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对书法传播的干预:兼论馆阁体的积极价值
发布时间:2021-12-29 05:20
儒家学说源于尧、舜、周公所立之礼仪思想,成熟于孔、孟。儒学的教化性仪式一度风行于周代,并于汉武帝时确立其独尊地位。汉代儒生的抄经形成了汉字书法的第一个高潮。赵壹《非草书》体现出儒生对非儒教信徒的歧视倾向。唐、元两朝虽以道教和喇嘛教为国教,但唐代科举考试却维护着书法的权威地位,元代的民间书法传统也从未断绝。书法一度构成了一种儒释道三种信仰群体的角力场。儒学家视书法为传经授道之技法,道家人士视之为解放自我的捷径,而释家人士则将其当成了构建独立信仰体的外在工具。为儒家科考制度催生出来的馆阁体仅仅是书写的一种规则,科举时代大量的杰出书法家都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反儒学的价值取向。科举所带动的全民学书、尚书、敬书的风习对书法的连带性促进作用应当重新估量。
【文章来源】: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15(02)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草书传播对儒学权力化程序的干扰
二、权力化儒学使得汉字书法成为传播规训信息的主体力量
三、儒学书法传播的现代性反抗
四、结语
本文编号:3555478
【文章来源】: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15(02)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草书传播对儒学权力化程序的干扰
二、权力化儒学使得汉字书法成为传播规训信息的主体力量
三、儒学书法传播的现代性反抗
四、结语
本文编号:35554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555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