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10)
[8]从库恩的范式理论看中医现代化[J]. 袁瑜容. 学理论. 2011(12)
[9]清末民初教科书的现代伦理精神启蒙[J]. 石鸥,吴小鸥. 伦理学研究. 2010(05)
[10]“仁义礼智信”研究三十年[J]. 刘余莉. 河南社会科学. 2010(01)
博士论文
[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研究[D]. 陈方刘.中共中央党校 2008
[2]中国乡土教材的百年嬗变及其文化功能考察[D]. 李素梅.中央民族大学 2008
[3]课程中的文化选择研究[D]. 王艳霞.中央民族大学 2007
[4]论知识准入课程中的国家介入[D]. 刘丽群.湖南师范大学 2007
[5]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研究[D]. 范远波.华东师范大学 2007
[6]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D]. 倪依克.华南师范大学 2004
[7]中国近代教科书研究[D]. 毕苑.北京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提升文化软实力研究[D]. 刘晓丽.湖南科技大学 2012
[2]初中教科书中蒙古族传统文化传承研究[D]. 马双叶.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2
[3]人教社八套小学《语文》教科书之科学教育要素及呈现方式研究[D]. 易海燕.浙江师范大学 2012
[4]民国初期关键历史事件对历史教育的影响初探[D]. 王紫旭.四川师范大学 2012
[5]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研究[D]. 骆卡娜.华东师范大学 2012
[6]中韩语文教科书传统文化体现方式的比较[D]. 韩玉.东北师范大学 2012
[7]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传统文化分析[D]. 秦学.东北师范大学 2011
[8]美国小学社会科教科书中的文化内容研究[D]. 尹霞.华东师范大学 2011
[9]民初初小语文教科书不同版本的比较研究[D]. 王爱华.河北师范大学 2010
[10]义务教育阶段维吾尔《语文》教科书文化构成研究[D]. 艾尼·外力.新疆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21814
【文章来源】: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10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1.2.2 教科书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1.2.3 语文教科书对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的文献综述
1.2.4 商务印书馆《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的文献综述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传统文化
1.3.2 国文
1.3.3 教科书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思路
2 商务印书馆《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及其历史地位
2.1 《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出版历史背景
2.1.1 教育宗旨的颁布
2.1.2 社会时代的要求
2.2 《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概说
2.2.1 编写宗旨
2.2.2 选文内容
2.2.3 编辑体例
2.3 《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的历史地位
3《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传承与创新我国传统文化的构成研究
3.1 《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构成研究
3.1.1 传承传统道德的构成研究
3.1.2 传承传统艺术的构成研究
3.1.3 传承传统制度的构成研究
3.1.4 传承传统学术思想的构成研究
3.1.5 传承传统科技的构成研究
3.1.6 传承古代文学的构成研究
3.1.7 传承古代宗教的构成研究
3.1.8 小结
3.2 《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创新我国传统文化的构成研究
3.2.1 传播西方制度的构成研究
3.2.2 传播西方科技的构成研究
3.2.3 传播新的风俗习惯的构成研究
3.2.4 传播西方艺术的构成研究
3.2.5 传播西方文学的构成研究
3.2.6 传播西方宗教的构成研究
3.2.7 小结
4《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传承与创新我国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4.1 《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传承与创新我国传统文化的显性策略
4.1.1 文字直接呈现策略
4.1.2 插图直接呈现策略
4.1.3 图文并茂直接呈现策略
4.2 《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传承与创新我国传统文化的隐性策略
4.2.1 渗透式间接呈现策略
4.2.2 体验式间接呈现策略
4.3 《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传承与创新我国传统文化的综合策略
5《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传承与创新我国传统文化的成因分析
5.1 编纂者思想倾向
5.1.1 教育观
5.1.2 教材观
5.2 社会文化思潮
5.2.1 复古主义思潮
5.2.2 自由主义思潮
5.2.3 科学主义思潮
5.2.4 调和主义思潮
5.3 关键文化事件分析
5.3.1 民初教育宗旨的颁布
5.3.2 民初《普通教育暂行办法》的颁布
5.3.3 民初《壬子癸丑学制》的颁布
5.4 主流文化分析
5.4.1 儒家文化
5.4.2 西方文化
6 启示
6.1 对当前小学语文教科书在文化选择上的启示
6.2 对当前小学语文教科书在文化呈现上的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初童蒙教育的变与不变——以商务版共和国教科书为中心[J]. 瞿骏.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2]1912年“共和国教科书”新文化标准探析[J]. 吴小鸥,石鸥. 课程·教材·教法. 2013(02)
[3]民元作为民国文学史起点的意义与价值——以《共和国教科书》为参照[J]. 张丛皞. 文艺争鸣. 2012(11)
[4]论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辩证关系[J]. 黎滢,邱梅香. 理论导报. 2012(08)
[5]从民初国文教科书看“新教育”想象[J]. 曾毅.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07)
[6]教科书中引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研究——以物理教科书为例[J]. 高嵩.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4)
[7]小课本 大启蒙——试析清末民初教科书的巨大影响力[J]. 吴小鸥,彭太军.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10)
[8]从库恩的范式理论看中医现代化[J]. 袁瑜容. 学理论. 2011(12)
[9]清末民初教科书的现代伦理精神启蒙[J]. 石鸥,吴小鸥. 伦理学研究. 2010(05)
[10]“仁义礼智信”研究三十年[J]. 刘余莉. 河南社会科学. 2010(01)
博士论文
[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研究[D]. 陈方刘.中共中央党校 2008
[2]中国乡土教材的百年嬗变及其文化功能考察[D]. 李素梅.中央民族大学 2008
[3]课程中的文化选择研究[D]. 王艳霞.中央民族大学 2007
[4]论知识准入课程中的国家介入[D]. 刘丽群.湖南师范大学 2007
[5]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研究[D]. 范远波.华东师范大学 2007
[6]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D]. 倪依克.华南师范大学 2004
[7]中国近代教科书研究[D]. 毕苑.北京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提升文化软实力研究[D]. 刘晓丽.湖南科技大学 2012
[2]初中教科书中蒙古族传统文化传承研究[D]. 马双叶.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2
[3]人教社八套小学《语文》教科书之科学教育要素及呈现方式研究[D]. 易海燕.浙江师范大学 2012
[4]民国初期关键历史事件对历史教育的影响初探[D]. 王紫旭.四川师范大学 2012
[5]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研究[D]. 骆卡娜.华东师范大学 2012
[6]中韩语文教科书传统文化体现方式的比较[D]. 韩玉.东北师范大学 2012
[7]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传统文化分析[D]. 秦学.东北师范大学 2011
[8]美国小学社会科教科书中的文化内容研究[D]. 尹霞.华东师范大学 2011
[9]民初初小语文教科书不同版本的比较研究[D]. 王爱华.河北师范大学 2010
[10]义务教育阶段维吾尔《语文》教科书文化构成研究[D]. 艾尼·外力.新疆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218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421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