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国学解读中“读者”与“作者”的“视域融合”——《于丹〈论语〉心得》启示

发布时间:2021-12-29 05:28
  于丹教授在央视科教频道进行了轰动一时的"《论语》心得"演讲,形成了文化界独特的"于丹现象",这是一种反常的文化现象。于丹的国学阐释方式是不合理的,在讲解《论语》的过程中,没有充分结合具体材料,或者说有意忽略了必不可少的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相关背景。"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作为连接"四要素"的完整的解读方式,对国学的现代性解读仍然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文章来源】:阴山学刊. 2017,30(01)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于丹现象”———一种反常的文化现象
二、《于丹〈论语〉心得》的文本特点
    (一)《于丹〈论语〉心得》对《论语》“隐含读者”的转换
    (二)截取式的解读方式
三“于丹现象”对国学经典的现代性解读的启示
    (一)“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在当代批评语境中的合理性
    (二)“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对国学现代性解读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语》的去政治化——《于丹〈论语〉心得》简评[J]. 贝淡宁,吴万纬.  读书. 2007(08)
[2]从“求真悦学”到“视学为术”——“于丹现象”批判[J]. 肖鹰.  当代文坛. 2007(04)



本文编号:35554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5554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f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