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阶段国学教育何以可能
发布时间:2021-11-01 06:41
高校国学教育热折射出以国学教育为手段,提升大学生爱国情感、民族意识认同感、思想道德、人文素养的价值诉求与期许,但高校国学教育在实践中遭遇了诸多挑战。提升高校国学教育的有效性要从国学及国学教育的本体论问题入手,明确国学及国学教育的多维涵义,构建以培养国学精神为核心、有机结合理论知识与技能类知识、注重大学生"知情意行"系统改变的国学教育内容体系。在技术路径层面上,针对国学学位专业教育与通识性国学课程教育两类方式,完善制度建设,形成学位、学分、课程、教学管理等系列制度,实现高校国学教育纵向上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学段、高等教育不同学习层次之间教学方式与学习经验的有序衔接,以及横向上校内学习资源、社会资源、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融合。
【文章来源】:重庆高教研究. 2018,6(06)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高校国学教育热折射的价值诉求
二、高校国学教育的本体问题
(一) 国学可教否
(二) 国学教什么
(三) 国学如何教
三、高校国学教育的技术路径
(一) 高校国学教育的制度创新
(二) 高校国学教育纵向上的有序衔接
(三) 高校国学教育横向上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方高校国学教育发展的路径研究[J]. 刘广富,王曦.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7(02)
[2]国学教育及其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生成[J]. 姚志峰. 教学研究. 2017(01)
[3]回归技术:大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必由路径[J]. 周序,王玉梅. 重庆高教研究. 2015(06)
[4]高校国学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赵星月.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5]从国学之“国”看国学教育的当代价值[J]. 王熙,苏尚锋,曹婷婷.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4(03)
[6]高校国学教育的路径探讨[J]. 张加明. 高教探索. 2012(03)
[7]传承传统文化 创新国学教育——关于“国学经典导论”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程建忠.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1(02)
[8]国学在教育中拓宽渠道——访中国伦理学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会会长栾传大[J]. 张永生. 教育. 2009(28)
[9]社会转型与现代性问题座谈纪要[J]. 秦晓,金耀基,韦森,新望,林岗,高全喜,许纪霖. 读书. 2009(07)
[10]振兴大学国学教育的必要与可能[J]. 赵淑梅. 现代教育科学. 2007(11)
硕士论文
[1]振兴大学国学教育的理论探索[D]. 赵淑梅.东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69697
【文章来源】:重庆高教研究. 2018,6(06)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高校国学教育热折射的价值诉求
二、高校国学教育的本体问题
(一) 国学可教否
(二) 国学教什么
(三) 国学如何教
三、高校国学教育的技术路径
(一) 高校国学教育的制度创新
(二) 高校国学教育纵向上的有序衔接
(三) 高校国学教育横向上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方高校国学教育发展的路径研究[J]. 刘广富,王曦.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7(02)
[2]国学教育及其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生成[J]. 姚志峰. 教学研究. 2017(01)
[3]回归技术:大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必由路径[J]. 周序,王玉梅. 重庆高教研究. 2015(06)
[4]高校国学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赵星月.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5]从国学之“国”看国学教育的当代价值[J]. 王熙,苏尚锋,曹婷婷.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4(03)
[6]高校国学教育的路径探讨[J]. 张加明. 高教探索. 2012(03)
[7]传承传统文化 创新国学教育——关于“国学经典导论”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程建忠.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1(02)
[8]国学在教育中拓宽渠道——访中国伦理学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会会长栾传大[J]. 张永生. 教育. 2009(28)
[9]社会转型与现代性问题座谈纪要[J]. 秦晓,金耀基,韦森,新望,林岗,高全喜,许纪霖. 读书. 2009(07)
[10]振兴大学国学教育的必要与可能[J]. 赵淑梅. 现代教育科学. 2007(11)
硕士论文
[1]振兴大学国学教育的理论探索[D]. 赵淑梅.东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696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469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