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原义断裂、跨语际挪移与流变性转换考察
发布时间:2021-10-09 11:07
"国学"这个语词经历了从中国到日本、再从日本返回中国的一个跨语际移植,以及从古至今的语义断裂及其流变性转换的历程,国学概念史可谓交织于历时性与共时性、语言史与事件史之间。"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在晚清之前其义一直是指国家的教育机构及其制度。日本人使用"国学"词始于江户时代,指日本固有之传统学问。近代"国学"概念主要可分为三种用法:遭遇西方文化冲击之前中国原有的思想文化与学术体系;以国学为传统文化的简称;近代以来以传统文化为对象的学术研究体系。新时期国学存在于全球化语境之中,在全球多元文化中进行重新定位,呈现出开放性、期待性与未来性特征,它融传承与创新于一体。
【文章来源】:文史哲. 2015,(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5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体概念史:跨国移植与演变[J]. 林来梵. 中国社会科学. 2013(03)
[2]近代“国学”的发生与演变——以老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典范意义为视角[J]. 陈来.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3)
[3]本土文化自觉与“文学”、“文学史”观反思——西方知识范式对中国本土的创新与误导[J]. 叶舒宪. 文学评论. 2008(06)
[4]日本“江户锁国论”质疑[J]. 赵德宇. 南开学报. 2001(04)
本文编号:3426246
【文章来源】:文史哲. 2015,(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5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体概念史:跨国移植与演变[J]. 林来梵. 中国社会科学. 2013(03)
[2]近代“国学”的发生与演变——以老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典范意义为视角[J]. 陈来.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3)
[3]本土文化自觉与“文学”、“文学史”观反思——西方知识范式对中国本土的创新与误导[J]. 叶舒宪. 文学评论. 2008(06)
[4]日本“江户锁国论”质疑[J]. 赵德宇. 南开学报. 2001(04)
本文编号:34262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426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